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94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朱棣卻是道:“一并賜張卿一萬戶吧?!?/br> 張安世聽罷,大喜,這真算是意外之喜了,他現在什么都不缺,唯獨缺的就是人,當即歡喜地道:“謝陛下?!?/br> 朱棣隨即道:“金銀要火速入庫,入庫之后,細細清點。這不是小事,張卿……此事……還需你來辦?!?/br> 張安世道:“遵旨?!?/br> 整個過程,眾臣就看旁觀的看客差不多,而后一個個瞠目結舌地散去。 張安世幾個人回到文淵閣的時候,胡廣忍不住發出嘖嘖的聲音。 他反復地琢磨,接近兩億兩……這樣的天文數字,平日里是真不敢去想的。 張安世則笑吟吟的樣子,解縉等人自是來道喜。 張安世笑著道:“都是為陛下效力,該當的,該當的,諸公……最近覺得書齋的茶水如何?” 胡廣第一個道:“是好茶?!?/br> 張安世笑著道:“這是我前些日子,聽聞福建布政使司有一種好茶葉,方才教人采買來的,因而送了一些,擱在書齋,專供大家來喝。不過細細看來,這茶還是有些不得勁,這樣吧,明日再教人尋一些好茶來?!?/br> “啊……這……這……使不得,使不得的?!焙鷱V忙道。 張安世道:“這茶水,我也是要喝的,怎么,喝一點茶水也犯法?若如此,明日我去奏報陛下,就請陛下來評一評這個理?!?/br> 胡廣等人便笑了笑,沒有反對了。 良久,胡廣才道:“那么,就多謝殿下的美意了?!?/br> 張安世卻是擺擺手:“這哪里是什么美意,我常聽讀書人說,君子之交淡如茶……” “咳咳,其實是君子之交淡如……”胡廣正要糾正。 站在胡廣身邊的楊榮偷偷拽了拽他的衣角。 這一次胡廣反應很快,沒有繼續說下去。 張安世算是將閣臣的性情都摸透了,你說他們正直嘛,可畢竟都是人,何況出身讀書人的他們,對于琴棋書畫還有茶本就有特別的愛好。 可你說是覺得他們貪婪,真拿真金白銀往他們的懷里塞,他們必覺得你在羞辱他們。 似這般拿出一點好茶來,大家一起分享,給人一種小小占了一點便宜,卻又沒有令自己難為情的感覺,這樣的事偶爾來幾次,總會給人一種每日一個小驚喜的感覺,反而讓大家關系融洽。 當然,張安世心情格外的好,自然也就不吝嗇了。 今日大家都無心票擬,好不容易捱到了下值,除了今日楊榮夜值,其余人紛紛打道回府。 張安世回到了張家在京城的宅邸,平日里若是不來當值,他便下榻棲霞的宋王府,可若是要在京當值,不免要在內城小住。 誰曉得,剛到了門前,便見門子上前來道:“殿下,淇國公來訪?!?/br> 張安世眉一抬,嘆息道:“這位世伯性子太急了,這種事,怎么能大白天和陛下討了賞,當天就往本王這里鉆呢?哎……” 張安世搖搖頭,他大抵能明白,歷史上的淇國公丘福,為何會跟著漢王朱高煦一條道走到黑,以至于結局凄涼了。 實在是性子太直,一旦認可的事,便沒有太多避諱,可謂是憎惡分明,不打折扣。 這般的人,在軍中必為人所敬重,可在廟堂上,能平安落地實在需要一點幸運。 可來都來了,張安世卻還是道:“在何處?” “已在小殿靜候?!?/br> 張安世便快步走了府里,只往小殿。 到了這里,卻見丘福牽著一個半大的孩子。 這孩子六歲。 張安世是有印象的,乃丘松所生,叫丘成業。 張安世見到這個虎頭虎腦的小子,不禁想到,當初幾個兄弟二十年前結交,如今孩子們都已不小了。 丘福身上的病容,早已是一掃而光,甚至顯得紅光滿臉,一見著張安世,便咧嘴笑。 張安世忙道:“世伯……” 丘福卻點了點丘成業,道:“阿爺怎么教你的?!?/br> 丘成業便晃了晃腦袋,沉默了一會兒,才啪嗒一下,拜下。 張安世:“……” 丘福又道:“快說呀?!?/br> 說著,用靴子輕輕地踢了踢丘成業的臀。 丘成業這時方才稚嫩著道:“成業見過義父?!?/br> “啊……”張安世一聽義父二字,頭皮有點發麻。 丘福則是樂呵呵地笑著道:“這小子還小,啥也不懂,還不知他的義父,今日給他爭了多少的好處呢。