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09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 實際上,戶部對于驛站的事,并不太熱心。 這其實也與胡廣的想法不謀而合。 不過作為戶部尚書的夏原吉,卻對此起心動念起來。 眾所周知,夏公一向對于新政不甚感冒,也只是因為……這新政確實能帶來大量錢糧的收入,才捏著鼻子認了。 夏公就好像東食西宿的婦人一般,妄想著夜里在村西的俊后生睡覺,白日又希望在村東的殷實漢子家的就食。 大抵,他是取了新政能生利的精華,可對新政的底色,卻不甚感冒的,甚至頗有排斥。 不過作為正統的讀書人,夏原吉所信奉的,歷來都是開源節流。 胡公都來談了,夏原吉覺得若是不借此機會,大大減少國庫的開支,自然都會覺得對不起自己。 因而,夏原吉對胡廣的話,倒是十分認同。 認為大量的驛站,花費巨大,每年還需供養這樣多的驛卒以及驢馬,更是教人痛心。 那么就應該在開源上頭做文章,反正就是讓國庫少花錢,甚至不花錢,這是再好不過了。 夏原吉開始慫恿起來。 胡廣于是深思熟慮之后,上了一道奏疏。 誰曉得,這一道奏疏上去,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居然反響不小。 其中邸報就在頭版刊載。 不只如此,原先因為江西的事而惶恐不安的讀書人們,亦是反響強烈。 讀書人嘛,聽聞朝廷花錢,就比他花自己的錢還難受。 何況揭露弊病,本就是讀書人最為擅長的事。 再者,此時又得了戶部尚書夏原吉的支持。 與此同時,許多小道消息也流傳出來,大抵都是某驛站每年靡費多少錢糧養馬,可實際上,這些馬……一頭也不見。 竟連馬也在吃空餉。 亦或者,有驛丞三年,居然攢下了萬貫家財。 這諸多的消息,亦真亦假,士林對此,津津樂道。 這一下子,聲勢驟起,不久之后,便上達天聽了。 朱棣奇怪地看著眼前的奏疏,這奏疏可真不少,在胡廣上奏之后,緊接著是夏原吉,再之后是百官。 看著這堆積如山的奏疏,朱棣有點懵,忍不住道:“怎么……他們還想裁了驛站?” 亦失哈在旁,哭喪著臉,道:“奴婢也不曉得,怎么好端端的……就……” 朱棣不由道:“領頭的胡廣這廝,前幾日,朕還念他好呢,今日倒要給朕來上課,教訓朕了?!?/br> 亦失哈:“……” 這話自是亦失哈沒法兒接的。 當然,朱棣也并不是想要亦失哈給什么答案,他哼了一聲道:“朝廷要運轉,難道還能離了驛站?真是荒唐……” 倒是亦失哈想了想道:“會不會是有人在背后……圖謀不軌,是借此……來做文章……” 這話猶如平靜的湖面給砸下了一塊石頭。朱棣聽罷,眼眸瞇了瞇,驟然警惕起來。 聯系到此前……饒州那邊,朱棣狠狠地處置了一群官吏,這難保不會是有人借此機會,故意發泄他們的怒火,借此來給朱棣一個下馬威。 朱棣目光幽幽,對于帝皇而言,他們一直都難以把握一個問題,那即是動機。 天下每日發生這樣多那樣多的事,其中有不少,必是有心人推動的,而推動這些事之人的動機如何,對于深處宮中的皇帝而言,實是需要警惕的事。 這就好像,此時的朱棣,處于一團迷霧之中,他在黑暗之中,周遭圍了許多人,這些人紛紛發出聲音,這些聲音或有道理,又或沒有別有所圖。 而朱棣要做的,就是甄別它們,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據。 可說到底,這何其容易,即便有了廠衛,也未必能將這迷霧徹底的驅散,所能做的,不過是掌握更多的線索而已。 朱棣閉上眼,深吸一口氣,他要從奏疏中尋找到蛛絲馬跡。 就在此時,有宦官匆匆而來,行禮道:“陛下?!?/br> 朱棣此時的心情顯然有些煩躁,不由鐵青著臉道:“說?!?/br> 宦官看陛下心情不好,也有些懼怕,卻還是戰戰兢兢地道:“有宋王殿下……密奏……” 朱棣聽罷,狐疑起來,口里則道:“取來?!?/br> 一封奏報送到了朱棣的手里,朱棣打開,只細細一看,隨即露出更深的狐疑之色。 