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33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對呀,謀反得有動機吧。 比如一個人,他想做皇帝,這叫動機。 可一個小小的郡王,他總得有點東西吧。 “這……這……”張安世忍不住哭笑不得地道:“所以臣在想,此人是不是……有什么大病?!?/br> 朱棣大為失望,他本以為是什么了不得的反賊呢,可居然…… 當即他便道:“令緹騎立即捉拿,圈禁至鳳陽,其郡王府中……凡有知情不報者,斬首示眾。至于參與此事者,誅族?!?/br> 張安世聽罷,道:“可是陛下……” 朱棣道:“還有什么事?” 張安世道:“這朱尚炌如此野心勃勃,不過是圈禁起來,那些受他脅迫和的從犯,卻統統斬首,是否……過于苛刻嚴厲?” 朱棣看了張安世一眼:“張卿想為誰求情?” 張安世道:“臣覺得那陳登,好像也有大病?!?/br> 朱棣臉色緩和,卻是道:“真是古怪,天下恨不得殺你的數都數不清,可你竟還總想著為人開脫?!?/br> 張安世尷尬地笑了笑道:“并非是開脫,只是……新洲那邊……” 朱棣也干脆,直接道:“這群人,實是愚不可及。這陳登,就依你之意,斬首罷。至于其他的,你自己看著辦吧?!?/br> 張安世連忙謝恩。 朱棣道:“該回京了,不能在此繼續耽擱下去了,河南和關中的鐵路,也是重中之重……” 說著,朱棣站起來,瞇著眼道:“朕現在越發察覺,新政要推行,已是迫在眉睫,這河南和關中,該當為天下的示范,唯有如此,才可夯實新政的根基,此事,你要加緊?!?/br> 張安世忙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盡心竭力?!?/br> 朱棣卻又嘆息一聲,道:“朱尚炌……這人是不是瘋了……” 他嘀咕著,張安世也一臉無語的樣子。 這世界,總有一些人做出一些別人難以理解的事,可你不理解,也許這個人卻為自己的行為所感動。 數日之后,圣駕回朝,張安世也回到了他的棲霞。 此時卻有快奏來,鄭和回京了。 于是張安世又得旨意,與太子朱高熾一同往松江口迎鄭和回朝。 鄭和這一次航行,歷時兩年,規模卻縮減了不少,畢竟現在大明對艦船的需要極多,此番出航,可謂輕車從簡,不過航行的距離卻是最遠。 正因如此,所以朱棣對鄭和的歸來,格外的看重。 鄭和見朱高熾親來迎接,受寵若驚,他風塵仆仆,神色已帶著極度的疲憊,卻還是朝朱高熾行了大禮。 朱高熾慌忙將他攙扶起來,道:“鄭公公不必多禮?!?/br> 當下,讓鄭和歇息一番,隨即回京。 這沿途上,張安世總想圍著鄭和轉悠一下。 不過卻被朱高熾瞧出來了,對張安世道:“鄭公公年歲不小了,此番出航,更是疲憊不堪,回到京城,還有與父皇奏對,你就別總是在他的面前晃悠,教他不得休憩了?!?/br> 張安世道:“我只是有些事想要問明罷了?!?/br> “那可以詢問他的隨行人員?!?/br> 張安世道:“隨行之人,都還滯留在松江口呢……” 朱高熾:“……” 朱高熾嘆息道:“等見了駕,也就知道了?!?/br> 張安世只好點頭。 朱高熾看張安世一時失落的樣子,笑了笑道:“近來父皇和母后身體不好,你該多去覲見?!?/br> 張安世點頭:“是,知道了?!?