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98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畢竟,大家習慣了。 倒是不少人,雖疑似挨了罵,卻也不由忍俊不禁。 倒像是罵的不是自己一般。 張安世聽了這話,倒是來了興趣,道:“其實胡公所言不錯,雖說人要講禮義廉恥,可人也有禽獸的一面,就好像……禽獸會自私,會守著自己的獵物,決計不肯松口。這新政又何嘗不如此,要治堯舜一樣的大治之世,便需得讓人有田有地,倘使人人無立錐之地,那么又何談什么太平世道呢?” 張安世頓了頓,不得不說,在文淵閣的熏陶下,張安世倒也頗有了幾分宰相的氣度,至少……面上是如此。 “現在朝廷要新政,許多人有獸性,不肯撒手。那么……朝廷就只好比他們還有獸性了。他們要做禽獸,朝廷便要做猛虎,做獅子。所以啊……說到底,咱們做人做事,無非就是一條,和講道理的人去講道理,對這不肯講道理的,便要重拳出擊了?!?/br> 胡廣一時啞然。 楊榮別有深意地看了張安世一眼,道:“殿下此言,倒是頗有趣味?!?/br> 張安世笑道:“哪里,哪里,楊公謬贊?!?/br> 張安世頓了頓,又道:“方才解公所言的海外之事,海外每年給大明輸送的利益,何止千萬,其實依我之見,人盡其田,雖是難如登天,可真要人盡其田,大明這么多的百姓,這一人下來,也不過是一人七八畝地而已?,F在是七八畝,十數年之后,人口增長,則為三四畝,百年之后呢?” 張安世嘆息道:“我們是文淵閣大學士,不只是要顧著眼下,目光卻總要放長遠才是,所謂人無遠慮,百年之后,即便是人盡其田,單憑耕作,也是養不活天下百姓的。正因如此,與其讓天下的百姓,都去務農耕種,倒不如……想盡辦法,將多余的人口,疏導至城中來務工,這也是新增大力發展工商的意義?!?/br> “可這樣多的人力,盡去工商,也未必能人盡其用。諸公想來也是知曉,太平盛世時,這人口的增長有多可怕。因而,疏導百姓,遷往海外,便是頭等大事了?!?/br> “天高海闊,何不如教諸王為前驅,開疆拓土,而百姓扶老攜幼,隨之定居,既可為我大明陸海之藩屏,又可令這海外,也能養活千千萬萬的百姓呢?所以啊,新政的根本,在土地,在工商,也在外藩,此三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是為國家定下的百年大計,這三條辦好了,則我大明萬年的基業,也就非無根之木?!?/br> 解縉頷首道:“殿下這些話,實乃金玉良言,文淵閣能辦成這三條,我等此生便足以光照萬世了?!?/br> 楊榮唏噓道:“此三條,老夫倒是感觸最深?!?/br> 眾人不由得看向楊榮,連張安世也頗覺意外,不由道:“楊公,何出此言?” 于是楊榮道:“老夫籍貫乃是福建,其實世世代代,所通行的也是這三條。福建多山,土地卻少,人都想有土地,這樣才可養活自己,可至少沒有了土地,便不得不被逼迫著去從商和務工。倘若連從商和務工都無法維持生計,便只好遠遁海外了。殿下所提的這三條,豈不與福建人所做的事一樣?只不過,殿下所提的,乃是朝廷主動,圍繞著這三個問題,去開太平,去創基業。而福建之民,卻是不得已之下,艱難求生計。更是在朝廷和官府無法兼顧他們的情形之下,不得不如此為生。此中艱難,可想而知?!?/br> “可倘若朝廷主動去解決這些問題,能給他們土地,就給他們土地,若是土地微薄,無以為生,官府依舊促進工商,使他們能牟利,亦或者,即便到他們遠遁海外的地步,朝廷也已在四海之內,建立諸多藩國,使他們不必因個人的背井離鄉,而遭土人欺凌,反而可成諸王的腹心,這于福建的軍民而言,真如再生父母一般了?!?/br> 胡廣和金幼孜,都細細地聽了,也不由得為之感慨良多,他們在豐饒和富庶的江西,顯然難有楊榮的感觸。 解縉卻微笑,他雖是江西人,偏偏……似乎又對楊榮的話,理解更為深入。 胡廣抬眸看著解縉道:“解公因何而笑?” 解縉嘆口氣道:“真要說嗎?” 胡廣道:“解公,我等閑聊,又何不可言之事?” 解縉道:“楊公之言,倒是令我想到,在福建……確實更容易誘人下海?!?/br> “……” 正說著,突有宦官匆匆而來:“諸公,陛下有請?!?/br> 眾人聽罷,都收斂起心思,倒不覺得意外,陛下但凡有事,都要召文淵閣大學士,因而,便都起身,整理衣冠。 隨即,眾臣魚貫去見駕。 一起到了文樓。 卻見朱棣正端坐著,不等眾人行禮,朱棣便道:“真沒想到,還有人這樣膽大包天?!?/br> 眾臣看陛下隱隱帶著怒氣的臉,都沒吱聲,自是想聽朱棣的后話。 朱棣繃著臉道:“這饒州,竟有人膽敢襲擊鐵路司的人員……還敢惡人先告狀?!?/br> “惡人先告狀?” 朱棣垂眸看了一眼跟前御桌上的一份奏疏,道:“諸卿自己看吧?!?/br> 隨即,在朱棣的示意下,一旁隨伺的宦官,便將這份奏疏送下去傳閱。 眾人一一看來,卻是饒州府來的奏報,說是鐵路司的人,橫行不法,引發了百姓之間的爭端,懇請陛下裁處。 眾人面面相覷,盡都一頭霧水。 其實百姓之間發生械斗或者其他什么爭斗,在大家看來,都是最平常不過的小事。 說難聽一些,在這大明,村落與村落之間,宗族與宗族之間,土客之間,每日沒有幾場大規模的廝斗,不因此而死個幾人,甚至幾十人,這才叫稀罕呢。 只是此等事,朝廷一般都置之不理,至多等他們打完了,官府要求他們自己交出一些人來處理一下就是。 