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10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原來這巡檢使并無軍隊作戰經驗,雖然勇猛卻沒想到沖到跟前的時候,眼睛密密麻麻的賊寇竟然十條長槍一起刺出,弓手衙役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抵擋,紛紛被刺傷刺死在地。 巡檢使讓人再沖,卻發現對方前排后面皆能刺擊,己方官兵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巡檢使正要撤時,突然聽聞后方一陣殺聲響起,卻是張三百、張武浩帶人殺個過來。 官兵立刻被團團圍住,任人宰割,雖然官兵被圍在中間只得拼命廝殺,但是哪里打的過?官兵被圍的擠在一起,無路可走,卻不曾想有部分官兵因此被擠到了槍陣右側。 槍陣右側正是剛才陳金斗等人退回的溝壑所在,雖然泥濘難行,卻真是張順所布槍陣的弱點。果然幾個在溝壑里滾的像泥猴一樣的官兵,從右側攻來,槍陣右側槍手一連被砍翻了好幾個,頓時全陣震動。 張順大驚,連忙命里右側最近的陳金斗等人堵上。陳金斗手下正好多刀斧之士,便揮舞著大斧、砍刀從溝壑上往溝壑下沒頭沒腦砍去。眾人居高臨下,又站在堅實的地面上,居然將官兵死死的壓在溝壑泥濘之地。 這巡檢使也是個狠人,一看這種情形,知道事情要遭,連忙喊道:“賊寇兇猛,只有死戰,才能得生。眾人隨我向后面殺去?!?/br> 正所謂困獸猶斗,更何況張三百和張武浩所帶隊伍,既沒什么武力又沒有什么陣型,哪里抵擋得住。頓時被殺得節節敗退,眼見就要被敵人沖破包圍而出。 此時,張三百倒是有些急了。他自負天生神力素來自傲,前些日子在孟津縣城還特意給自己打造了一柄二十斤的三尖兩刃刀。別人只道是他獵奇心起,花里胡哨。 其實不然,這三尖兩刃刀乃是二郎顯圣真君楊戩的武器,他以此為武器,自是表明不服悟空武藝,有與其爭鋒之意。想當年齊天大圣雖然大鬧天空,最終還不是被二郎顯圣真君所擒也。 本來這幾日張三百見人人立功,他自己反倒無甚作為,便心有不甘。更何況又因為自家meimei與主公起了齟齬,若不立些功勞,豈不被人小覷了本事。 想到此處,他看到敵人最兇猛者便是那為首官員,便揮舞著三尖兩刃刀前去戰他。那巡檢使倒是好武藝,而他張三百卻是一把子好力氣。兩人各有所長,戰了數回合,卻不曾想那張三百沒能夠傷到那巡檢司分毫,反而被對方給自己腋下添了一道傷口。幸好傷口不深,咬牙堅持,還能戰斗。 其時,那巡檢使也不由咽了咽口中的吐沫,不停移動著手中的腰刀,守住自己的中線。他此時看似沒事,其實兩只胳膊又酸又疼,好似要散了骨架一般,而那握著腰刀的大拇指與其余四指之間撕裂一般疼痛,他不用低頭去看,就知道自己的虎口被震裂了。 他面上不動聲色,其實心中震驚非常。自從他成為巡檢使以來,追亡的強盜土匪不知何幾,或陰險狡詐,或武藝高強,卻沒有遇到一個這樣的人物。這廝好大的力氣,又肯搏命。 那一桿三尖兩刃刀雖然使得不成章法,但是既長于自己手中的腰刀,又沉重異常,此人揮舞起來,自己跟本進不了身。若想近身,只能先格住此人武器,然后方能反擊??墒沁@廝力氣巨大,又使的是雙手長兵器,自己哪里格擋得???而格擋不住就無法進身攻擊,若是一命換命,這巡檢司大好前程,如何肯和這些泥腿子換命。 他聽著自己背后熟悉的同僚一個個慘叫著,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于是他一咬牙,狠下新來,先做了一個假動作,試圖誘開張三百的武器,然后雙手握刀,使盡全身力氣向張三百劈了過去。 誰曾想張三百是個菜鳥,被他一晃,下意識的連退了兩步,剛好讓巡檢使的一切算計成空。