殿下,本來今日該拎著丘松那個小子來給你行個大禮的,不過他遠在天邊,你瞧,俺將俺這長孫給拎來了,以后你就是他爹?!?/br> 張安世哭笑不得,丘成業便仰著頭,可能剛才喊的時候,還有些生澀,現在卻習慣了,脆生生地道:“義父……義父……” 張安世只好將他抱起,一面道:“誒,世伯,你瞧這成業多機靈,跟他爹一模一樣?!?/br> 說罷,便命人取了一些吃食和小玩意來,逗了一會孩子,便教人帶著去玩。 丘福已落座,此時張安世便說起正事來,道:“世伯,丘松應該沒有這樣早回來,可藩地的事,卻是迫在眉睫,丘家要及早做好打算,這藩地的謀劃,卻是慢不得的?!?/br> 丘福道:“俺也是這么個意思,所以方才有人得知了消息,紛紛來府上報喜,俺心里卻不踏實,所以才想來尋殿下問問?!?/br> 張安世微笑道:“其實也簡單,先將架子搭起來,武人顯然不必擔心的,世伯本就是大將,挑選一些武官,教他們cao練人馬,不過是信手拈來。丘家的銀子,應當也不少吧,有銀子就好辦,棲霞商行,敞開來給金奈供應刀槍劍戟以及火器。陛下也說了,水師這邊,也要予以協助,若是再與各家海貿的船運商行合作,那么……人口的遷徙和供應就不成問題?!?/br> 頓了頓,張安世想到了什么,接著道:“唯一還需要的,就是一批擅長編戶齊民,組織生產且懂得經營的文吏。世伯可有好的人選?” 丘福卻在此時皺起了眉,嘆息道:“平日里俺最瞧不上文人……現在臨時抱佛腳還來得及嗎?” 張安世深吸一口氣,道:“這個……我來想辦法吧。一方面,不是還有不少的翰林和觀政士需要去藩地‘鍍金’嗎?挑選幾個不錯的,到時奏請朝廷就是了。當然,完全靠他們可不成,棲霞的各大學堂,也招募一批,各學科的,先湊百來個,就足夠將這骨架子,先搭起來了,以后再慢慢補充?!?/br> 丘福一臉深以為然地點頭道:“不錯,其實這些,俺心里隱隱也有這樣的想法,可一時之間,也沒有想到這樣的周到,現在殿下這一說,俺心里便有底了?!?/br> 丘福頓了頓道:“松兒不在,老夫左思右想,決定親率人往金奈去?!?/br> 張安世則是認真地看了邱福一眼,略顯擔心地道:“世伯的身體?” 丘福揮了一下手,搖搖頭道:“這都是不打緊的,你是沒有到老夫這樣的年紀,到了這個歲數,生死反是看淡了?,F在是金奈雖是建了藩,可一時無主,松兒還不知何時回呢。老夫不去,可不是要教當地的土人欺到頭上?老夫曾打過半輩子的仗,如今雖說老了,想來……應付土人也是足夠的?!?/br> 說到這里,他深深地凝望了張安世一眼,隨即又道:“也不瞞你,即便……真有個什么萬一,老夫這時候死在了外頭,陛下對老夫這樣的老臣,總還算是顧念舊情的。他若得知,必定悲憤,即便松兒不在,朝廷也會竭盡全力,保住丘家在天竺的這一畝三分地,也好教老夫能夠含笑九泉?!?/br> 他這心思,也算是把前路和退路都已經想好了。 能好好地在金奈活著自然是好,說不準,還能開點疆土,立下大一些的基業呢! 真若是到了最壞的結果的時候,他丘福無事還好,一旦有事,那么這金奈即便是被土人破了十回八回,數不清武裝的大軍只怕也要遮天蔽日地出現,進行報復了。 這些話,其實是不合適說出來的,可丘福當著張安世的面,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其實也有不對張安世有任何隱瞞的意思。 張安世則忍不住想,丘松這一點,就沒有他爹聰明。 張安世想了想便道:“既如此,那么可征募一些大夫隨行,此去山長水遠,世伯珍重?!?/br> 丘福笑了笑道:“老夫還是有一個私念,這也是今兒為何將成業拎著來,認你這個爹。一則是我邱家真正的感激涕零,二則是此番老夫為顯決心,必要攜眷而去,誓要破釜沉舟。唯獨這孫兒,老夫是舍不得,要將其留在京城……” 張安世頓時明白了,沒等邱福說下去,就立即道:“那就讓成業住在王府里吧,等金奈那邊大局已定,再去團聚?!?/br> 第538章 人心在我 聽著張安世直接應下所求,丘福露出會心一笑。 