畢竟,這些矛盾,大多都是積攢已深,有的更是從隋唐時期就積攢下來的世仇,可不是靠幾個流官就能解決的。 胡廣看了奏報后,定定神,便道:“陛下,臣看……這里頭……似乎并沒有什么……” 朱棣便又抬手指了指另一份奏疏道:“那就看看鐵路司饒州站的奏報吧?!?/br> 于是又是一份奏疏開始傳閱。 饒州站的奏報,就完全不同了,里頭卻不說是尋常百姓之間的械斗,而是根本由當地的官府暗中挑起,大量無良的百姓,襲擊投奔鐵路司的良善百姓,鐵路司趕去斡旋時,遭遇了襲擊,有七八個文吏受傷。 胡廣見罷,面上微微一變,他依舊還默不作聲。 張安世已跳起來,道:“陛下此事不能不問,理應立即派員,前往……徹查到底……” “先別急?!闭f著,朱棣又從御桌上拾起一份奏疏,慢悠悠地道:“這是第三份奏疏,乃是饒州府后腳送來?!?/br> 看到第三份奏疏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禁為之無語。 因為事情鬧大了。 饒州府遭遇了損失之后,當即越境饒州府,抓了許多人,足足數百之多,甚至……還捉拿了饒州府同知和判官人等…… 眾學士們看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如果說,前頭兩份奏疏,還只是糾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那么這第三份的奏疏,就令人覺得恐怖了。 直接捉拿數百人,還牽涉到了朝廷命官,這膽子……可就不小了。 張安世方才還義憤填膺,現在一下子啞了火。 憑良心說,他又不是趙高,總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吧。 朱棣的目光在他們的臉上掠過,道:“諸卿不想說點什么嗎?” “……” 這下,沒人吭聲。 朱棣又掃視一眼,最后落在張安世身上,道:“來,張卿先說?!?/br> 張安世這才道:“陛下,臣以為……此事實在蹊蹺?!?/br> 朱棣道:“蹊蹺與否,還需你來說?” 張安世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只好道:“不如,臣去處置?” 朱棣頷首。 朱棣又道:“來,胡卿家,你平日不是也挺能說的嗎?你也來說說?!?/br> 朱棣早已看到胡廣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胡廣道:“陛下,不知受襲而重傷的文吏,都是……什么人……” 朱棣眼睛微微抬了起來,淡淡道:“為首一個……” 他看向亦失哈。 亦失哈在旁提醒道:“為首一個,好像是個典吏。此人受傷也是最重,怕是現在,已重傷不治了?!?/br> 胡廣:“……” “胡卿……”朱棣道。 胡廣整個人就猛然被掏空了一般,搖搖晃晃的,聽到了朱棣的呼喚,不由得打了個哆嗦,隨意道:“臣……臣在……” 朱棣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道:“胡卿有什么可說的?” 胡廣紅著眼睛,沉吟了很久,才疲憊地道:“此事……此事現在尚無定論,是非曲直,一切還是要等徹查之后,再作料理,臣現在……實在不敢輕言,陛下恕罪?!?/br> 朱棣嗯了一聲,卻冷冷地道:“既如此,那么……先等張卿徹查出結果吧,諸卿可以退下了,若再有饒州的消息來,通政司照舊先送朕御覽?!?/br> 眾臣自是要告退,朱棣又道:“張卿留下?!?/br> 等解縉等人告退之后,朱棣背著手站了起來,忍不住道:“皇孫這是搞什么名堂?” 張安世忙道:“陛下,皇孫在南昌站呢,這饒州出的事,臣以為……” 朱棣臉色漸漸松弛下來了一些,道:“捉拿了人家數百人,事先也沒有奏報,就先行動手……看來他們是被朕的孫兒給嬌慣慣了?!?/br> 張安世道:“鐵路司這邊,不也有許多人受傷嗎?” 朱棣嘆道:“其他地方,出一些事,朕不在乎,可鐵路司任何小事,都是大事,何況……還是這樣上達天聽的事?朕花了這么多銀子,這家底都要掏給他們了?!?/br> 這話有點敏感,張安世便又不吭聲了。 朱棣倒不在意,又道:“方才胡廣,似乎神情有異,怎么,他家里有事?” 其實張安世方才看胡廣的神色便想到了,于是道:“陛下,他的兒子,就在饒州站為吏?!?/br> 朱棣笑了笑道:“饒州站的吏多著呢,才傷了幾個人,這胡卿未免也太過小心了?!?/br> 張安世猶豫了一下,道:“可是饒州站的典吏,只有一個……” 朱棣一愣:“你的意思是……” 朱棣拖長著尾音。 張安世苦笑道:“是的?!?/br> 朱棣一時之間,竟是無詞。 殿中說不出的尷尬,張安世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大眼瞪小眼了半天之后,朱棣道:“胡卿是老實人??!到了這個份上,也沒有教朕立即裁處饒州府上下,仍舊還是教朕徹查清楚再說?!?/br> 張安世點頭,表示認同。 朱棣這時卻是話鋒一轉道:“知道為何朕留你下來?” 張安世道:“一定是臣即將往饒州,陛下有些事,尚需交代?!?/br> “你答對了一半?!敝扉Φ溃骸笆请夼c卿去饒州?!?/br> 張安世猛然挑眉,道:“陛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