這張三百看他露出了破綻,哪里肯放棄,只是拿起手中的三尖兩刃刀橫著一揮??蓱z的巡檢使大官人直接被張三百一刀剖了肚皮,腸子都流了出來。 一時間,巡檢使疼的在地上滾動著,試圖將腸子塞回去,可是哪塞得???而這時張三百也并非毫無損傷,兩人交手瞬間,在張三百刮著對方肚皮的時候,巡檢使的又變招抹向了張三百的脖子。由于張三百先行砍中了對方,導致對方動作變形,結果對方一刀劃在了張三百的左肩膀。 張三百正要忍痛將此人斬殺,卻不曾想張武浩正好趕來,上前一刀解決了這廝。張三百見了,心中大怒:我在此如此辛苦廝殺,這廝莫非要撿個便宜,搶我功勞? 張武浩此時搶了人頭美滋滋,回頭一看張三百慘狀和不渝的臉色,頓時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根基太淺,又無靠山,感覺自己得罪不起“趙黨”大將張三百,只得低聲下氣地說道:“張老弟且莫生氣,愚兄不是為了搶你功勞,只是看你現在有些行動不方便,替你打個下手而已?!?/br> 張三百聞言,顏色始解。 第20章 紫微帝星 卻說那張順本來見本陣正占據上風,結果后面包夾上來的埋伏隊伍卻反而被對方打得幾近崩潰。張順大驚,正準備命令悟空沖陣。卻聽到敵人中間一陣sao動,然后大多數官兵竟棄兵而降。僅有小部分部分官兵趁著混亂逃了出去,原來真是張三百陣斬敵將,引發了官兵崩潰。 張順連忙下令追擊,追了三四里,竟將逃跑官兵全部追捕了回來。這死去的巡檢使估計也沒想到最終結果會是這樣,官兵捕盜不成,反而被盜所捕。 一路上,張順等人也未見趙鯉子做什么去了,既沒有對敵人進行堵截,也沒有故作疑兵。張順且不去管他,反而一邊收攏走散的隊伍,一邊聚攏諸將,商議下一步行動。 這時候眾人都興奮異常,認為應該效法奇襲孟津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趁機攻打孟縣縣城。張順對此也沒有意見,干脆讓悟空帶著二三十敢于拼殺之士當做先鋒,假裝潰兵前去奪取城門,留下負傷的張三百看守俘虜,并派人通知馬道長前來與張三百等人匯合。而自己帶領陳金斗、張武浩等人作為主力跟進。 只是眾人行進了數里后,竟沒有想到卻被一位少年給阻攔了。 張順初見此少年時,還以為他是個道士。原來此人姓陳名維,字經之。本是這孟縣的文庠生,也就是俗稱的秀才。明代文人除了日常著裝儒服以外,還特別喜歡穿道服。像三國時的諸葛亮和明初的劉伯溫之所以被演繹成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道士,其實也有明朝這種儒生喜歡穿道袍的習慣的原因。 此人便是如此,雖然看起來才十六七歲,稚氣未消,卻能身著青色道衣侃侃而談,看起來一副假大人模樣,頗有些名士風范。 張順見了頗覺好笑,便趕了過去想摸了摸他的腦袋,問其來意。那陳維氣憤的躲開了,并怒斥道:“我縣縣令聞大王到了,特意命我備下牛二頭,以饗諸位。卻不曾想大王如此無禮也,竟辱及使者!” 原來這摸頭本是表示憐愛之意,在古代多是長輩對晚輩才能做得,和現代流行的“摸頭殺”并不是一個意思。這張順本來也就十七八歲年紀,與之并無太大年齡區別,去做此事卻是孟浪了。 這時候眾人一聽此人卻自稱為孟縣縣令所派,獻上二牛以款待眾人。眾人聽了頓時心中不安,感覺偷襲的計策已經泄露,或建言道:“孟縣縣令既知我等動向,恐其有備,不宜再攻?!被蛟疲骸凹鹊枚?,心意已足,可轉攻他處矣?!?/br> 張順也不言語,盯著那少年看了半晌,又看了看那黃牛兩只,一只正當其年,一只卻是小牛犢,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大王因何發笑?”陳經之奇怪問道。 “此乃疑兵之計也!”張順笑道,“吾笑汝自投羅網,自蹈死地也。