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73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張安世道:“陛下……可能……可能這與棲霞也有關系?!?/br> 朱棣大惑不解,便道:“有何關系?” 張安世道:“棲霞迄今,各種商業的模式,也在逐漸的完善,許多的經營之術,更是多如牛毛,這些手段,用在正途上,自然可以造福一方,可若是這些手段教某些jian人學了去,卻也能推陳出新,就如此等打包專營出售的事……可能……是從棲霞的商業理論中受到的啟發?!?/br> 朱棣似有醒悟,仔細看里頭諸多五花八門的手段,這等賣官鬻爵的手段,還真是經史中前所未有的,怎么樣吸引更多的買家,如何擴大“消費群體”,再到如何將各種有利可圖的官爵以及員額兜售出去,里頭都安排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朱棣忍不住感慨地道:“倘若東漢靈帝和恒帝學了這些,又何止只得那點錢糧?只是……我大明賣官鬻爵……乃是死罪,這些人……實在可惡?!?/br> 金幼孜又拜:“臣萬死?!?/br> 朱棣道:“牽涉此事者,無論買賣之人,統統誅殺,為的便是以儆效尤!所牽涉的金銀,統統抄沒……陳卿家……這些金銀抄沒的如何了?” 陳禮立即道:“陛下,賬目已是有了,人也大抵都已拿下,想來這些跑不了。只是有不少……因為時間短促,只是意向,據聞有不少銀子還未付清……這……” 朱棣頷首:“朕不管這些,賬目上說了多少銀子,就是多少銀子……搜抄不出,那就拷打出來。這可是八百多萬兩紋銀,足以修幾條鐵路了?!?/br> 陳禮道:“臣遵旨?!?/br> 百官不管心頭怎么想的,都不約而同地默然。 張安世則是不由得為之默哀。 這等同于什么呢? 等同于是……朱棣效仿了漢靈帝,賣官鬻爵,把朝廷許多的烏紗帽,都賣了一遍。 當然,比漢靈帝要好的是,漢靈帝是實實在在地把官賣出去了??芍扉s是用大義的名義,直接拿了銀子,卻是一個烏紗帽也沒少。 可憐那些上躥下跳的人,為了賣官鬻爵,挖空了心思,散出了大片錢財,結果……全便宜了朝廷。 此時,朱棣道:“錦衣衛要繼續追查此事,涉事的官吏,一應也要拿下,還有各布政使司……也統統不要放過?!?/br> 隨即,朱棣目光一轉,看向太子朱高熾道:“至于空缺的官吏,太子擬一個章程,呈送至朕的面前來?!?/br> 朱高熾忙道:“兒臣遵旨?!?/br> 朱棣的目光又落在了另一個人身上,道:“金卿家有功,可要什么賞賜?” 他笑吟吟地看向金幼孜。 金幼孜道:“陛下,臣的發妻早亡,說來實在教人悲痛,她雖是撒手人寰,可留在世上的只有一個兄弟,即臣的妻弟劉進,劉進犯下了滔天大罪,固然萬死,可臣希望陛下能夠從輕處置,倘若能留他一條性命,臣定感激不盡?!?/br> 朱棣笑了笑道:“是啊,這妻弟也是至親,誰還沒有一個妻弟呢?” 說著,看了看殿中的魏國公徐輝祖,又看一眼張安世,才又道:“既如此……那么就赦免了罷,陳卿……這劉進要嚴加審問,等一切罪責統統交代清楚,便釋放了事?!?/br> 說著,面容一繃,異常肅然地道:“這是朕格外開恩,只此一次,下不為例?!?/br> 陳禮應下。 金幼孜慌忙謝恩。 朱棣道:“此案……太子與張安世來牽頭,務必除惡務盡。尤其是那些威脅……要造反的,一個都不能留了,家眷流放……” 朱棣頓了頓道:“刺配新洲……” 朱棣意味深長地看了張安世一眼。 似乎是在鼓勵著什么。 