/br> “還有你阿姐,有空閑,也要多去見一見,自瞻基長大……她這做母親的身邊少了人陪伴,總是不樂?!?/br> 張安世道:“瞻基那個小子……罷,算了,我不說了,免得又說我這做阿舅的沒有肚量。和州距離京城,也不甚遠,一日就可往返,他太急于求成了,阿姐的事,對我而言比天還大,姐夫放心,我一定時常去陪伴阿姐?!?/br> 朱高熾微笑,溫和地道:“不枉你阿姐心疼你?!?/br> 剛剛進入京城,朱高熾便命人奏報入宮。 很快,朱棣便在崇文殿升座。 對于鄭和的此次航行,滿朝都懷著巨大的期待。 如今的大明,已經開始對外界的事越發的好奇起來。 尤其是朱棣,西洋給大明帶來的巨大利益,已是讓朱棣意識到,這航海的重要。 而這一次,卻不知能否帶來有用的訊息。 朱棣升座,百官也紛紛陪駕,朱高熾三人入殿,行禮。 朱棣和顏悅色地朝鄭和道:“不必多禮,鄭伴伴勞苦功高,賜座?!?/br> 鄭和又行了大禮,方才欠身坐下。 朱棣道:“此番航行,歷時兩年,可有收獲?” 鄭和當即獻上了海圖,道:“陛下,奴婢此番出洋,收獲不小,此最新的海圖,乃奴婢沿途繪制,還請陛下過目?!?/br> 亦失哈親自去接了海圖,小心翼翼地送至朱棣的面前。 朱棣將海圖放置在御案上展開,便低垂著頭,細看良久。 張安世只恨不得自己伸長脖子數丈,去看看那海圖中繪制的是什么。 可惜……他脖子沒成精。 朱棣細細看過之后,不免感嘆道:“天下竟如此之大……” 鄭和道:“陛下,這也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臣所過之處,有人渾身黝黑,如同黑炭,可繼續航行,卻又見其人膚色白皙,高鼻深目,形似惡鬼,與胡人雖也酷似,可其發膚卻多為金黃與大紅,實在教人大開眼界?!?/br> 朱棣忍不住驚訝道:“面目如此可憎,船隊隨行之人,是否有人受驚?” 鄭和道:“這倒不曾有,雖是面目詭異,可實際上,卻終究還是人罷了,只是其風俗、習性與我大明全然不同,倒也稀罕?!?/br> 朱棣不禁露出幾分向往之色,道:“朕倒想見識一二?!?/br> 鄭和微笑道:“奴婢倒是帶了幾個來,這些人,乘了船,竟要襲擊奴婢的船隊,奴婢將其抓獲關押,只是……不幸沿途死了三個,只有兩個人活了下來?!?/br> 朱棣眼眸一亮,大喜道:“好的很,到時進獻至御前,朕要親眼見一見?!?/br> 鄭和連忙稱是。 朱棣心情大好,于是興致勃勃地又道:“這鬼國又有何稀罕之處,盡都道來?!?/br> 第493章 震驚 朱棣顯然對域外之事,極有興致。 他看著鄭和,而鄭和則躬身道:“奴婢揚帆,先經天竺,隨即遠渡重洋,走的乃是當初鄧健的路線,先至一處大陸,隨之一路沿著這大陸的沿岸前行,繞行了足足數千里,一路向北,抵達了這極北之地?!?/br> 朱棣一面認真地聽著,一面低頭看著海圖。 鄭和又道:“此地亦是土地肥沃,多是白面紅法之鬼狀,似是分裂為諸國,倒與我中國先秦時相似?!?/br> “先秦?”朱棣驚奇地道:“是春秋?” 鄭和道:“大抵如此,此地有大小邦國數十上百,彼此攻伐,又或連橫合縱,已征伐數百年?!?/br> 朱棣頷首:“征戰數百年,倒是虧得他們能鬧騰?!?/br> 鄭和道:“奴婢也是這樣想的?!?/br> 朱棣揶揄地看向張安世,道:“張卿,你不是也對海外的事極有興趣嗎?張卿如何看待?” 張安世的話卻是出人意表,只見他道:“征戰數百年……臣才覺得可怕?!?