古時又別國欲偷襲一國,該國商人正好得知此事,便假意送牛與敵,稱其為本國犒師之物,敵將以為該國已備,遂放棄進攻。如今汝不過效法古人故智而已?!?/br> 原來張順前世無意中看到過類似故事,故而識破此人計策。 “大王為何如此冤枉小生?”陳經之聽了面不改色,凜然不懼地問道。 “此事易耳,牛乃耕種之畜。官府早有律條,不許擅殺?;蛴羞`逆,多為私下行事,豈可公然行事?即使縣令不知,耕者自知矣,寧獻老弱之牛,豈可送青壯年幼之牛?” 左右聽了,便要上前,將此人砍成rou泥。卻沒想到此人也哈哈一笑,說道:“大王果然機警,此正乃疑兵之計,吾效法弦高犒師救國,退秦救鄭之故智也。吾待于此地久矣,特以此試君爾!” 言畢,此人對張順拜了三拜,口稱“主公”。張順且驚且喜,問起緣故。 陳經之答道:“吾雖年少,卻喜讀百家經史,精于天文、地理、陰陽、醫卜?!?/br> “數日前,吾夜觀星象,忽見紫微星動,自河洛之間而起,此主王者當興也。又見洪水肆意,風起云涌,吾望而觀之,氣成五彩,此乃天子氣也。當年秦皇游東南而厭之者,即此氣也?!?/br> “經之無才,略懂卜筮之術,于早起起卦,知今日必遇真龍天子于此。故而小生于此地待主公久矣。然經之不知主公容貌,又恐為賊所趁,故而引自家之牛,特試之耳。而今乃知主公正是應之者也,尚請主公恕我不敬之罪?!?/br> 張順聽了哪里肯信,只道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但求活耳。不過,當此之時,自己上無祖輩之余蔭,下無兄弟之輔助,既無家產,有無財資,既入亂世,當搏命爾。若天命在我,貳心之賊皆忠臣;若天命不在我,忠心之士皆貳臣也。 只是張順心中不免郁悶,前世看網絡小說,別人君主都是謀臣猛將,蓋世無雙,怎么到自己這里都是什么“歪瓜裂棗”、“神神叨叨”的玩意兒。 一個悟空,猛且猛矣,卻自稱“齊天大圣”;一個張三百好歹有點岳飛趙云的氣象,最近又扮演起“二郎真君”起來。至于馬道長、陳金斗和趙魚頭更是不用提,一個個神婆巫漢一般。這次好容易來了個年輕秀才,卻也是個“占星師”,真是無話可說。若非自己一直沒見到什么神跡仙緣,恐怕自己都不得不懷疑自己是否穿越到了仙俠位面。 不過吐槽歸吐槽,張順念其年幼,又有文才,膽氣過人,便起了愛才之心,便對眾人說道:“此真吾之誠意伯,得此人,猶得城池千座也?!?/br> 所謂“誠意伯”,即劉基,劉伯溫是也。張順夸部下,向來不遺余力。陳經之聽了連稱不敢,心中喜不自勝地說道:“主公真乃吾之朱洪武也!主公勿憂,某不敢自比城池千座,然比作一座可也。待我獻計為主公取了孟縣城,以彰吾心?!?/br> “哦?汝有何策?”張順頓時來了興趣,此人反應倒是挺快。 第21章 巧遇“二關公” “主公所用偷城之計,善之善者也。然而孟縣縣令怯懦,聽聞主公虎威,早怕失了城池。至巡檢使出城之后不久,便下令關緊城門,不許再開。吾恐主公此次無功而返也?!标惤浿忉尩?。 自古以來,怯者多是自守之賊;勇者多是魯莽之輩。因此,怯者懼攻,勇者難守。此時,若是孟縣縣令死守孟縣,張順卻是沒了辦法,只得求教道:“經之,何以教我?” “吾有上下兩策。上策乃走,兵法有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孟縣無金帛之用,非必經之地。攻與不攻,本在兩可之間,若是難攻,可不必攻之?!?/br> “下策乃是驚弓之鳥之計?;蛴续B傷,以弓驚之,此鳥舊傷必發,宛若引弓射之者也。今孟縣巡檢使新敗,縣令怯懦,可以威嚇之,或有奇效?!?/br> 張順聽了一琢磨,這上策明顯是陳經之偏向自家縣城,勸說意味明顯,怕張順等人攻入城中害了自家鄉里百姓性命;這下策倒是反正無甚損失,正好可以耀武揚威一番。 于是張順乃令大家押著俘虜,多張旗幟,使士卒來往馳騁,輪番更換旗號出場,并將巡檢使尸首吊于城外,以耀武揚威。