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02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朱棣站起來,皺著眉頭踱了幾步,而后定定地看著周舉人道:“怎么個強要購糧?!?/br> 周舉人連忙道:“這太平府強賣草民人等的糧價,竟要一兩紋銀一石……” 朱棣聽罷,臉色頃刻之間,便冷下來。 一兩銀子一石糧,這幾乎等同行于是搶了。 要知道,前幾年糧價還算穩定的時候,一兩銀子折糧七八石。 這等于是價格直接暴漲了七八倍。 “此后,甚至一石糧,竟要一兩二三錢銀子,所謂民不與官斗,小民豈敢不從,可到后來,他們又強要賣,可小民們,早已是囊中羞澀,于是,便強又教小民們借貸去購糧,小民們無奈,只好借貸,賒欠無數的銀子,購了這些糧……” 說著,周舉人悲愴地大哭起來。 其實他的話,也算是九分真,一分假。 糧他是買了,而且還真的是高價買了的。 借貸他們也是借了,如今是借了個傾家蕩產,也沒錯。 唯一不實的,只是原先是他們主動去買,現在卻成了太平府強賣了。 當然,關于這一點,周舉人也是有底氣的,畢竟……太平府的背后是權傾朝野的張安世。 而他,只是一個柔弱的小民。 這周舉人又是擦拭眼淚,又是可憐巴巴的樣子道:“小民們,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啊,原本……以為只是舍一些家財,免得惹來錦衣衛的麻煩??涩F在……卻是被破財滅家,如今……債務纏身,家業已毀于一旦,再這樣下去,只好家破人亡。萬不得已之下,這才狠心進京來告,倒并不敢指責朝廷,只是……希望草民人等,依原價退還糧食,教小民們勉有一個立足之地,其余的……再不敢奢望?!?/br> “陛下乃是圣君……”周舉人叩首:“定能為草民做主?!?/br> 他決口沒有提一句張安世,甚至連錦衣衛,都沒有進行過分的攻擊。 而他的所謂乞求,只是退錢而已,這個要求,任何人聽了,都覺得合情合理。 朱棣聽罷,認真地咀嚼著他的話,竟也不由得有些動容。 雖然他知曉錦衣衛去賑濟,似乎干的還不錯,不過錦衣衛從太祖高皇帝建立開始,其實就有其殘酷的一面,讓錦衣衛進入民間,有人不規矩,欺壓百姓,倒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 朱棣于是忍不住道:“張卿家……” 張安世顯得詫異,他原以為,接下來會有滔天的控訴,必是這些人,矛頭直指的是他,對自己肆意攻訐。 可哪里想到,對方雷聲大,雨點小,可正因如此,才讓張安世猛地警惕起來,方才知道……這些人實是雞賊的很。 張安世道:“臣在?!?/br> 朱棣道:“此事可有嗎?你去查一查,徹查之后,稟明朕?!?/br> 張安世道:“陛下,不用稟明了,這不是錦衣衛擅自舉動,一切都是臣所授意?!?/br> 第470章 一網打盡 張安世面帶笑容。 朱棣點點頭,顯然知道張安世有話要說。 便慢悠悠地道:“那么,這些人所言,可是實情嗎?” 張安世道:“回稟陛下,大抵都是實情?!?/br> 此言一出,百官們不敢置信。 周舉人等人所控訴的事,可不小。 災年欺壓百姓,乃是大忌。 朱棣皺眉,道:“嗯?” 周舉人等人便趁此機會叩首道:“請陛下做主?!?/br> 張安世突然厭惡地看向周舉人等人,道:“當然會給你們做主,你們急個什么?” 說罷,張安世朝著朱棣道:“陛下,只是臣與錦衣衛所為,都是奉旨行事?!?/br> “奉旨……” 百官嘩然。 歷來只有臣子給皇帝承擔罪責,從未見過有臣子把臟水往皇帝身上潑的。 這張安世還真是一身反骨。 周舉人聽罷,臉色慘白,卻又拼命道:“難道朝廷也要將草民人等置之死地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草民人等。