張安世驟然之間,覺得體內好像有一種源源不斷的力量涌出來,似一種說不出的勃勃生機。 這仿佛是朱棣在說:努力罷,不要錯過這次機會。 張安世道:“臣……與賊子不共戴天!” 朱棣微笑,隨即拂袖:“罷朝!還有……將這些該死的孝服孝帽都撤了,看著教人生厭?!?/br> 話落,朱棣便擺駕而去。 留下百官站在原地。 有人已挪不動步子,更有人癱坐在地,于是,不得不有宦官將其攙扶起來。 張安世則是神采飛揚,興沖沖地領著陳禮出了殿。 誰曉得,卻見那金幼孜孤零零地出殿,旋即,卻有人猛地朝金幼孜吐了一口吐沫。 張安世臉一繃,勃然大怒道:“大膽,侮辱大臣,罪該萬死,陳禮,去將人拿了?!?/br> 陳禮正待要動手。 金幼孜卻好像一副沒事人一般,只微微一笑道:“殿下……只是一些誤會,不必興師動眾?!?/br> 張安世上下打量金幼孜。 其實他和金幼孜不熟,倒不是因為張安世不愛和此公打交道,而是這人沉默寡言,平日里誰也不理會,甚至在大學士之中,他也不算是突出。 張安世道:“金公……待會兒,我調幾個校尉專司保護你,你平日里出入,可要小心些,這些個賊子,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難保不會魚死網破?!?/br> 金幼孜含笑道:“多謝殿下了?!?/br> 張安世又道:“至于你那妻弟……” 張安世回頭看陳禮:“他妻弟怎么樣,有沒有挨打?” “啊……這……”陳禮有點說不好,不過他心里估算,大抵應該是打了的。 張安世道:“反正從現在起,到他老實招供,再不會教他受什么皮rou之苦了?!?/br> 金幼孜卻是搖頭道:“讓他受一些皮rou之苦才好?!?/br> 張安世一愣,隨即笑了:“對對對,還是得受點教訓的好,如若不然,以后還要惹出事端來?!?/br> 金幼孜點點頭道:“明日,老夫會去一趟南鎮撫司,這些時日,有一些人,給老夫寫了不少的書信,其中一些書信……頗有禁忌,或許對錦衣衛……有所幫助?!?/br> 張安世眼眸亮了幾分,道:“那就太好了!” 金幼孜則是笑吟吟地看著張安世:“殿下心里一定有許多的疑問吧?!?/br> 張安世道:“其實許多事都慢慢想通了,唯獨有一件……金公……今日所為,難道不怕……有人記恨嗎?” 這一點,張安世還真是挺意外的。 要知道,歷朝歷代,這種給皇帝干黑活的人,往往都是被唾棄的對象。金幼孜畢竟是文淵閣大學士,他分明可以給自己留一個好的選擇。 金幼孜微微垂目,沉吟片刻才道:“若是這些人得逞,那么……確實……老夫必要為千古唾棄??扇羰沁@些人不能成事,將來大明之天下,新政得以存續,讀書人或以吏入仕,或經商,或效孔圣人一般,學好六藝,各司本分,那么想來……老夫今日之所為,反而是幫助陛下興利除弊吧?!?/br> 他頓了頓,接著道:“人生在世,無非就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過程,金某讀過許多年的書,也入朝做過一些事,自知書中所言治國平天下,實是不易。新政之好壞,且可以不論??勺怨乓詠淼闹T多弊病,金某卻是知曉的,若是不管不顧,不去革除,那么……我大明與暴元,又有什么分別呢?” “與其碌碌無為,留著所謂的清白之身,倒不如……去做一些事,可惜的是,老夫身無所長,唯一能做的,就是協助陛下……將此事辦好而已?!?/br> 張安世不禁深深地看了金幼孜一眼,眼中有著顯而易見的敬佩之意,道:“本王受教了?!?/br> 因為退朝的人多,張安世也不便多聊下去,當即跟金幼孜辭別,帶著陳禮,便匆匆而去。 