又使張三百多射書信城中,詐自稱曰:吾乃黃衣之王也,今我自山西而來,率精兵萬余人會獵于懷慶府。茲有貴縣巡檢使擾我雅興,吾特殺之以儆效尤。若貴縣令有心,速速投降,方可保全性命。如若不然,則踏破城池,毀家滅族,且勿謂言之不預也! 又令士卒列隊怒喝,威嚇孟縣。從早至晚,如是則三。入夜,忽然城中大嘩,張順則令士卒備之,謹防孟縣有人前來偷營。不久喧嘩之聲盡消,俄而孟縣城門大開,竟是孟縣大戶攜趙鯉子等人縛了縣令,出城前來迎接張順等人入城。 原來這趙鯉子被張順派遣出去之后,試圖復制上次里應外合之策,早已埋伏城中,以便打開城門。誰成想剛到城中不久,便城門緊閉,內外消息隔絕,故而無法通知到張順。 直到張順前來耀武揚威,城中大戶不知其兵馬幾何,恐慌而不自安。眾人拜見縣令,詢問縣令之策,唯有見縣令惶惶不可終日,未能有一策御敵。 諸大戶遂知其無望矣,遂生異心,縛之而自獻其城也。方其始亂,趙鯉子趁機而發,正奪其城門。與諸大戶正好遭遇,遂共開城以迎張順。 入了孟縣城,張順依照原來在孟津的路子,依法施為。本來陳經之還特意為孟縣縣令求情來著,結果張順公審之法一出,孟縣百姓群情激憤,也只得由著他把縣令砍了。 只是這次張順卻是逼著陳經之動手,可憐陳經之一介書生,雖然有些力氣,哪里殺過人。無奈之下,只得閉著眼揮刀來砍。如此這般砍了三四下,腦袋沒能砍掉,縣令脖子倒被砍得血rou模糊,卻也沒有被砍死,只是疼的在地上滾來滾去,哀嚎不已。 張順看到心中不忍,正準備讓張三百補刀把這縣令砍了。這時候突然聽到圍觀人群中有人喊道:“士可殺,不可辱。此人好歹是一縣之長,殺之可矣,奈何辱之?” 張順一看,卻見人群中走出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來,長的方口鳳目、紅面美髯,左手牽著一匹棗紅馬,右手提溜著一把春秋大刀,好一個關公再世、帝君重生的好漢。 “敢問這位壯士如何稱呼?”張順一見之下,對其頗有好感,溫聲問道。 “吾乃溫縣陳長梃也!”那陳長梃一拱手回道。 “哇!”“原來是他?!薄八褪顷愰L梃啊?!逼淙藞笊厦麃?,頓時人群中一陣喧嘩。 張順不由驚訝,原來此人還是個聲名遠揚的人物。便低聲向陳經之詢問道:“此何人也?聲名若此!” “此人乃是一位有名的豪杰,早些年做個鏢師,因其長相頗似關圣帝君,又慣使青龍偃月刀,江湖人稱‘二關公’是也?!?/br> “去年此人參加武舉,一馬三箭,三馬九箭,射了個鳳奪巢。奈何報靶鼓吏收受賄賂,只擂鼓三通,報靶三箭。主考官即以九射三中論之?!?/br> “這陳長梃聞之大怒,策馬持劍,劈死了鼓吏。主考官見其兇悍,乃下令捕之。此人于校場來往馳騁,無人能擋,殺將出來,不知亡命于何處,不想今日竟在此也?!?/br> 張順聽了,才想起來原來是這位猛將。之前在孟津招攬人才的時候,便有人提起過他,于是便起了招攬的心思,對他說道:“這位壯士言之有理,不若為我除之,一來為百姓除去一害,二來給此狗官一個痛快,豈不快哉!不知壯士意下如何?” 陳長梃聽了心中不由一愣,本來他只是看不眼,所以仗義執言。再則憑借自己武力,也不怕賊人惱羞成怒,不成想卻被賊人將自己套了進去。如今自己本來就有官司在身,若是不從,則顯得自己空口白話,乃是言行不一的小人;若是從了,則自己是罪上加罪,再無回頭之路。 不過此人本來就是性情高傲之輩,如何肯自食其言?乃上得臺前,舉起手中春秋大刀,只一刀下去,便將在地上哀嚎的縣令腦袋砍了下來。 “好!”果然這是個壯士,本來一刀砍下人頭已屬難事,此人一刀斬卻滾來滾去的縣令,更是難上加難,于是張順豎指夸贊道,“果然是條好漢,一會兒事畢,我殺羊設宴,請君吃酒?!?/br> 稍候,張順請陳長梃進入縣衙,使人殺羊備菜,諸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喝了起來。