似了卻了一樁重要心事,由衷地感慨道:“殿下,老夫現在方才明白,丘松這個小子,能與殿下親若兄弟,是他的運氣。時候不早了,老夫要趕緊回去,早做一些準備,就此別過?!?/br> 張安世看著這個須發已是大白的老人,精神上看還算不錯,卻是拖著瘸腿,將要趕赴數千里之外,繼續為之去奮戰,心里也不由得感慨萬千,眼中也不自覺地多了幾分敬佩。 當即道:“我送一送世伯?!?/br> 丘福走了。 張安世便命人去棲霞的王府那邊知會一聲,做好讓這王府里添一口新丁的準備。 不過很快,他便顧不得這些私事了,該來的總是要來。 三日之后,朱棣召張安世覲見。 此次,大量詳實的金銀入庫情況,已擺在了朱棣的御案上,雖然具體的數目,只怕還需數月才能統計出來,可只看這冰山一角,便足以讓朱棣成日喜上眉梢。 見了張安世,一直保持著好心情的朱棣,便帶著親和的微笑道:“昨日,鄭伴伴來見駕,俱言了歐洲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的情況,朕欲常駐精兵于此,十年輪替,再征商戶、民戶等,長久駐扎,以我大明的商賈,取那威尼斯商人而代之。張卿以為如何?” 張安世笑了笑道:“歐洲那邊,之所以會出現威尼斯商人,是因為市場的需求?,F在威尼斯商人沒了,趕緊進行取代,自是極有必要的。因此,臣以為……想要迅速的替代,需有三方面的準備?!?/br> 朱棣不禁收斂起笑意,一副準備認真傾聽的態度道:“說?!?/br> 于是張安世道:“現在威尼斯為伏波府,熱亞那為鎮海府,又與幾處在北非和近東的島嶼和沿岸的土地,既已為我大明所有,那么借此機會,就要將其締造為我大明與歐洲海貿的轉運集散中心,這些幾乎都是歐洲的要害之地,占據于此,那么海貿的問題,便成了一大半?!?/br> 頓了一下,他接著道:“其二,還是交好羅馬教宗……” 朱棣聽罷,卻是不以為意地道:“他一個蠻夷的大和尚,何須交好?” 張安世卻道:“陛下,之所以會出現威尼斯商人,恰恰是因為羅馬教宗的影響甚大的緣故。那些信奉教宗的教徒們,必須信守住戒律,又需被強征什一稅,所以,教宗的地位穩若泰山,對我大明有利?!?/br> “而一旦這教宗的權威受到了挑釁,那么歐洲諸國,君權勢必要張目,到了那時,他們得到了稅賦,可能就是用來征募更多的兵馬,cao練更多的士兵,以圖自強了。既如此,何不如……將這稅賦,讓教宗收了去,拿去養大大小小的和尚呢?” 朱棣忍不住道:“真是怪哉?!?/br> 張安世勾唇一笑,隨即道:“臣從歐洲那邊得到的情報是,此時在歐洲,最強大的君主法國的國王,每年能爭取到的稅賦,竟不過八萬磅??山套谥?,專為教宗收取什一稅的圣殿騎士團,卻每年的收入有六百萬磅。陛下想想看,這六百萬磅,若是不是被和尚們拿去,倘使給了歐洲諸王,這對我大明,可有什么好處?” 朱棣擰眉道:“這樣說來,當和羅馬以和為貴?” 張安世道:“正是,何況歐洲畢竟太遠,單憑武力,是遠遠不夠的,而需得用巧勁?,F在借此機會,與之交好,既可用教宗的權威為我伏波和鎮海兩府的商賈背書,可以從容的在歐洲做買賣,還可借此機會,與教宗進行合作?!?/br> 朱棣頷首:“如此……朕過一些時日,便發一份國書去?!?/br> 說到這里,朱棣定定地看著張安世道:“該用什么言辭?” 張安世道:“這個取決于陛下,不過態度,可以和緩一些?!?/br> 朱棣點頭。 張安世又道:“這其三,便是趁著與歐洲的貿易,繼續完善歐洲與大明航線的各處貿易站以及藩地,這可是數萬里的海途,一艘海船要漂泊這樣遠,沿途所經的港口……至少需十數處甚或數十處,朝廷要大加鼓勵艦船開拓新的航線,發現沿途的島嶼。同時,朝廷也要借此機會,追加投入?!?/br> 朱棣笑了笑道:“這個好辦,只要有利可圖,畢竟這是一趟賺錢的買賣,威尼斯商人們能賺的銀子,我大明掙了,拿出銀子來……就當是在這海上也修了一條鐵路便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