只是……草民人等,盡為良善之輩,何至忍辱至這樣的地步……懇請陛下饒命?!?/br> 朱棣頓覺得心煩意亂。 好端端的。 怎么就從錦衣衛害民,變成了張安世害民,最終又變成了他這個皇帝害民了? 只是朱棣心知張安世這個家伙,歷來有自己的謀略,行事看似糊涂,實則卻總有自己的主意。 于是按捺住心頭的那股煩躁,便又慢悠悠地道:“奉旨?奉了何旨?” “陛下難道忘了?”張安世從容不迫地道:“贓官污吏,勾結當地豪強劣紳害民,陛下命臣將其一網打盡?!?/br> 朱棣聽到這個,若有所思地看了周舉人一眼,隨即挑眉道:“誰是豪強劣紳?” “就在這里?!睆埌彩佬α诵?,指了指周舉人人等,又道:“不只是他們,還有午門外頭的,個個都是,如今臣請君入甕,已將他們一網打盡了?!?/br> 周舉人等人打了個寒顫,紛紛道:“冤枉,冤枉啊……” 朱棣抖擻精神,落座,而后道:“嗯?細細說來?!?/br> 張安世道:“陛下,四省出現大災的時候,臣就察覺不對,此后陛下命胡公為欽差,巡視四省,臣就越發的覺得不對了?!?/br> 朱棣皺眉道:“為何?” 張安世道:“歷來有天災,就必有人禍,朝廷要以防萬一,唯一做的就是派遣性格剛直之人前往,防范于未然??珊巳?,性情溫和,又是文淵閣大學士出身,并非起于州郡,想要約束這些害民之賊,臣對此,不抱太大的期望?!?/br> “只是這些?” 張安世道:“不只如此,臣還通過了錦衣衛的情報分析,尤其是伊王殿下所領的情報研究?!?/br> 朱棣驚疑道:“這也可以研究得出?” 張安世笑了笑道:“萬事都可研究得出?!?/br> 說著,張安世從袖里取出了一份文牘,拱手獻上。 亦失哈忙將這文牘接過,轉呈朱棣。 朱棣便看到上頭密密麻麻的數字,一時有點看花了眼。 張安世解釋道:“錦衣衛在天下各府縣,搜集過許多的數據,其中包括了土地的價格,糧食的價格,佃農的收成,地主每年的收益?!?/br> “再根據歷年的數目,進行了比對。前幾年,天下沒有太大的災害,可是地主的收成,卻是日益減少,陛下請看第二頁,那里頭就有關于河南地主的收益,根據大致的推算,前幾年的收益,足足下降了四成?!?/br> 張安世道:“這是地主得糧的情況,因為大量的青壯,開始務工,甚至還有人入海跑船,以至于鄉間人力的流失,不少地主為了留住佃農,采取的手段多樣,除了以和借貸的手段,使佃戶淪為債奴使其不得脫身之外,還有勾結官府,沿途設卡,甚至不予發放路引等等?!?/br> “當然,即便如此,這樣的情況,依舊還是屢禁不止,因而……不少的地主,不得不減少地租,以此招攬佃農?!?/br> “這就是為何,他們的糧食收成,足足下降了四成的原因。佃租的減少,卻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譬如土地價格的降低,陛下,一畝地給佃農租種,原來可讓他們上繳三石米,現在只能收上來兩石,這地價,豈有不下降之理?!?/br> 朱棣認真地看著那些數字,越看越是震驚。 看著這諸多的數目,卻發現,每一個數目,都是相關的。 張安世繼續道:“地租的下降,雖是豐年,卻讓士紳和地主的收成減少??韶S年也意味著,糧價的下跌。所以,地主的收益,并不只是下跌四成這樣簡單,而是六成以上,陛下看看第四頁就知道,那里有前幾年的糧價數目,可以佐證?!?/br> 朱棣下意識地翻閱著,隨口道:“這對百姓,豈不是好事嗎?” “好事歸好事?!闭f完這話,張安世卻是嘆了口氣,接著道:“可是帶來的結果,卻是彼此生怨了。從前佃農是沒有議價權的,因為他們沒有選擇,正因如此,所以一切自是地主和士紳們說了算??勺杂辛诉@樣的好事之后,反而彼此的矛盾開始激化?!?