不過他終究還是不露聲色,將這奏疏合上,卻又將目光落在了案牘上堆積如山的奏疏上,當即道:“明日廷議吧?!?/br> …… 次日拂曉,天也才蒙蒙亮。 五品以上大臣入宮,照例開始廷議了。 今日所議的,恰恰是當下最時興的熱門,牽涉到了胡廣、戶部,為士人們萬眾矚目的驛站之事。 其實許多大臣,在來議之前,心里是門清的。 驛站不能沒有,裁撤不是開玩笑嗎? 可換一個角度,現在這事鬧的這樣大,這么多讀書人關注,市井之中,也對此議論紛紛,此時……雖知道不可能裁撤,誰要是裁撤,只怕宮中第一個不答應。 知道了宮中的底線就好辦。 反正皇帝老子不會同意,那么索性……就做做樣子,給士人們看看,自己鐵骨錚錚的風骨。 在大明為官,除了要精通四書五經,還需懂得左右逢源,與此同時,還要有表演藝術家的修養。 畢竟,誰也不想遺臭萬年,而筆桿子,就掌握在士人手里。 像這種開了之后,也不會有結果的廷議,其實就是舞臺! 既然這事不會影響到真正的國策,那么索性……自己打一打炮嘴,總沒有問題吧。 于是乎,百官們給張安世上了生動的一課。 張安世作為文淵閣大學士,端坐于胡廣的身邊。 隨即,氣氛驟然開始升溫。 率先站出來的,乃是一個都御史,此都御史捶胸跌足,隨即開始破口大罵驛站每年靡費的公帑,而后,又拿出了一樁去歲福建驛站的情狀出來。 “區區一個平潭驛,歲給錢七百兩,糧一萬二千石,除此之外,還有草料等靡費,可蓄養的驛丞與驛卒幾何呢?四人……諸公……只是四人,那花名冊上,分明寫著三十七人,可多余的人……一個都沒有……” 都御史說得意氣激昂,說著說著就哭了。 有人道:“這平潭驛還算是好的,那山東的文登驛更是荒唐可笑……” 眾人七嘴八舌,一個個高聲痛斥。 胡廣見狀,很是欣慰,低聲對張安世道:“殿下……這不查還不知道,一查……真是……幸好諸公總還算是以國家為念,你瞧他們,一個個義憤填膺……” 張安世笑了笑道:“一個人痛斥別人貪瀆,未必是自己干凈,而極有可能,是痛斥別人,才顯得自己干凈而已?!?/br> 胡廣急了,想說點什么,可此時氣氛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好和張安世爭執,索性深吸一口氣,端坐著。 這種痛罵一直持續到了正午。 大家開始饑腸轆轆起來。 就在大家想著,趕緊廷議結束回去干飯的時候。 突然之間,有宦官唱喏道:“陛下駕到?!?/br> 眾人抖擻精神,慌忙接駕。 朱棣信步入殿,隨即升座,左右四顧,便道:“議的如何?” 胡廣忙起身,拜下道:“陛下,百官對驛站,多有不滿,都認為,應當……” 朱棣挑眉道:“應當什么?” “應當裁撤……” 朱棣四顧左右,淡淡道:“是嗎?” 百官無人反對,雖然大家說的都是氣話,可無所謂,反正立場是擺了,大家和罪惡不共戴天,可問題是,朝廷敢裁撤嗎? 朱棣感嘆道:“朕沒有想到,這才多少年,吏治就敗壞到了這樣的地步,看來……不用重典是不行了,既如此,那么就依眾卿所言,裁撤了吧!” “……” 殿中霎時變得落針可聞。 人們驚慌地開始彼此相顧,面面相覷。 這不是……開玩笑嗎? 陛下吃錯藥了? 這結果跟他們之前所想象的不同呀! 第550章 大權在握 裁撤驛站,這幾乎是百官們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陛下一開口,就震驚四座,實在讓人覺得陛下是否有犯病的嫌疑。 就在所有人瞠目結舌的時候。 終于還是有人恢復了理智。 大學士解縉道:“陛下,天下的公文、奏報,都經由驛站傳遞,除此之外,士人以及官眷出行,也大多棲息驛站,倘若裁撤驛站,臣只怕……” 他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別看大家罵的厲害,可實際上,驛站的主要受益者,恰恰就是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