/br> “哦?”朱棣道:“何以見得?” 張安世便道:“長年累月的混戰,必定使其士農工商,統統都為戰爭服務,為了不使自己戰敗,那么必定要舍棄一切毫無用處的繁文縟節,將所有的物資和財貨,統統投入軍備之中,且必定要推崇武力,一切文人,也勢必追求簡單有效的陰謀權術,而不會陷入清談。其對戰爭空前的重視,也勢必會令他們的戰術不斷的更迭?!?/br> 張安世想了想,也打算引經據典,于是道:“就好似是戰國時一般,起初是李悝變法,使魏國強盛,又創下魏武卒的軍制,以至魏國強極一時,于是各國為了生存,就勢必紛紛變法。此后趙武靈王,開始胡服騎射,使趙國的軍事達到頂峰,各國見狀,必定迅速跟進,此后,便又有了楚國的吳起變法,燕國啟用蘇秦、樂毅,秦國的商鞅變法?!?/br> “為使增強國力,外御敵國,各國無不屢屢更迭內政、軍事,且使匠術也隨之戰爭,不斷的更迭,臣聽聞,戰國時許多鍛造兵器的技藝,即便是放在數十年前,我大明的匠戶,也未必能與之爭長短。所以臣以為……還是要警惕為宜,切切不可姑息?!?/br> 朱棣聽罷,倒是認真思索起來。 其實對于許多事,像朱棣這樣的人,一點即明。 可以說,春秋戰國時期,既是當時天下最動蕩的時期,可同時,也是變法和武器以及戰術更迭最快的時期。 幾乎數十年功夫,就出現一種新的變法,出現新的霸主,而很快,其他各國紛紛效仿學習,在此基礎上,又更迭出更新的東西。 于是朱棣深以為然地道:“張卿之言,不可謂不深思熟慮,我中原一旦安定,則勢必要承平,承平日久,也未必是福。只是而今天下承平,當如何才能杜絕承平散漫之心呢?” 張安世道:“臣……以為,當定下一些章程,只是如何擬定,卻還需太子殿下來主持?!?/br> 朱棣便看向朱高熾道:“太子與張卿、金卿人等好好議一議,拿出一個章程來?!?/br> 朱高熾稱是。 朱棣又看向鄭和:“這樣說來,這如赤鬼一般的諸國,不可小看,鄭伴伴可還有什么要進言的?” 鄭和道:“我大明的諸多財貨,都受他們的喜愛,奴婢船上的一些人,與他們交易,即便尋常的瓷器,他們也愿爭相購置,除此之外,其國對于航海,也頗有興趣,其中有佛郎機國,他們精通航海術,還有英格蘭國,亦對航海頗有興趣,奴婢還聽聞,他們與東邊的大食人,亦是征戰不休,只是百國林立,彼此攻伐,實在混亂不堪,奴婢也無法盡言?!?/br> 朱棣聽罷,不由得唏噓,感慨地道:“此地若是出一個始皇帝,更為心腹大患?!?/br> 鄭和又道:“至于這沿途,奴婢經一大洲,上一次航行,其實就已抵達該洲東岸,只是此番航行才知此洲之巨,該洲人膚如黑炭,多為土人,以采集和狩獵為生,此地雖不貧瘠,不過許多落腳的船員,一旦靠岸,卻容易滋生疾病,幸賴船上備有蕪湖郡王所產的藥物,竟可治愈?!?/br> “該洲從奴婢的航程來看,只怕不下中原三倍,亦是不容小覷,奴婢回航時,留下了數百人,于各處的口岸,令他們駐留,待來年再下西洋,再派船只去補給……” 朱棣頷首。 鄭和又道:“再有天竺國,天竺國亦是百國林立,其中還有諸多當初蒙古人征伐所存之汗國,奴婢此番回航時,再天竺進行過較長時間的駐留,在天竺一大島,花費重金,購置了土地,建立了一處碼頭,也了解了天竺的風土人情……” 朱棣道:“莫非這天竺,與那佛郎機所在之國,也是先秦之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