/br> “陛下請看第九頁,這是在杭州府的統計,統計的是往年府衙和縣衙所受的訴訟案情,五年前,杭州府之下一個縣關于佃租的訴訟一年不過區區十七件,可到了前兩年,卻增長到了一百七十件之多,由此可見,彼此的糾紛開始增多,矛盾也越發的增加?!?/br> 朱棣萬萬沒想到,竟可以根據訴訟的數目,分析出這些東西來。 從前的錦衣衛,無論是太祖高皇帝時期,還是在紀綱的時代,雖是號稱緹騎天下,可主要的職責,不是暗哨,就是扒人墻角竊聽而已。 而張安世也算是將錦衣衛玩出花來了。 朱棣疑惑地道:“那又如何?” 張安世道:“矛盾的激化,收入的減少,就不免要產生問題。這些地主和士紳,其實收益依然很大,可普天之下其實還有一個道理,一個平日每年能輕易掙一萬兩銀子之人,若是只讓他每年只掙五千兩。哪怕他依舊是錦衣玉食,依舊還是仆從如云,依舊還人前顯貴,也必然會滋生怨恨的?!?/br> “正因如此……陛下可看第八頁,第八頁之中,是關于各府縣賭檔以及治安的情況,在杭州某縣,原先本有四家賭檔,此后卻增加到了十一家,除此之外,還有各色劫掠盜搶案,也開始層出不窮?!?/br> 張安世耐心地分析道:“分明佃農的收益增加,不少的壯丁,也多了生計,可實際上……強人卻反而增多了,這是何故?錦衣衛這邊的預計是,在收益大量減少的情況之下,不少的地主和士紳,選擇了劣化,即開始染指不少其他的營生,而一般的營生,并沒有太大的利潤,唯有某些殺人越貨的買賣才是暴利,他們憑借自己的與官府的關系,在地方上本就一手遮天,借此為掩護,已開始日漸殘暴?!?/br> 朱棣繼續看著那諸多的數據,道:“你繼續說?!?/br> 張安世道:“在這種矛盾和怨恨之下,一場大災,原先所掩蓋的所有矛盾,便爆發了出來。因為許多人想借這大災,狠狠的撈一筆,以挽回損失。再加上平日里的怨恨,也需得到發泄,因而,臣才預計,從此大災,情況可能更加糟糕,甚至要到有恃無恐,肆無忌憚的地步?!?/br> 朱棣頷首:“錦衣衛為何此前不上奏?” 張安世道:“報了啊,這些數據,錦衣衛一直擱在簡報之中,只是……情報的分析以及結論,臣卻不敢奏報。陛下,畢竟這只是分析,乃莫須有,臣豈敢以此言之鑿鑿,若如此,臣豈不成了秦檜那狗東西了?” 朱棣看了他一眼,道:“秦檜是秦檜,你是你,他是莫須有,卿這一套分析,卻是治國良方?!?/br> 張安世道:“其實……這一套東西,還不夠完善,所以臣才不敢貿然……” 朱棣卻是打斷他道:“這些且擱下,先說正經事?!?/br> 周舉人等人,卻是直接聽的心驚rou跳。 他們細細聽著,雖是一臉冤枉的樣子,心里卻不禁有一絲恐懼。 因為……細細想想這幾年,確實與張安世所分析的一般無二。 而這種自己明明和姓張的無任何交集,卻不曾想,人家早幾年卻一直就已對你進行了各種搜羅情況,分析,研究,將你看得通透的感覺,直令人毛骨悚然。 只見張安世隨即又道:“正因為預感到了這一點,所以臣便想盡辦法,提前購糧,當然,臣又不敢隨意懷疑我大明的良善士紳,說他們必定要害民,陛下是知道臣的,臣這些年,早已聲名狼藉。正因如此,臣只好打著賑濟直隸百姓的名義。而臣又不能在大明購太多糧食,畢竟,一旦在關內大規模的購糧,必定會引發糧價的大漲,這對賑濟而言,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所以臣雖也在一些沒有受災的地方,購置了一些糧食,可絕大多數,卻是在這大半年來,拼命從各藩鎮求購糧食的?!?/br> 朱棣聽到此處,卻是欣慰地看了他一眼,才道:“未雨綢繆,且行事還算穩重,可以算是老成謀國了。你購了多少糧食?” “也不多?!睆埌彩缼е⑿Φ溃骸爸饕€是各藩鎮愿意支持,因而……購置了兩千萬石上下?!?/br> 兩千萬石……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