這陳長梃自知張順之意,有心說起科舉事宜,以示拒絕之意。 原來這崇禎皇帝登基后,整日憂心關外滿清、關內流寇事宜,頗有銳意重武之心。便于崇禎四年在京師舉行了全國武舉會試,這陳長梃也滿懷希望前去參加。誰曾想如此盛典,主持之人及監察御史等人卻是貪腐之輩,早已內定了人選。 陳長梃失望之下,便殺了鼓吏,沖出了校場,揚長而去。 第22章 校場比武(上) 然而世事難料,卻不曾想,此次武舉能運轉舞動百斤以上大刀者只有王來聘、徐彥琦兩人。只因為舞弊之事,導致徐彥琦落了榜,一時間群情激憤,鬧的沸沸揚揚。 崇禎聞之大怒,將考官監察御史一干等人打入大牢,又罷黜兵部官員二十二人,復以翰林大臣方逢年、倪元璐等人主持重新考選。只可憐陳長梃因為一時之憤,他雖然也能揮舞百斤以上大刀,卻不但沒有機會重新參選,反倒吃了官司,為官府所通緝。 更讓他憤憤不平的是崇禎皇帝趁機舉行了武舉殿試,依文舉例子,選出來狀元、榜眼與探花。當時崇禎皇帝御駕金鑾殿,百官齊聚,聽鴻臚寺官傳唱武狀元、武進士的姓名。金殿傳臚第三天,還特賜恩榮宴。 其時,王來聘被御筆欽點一甲第一名武狀元,賜寶刀一把,封從二品山東副總兵職。并準其衣錦還鄉,夸街三日,這是明朝開國以來,文武狀元都從來沒有的恩榮。 別人得到的越多,感覺自己失去的越多,陳長梃不勝感嘆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長梃無辜遇污吏,來聘有幸遇明君!”張順一聽便知其意,這是委婉拒絕了。 此時馬道長等留守人員也已經入城,其人也正在宴席。聽聞此言,便笑道:“陳老弟,此言差矣!” “明君在位,則外御其寇,內撫其民。今后金遼東洶洶,饑民流寇西北四起,何以稱明也?其人在位也,天災不斷,人禍佐之,民不聊生,蓋古之桀紂之輩亦不過如此也?!?/br> “今我主公,承天應命。生而具帝王之相,行而有克水之德,聽而聞讖緯之言,上而應紫微之星。實乃天命之人,開國之祖也?!?/br> 陳長梃聽了,眼睛乜斜著馬道長,心想:你特么哄我,誰家主公有這么多“天命”,就是編也要編的真實一點吧?更何況你們不過一伙蟊賊罷了,也該自稱承天應命? 見他不信,陳金斗趕快又給他講述數個讖緯之言,以證明張順是真命天子;趙魚頭給他講述五德始終說和避開黃河洪水之事;陳維之雖然心中有些不愿意,也勉強給他述說一番紫微天象和天子之氣,講明張順上應天意,下應人心的道理。 這“天命四吹”首次聯手上陣,只把這陳長梃忽悠的得迷迷糊糊、將信將疑,一時間也不知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了。他內心不由產生了動搖,心想:如今我也是一個吃官司的人,這輩子沒了出路,可惜了一身上下的好武藝。若是此人果真有天命在身,怎么也應該和劉皇叔一般,有天上的星宿下凡輔助,我且試他一試。若是劉皇叔當面,我卻做個關公,豈不強似做個武狀元? 陳長梃思慮已定,便借著酒力說道:“大王心思,吾已知矣。若想招攬與我,只需讓我口服心服便是。若能如此,風里火里,我也去得,我這條命便賣與你,又能如何?!?/br> “哦?不知如何才能讓你心服口服?”張順見他松了口,不由大喜道。 “如此簡單,我乃一介武夫,只知舞槍弄棒,十八般武藝皆精,只因去年脾氣暴躁,方失了武舉的希望。如若不然,王來聘未必能獨占鰲頭也?!?/br> “我有三般本事最為出眾,一為騎術精湛,槍術高明。我能馬上疾馳,槍挑銅錢而不落地;二為箭術高超,馬上能九射九中,鳳凰奪巢;三為力大無窮,百斤大刀,馬上輪轉如飛,無人能擋。此三者,若有人能勝我一項,我自愿認你做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