文淵閣的值房里,氣氛尤其的尷尬。 解縉和金幼孜,一回到文淵閣,二人立即便躲回了自己的值房里。 胡廣卻是巴巴地跟在楊榮后頭,進了楊榮的值房之后,立即關進門窗,一副心有余悸地道:“這金公實在太卑鄙了,我怎么沒有看出來?” 楊榮則是面色平靜地道:“若是連你都看得出來,那么……陛下和金公就失策了,連胡公都騙不到,還能騙到誰?” 胡廣苦著臉道:“哎呀,有話你就好好說嘛,怎么總是一股火藥味?!?/br> 楊榮道:“我說的乃是實情,胡公……你就別成日琢磨了?!?/br> 胡廣道:“我乃文淵閣大學士,我若是都不cao心,那朝廷要我何用?” “胡公有沒有想過……”楊榮道:“胡公cao心與否,都不影響朝局?” 胡廣覺得自己又被扎心了,嘆了口氣,好像霜打的茄子一般,道:“你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陛下……此次……倒是真的狠,只是……我覺得陛下此舉,終是不對。為君者,應該堂堂正正,可現在的行徑,倒像是……像是……” 后頭的話,胡廣自覺得避諱,沒有繼續說下去。 楊榮嘆道:“這些自有后人公論?!?/br> 胡廣于是道:“后人會如何論呢?” 楊榮想了想道:“后人如何論,楊某可能不清楚,不過……老夫卻知,后人應該與當今的軍民百姓,不會有什么分別。倘若大明能存續,天下安定,后人們必定感激陛下今日之遺澤??扇羰恰煜麓髞y,民不聊生,必也有后人不禁懷念今日大明之安定。至于陛下做了什么,反而是次要的了?!?/br> 胡廣聽罷,皺著眉頭,也認真地想了想,才道:“這一句有理?!?/br> 他頓了頓,又開始生出新的疑問:“那么后人會如何評價胡某呢?” 楊榮看了他一眼道:“這一點,老夫其實也已想到了?!?/br> 胡廣眼眸一亮,驚喜地道:“是嗎,楊公竟還幫我想到了這個,快說一說看?!?/br> 楊榮斟酌著道:“后人必會說,胡公大智若愚,雖看上去未有宰相之姿,可言行舉止,都掩藏鋒芒,其擅以愚蠢示于人,反而能穩居宰輔之位,其權術之高妙,實是深不可測,解縉、楊榮、金幼孜之輩,僅以權術而論,皆不如也?!?/br> 胡廣臉上的神采頓時消失,眼中冒著火焰,咬牙切齒地道:“胡說八道,真是胡說八道,胡某相信后人的智慧,絕不會如此作踐老夫!” 楊榮見胡廣大怒,忙道:“對對對,胡公勿怒,都是老夫胡扯的。好啦,咱們還是盡忠職守,趕緊擬票吧,接下來……才是真正的山雨欲來呢?!?/br> 胡廣一愣,不解道:“山雨欲來,什么意思?” 楊榮微笑著看向胡廣道:“胡公不會以為……陛下費了這么大的功夫,就是震懾一下宵小吧?今日才只是一個開始呢,接下來……才是重頭戲?!?/br> 胡廣眼眸張大,大驚道:“你的意思是……要興大獄了?這……這……會死許多人吧?!?/br> “吃不準?!睏顦s搖了搖頭,若有所思地道:“接下來就不是文淵閣的事了,是廠衛的事?!?/br> 第522章 賺瘋了 張安世已抵達了詔獄。 看著這一個個被駕貼請來的人,不禁為之振奮。 這些……將來可都是……人力啊。 新洲土地廣袤,礦產資源尤其是豐富,且多數礦產,都是富礦,開采成本低廉,品質極高。 何況還有足夠的耕地和草場,至少在這個時代,即便是養活千萬人,也是足夠了。 只是現在……新洲最缺的,恰恰就是人。 相比于流民,張安世其實更青睞囚犯的親眷。 倒不是因為罪囚好管理,而是因為,在大明,能扯得上欽犯眷屬四個字的,其實都是非富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