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782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金忠沉吟了片刻,道:“陛下,臣以為……并無不可?!?/br> “噢?”朱棣有些詫異。 這真是出乎預料,他原本以為金忠會極力反對。 畢竟兵部尚書,對于封爵的事是很敏感的。 或者說,大明百官,對于封爵也大多反感。 朱棣笑吟吟地道:“金卿倒也開豁?!?/br> 金忠道:“朝廷養著百萬官兵,這百萬的官兵,每年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實在是不可計數。不只要授予他們土地屯田,要花大氣力搞馬政,如今更要采購大量的火器,供給他們軍糧,至于其他的賞賜,更是數都數不清了?!?/br> 頓了一頓,金忠繼續道:“花費這樣大的氣力,是為了什么呢?自是為了保我大明四境安寧,使百姓可以安居樂業,模范營的戰功,臣是親眼所見。而至于模范營的練兵之法,其實臣也是現在才從太子殿下口中得知,果如太子殿下所言,此等驚世駭俗之法,確實值得稱道和推廣?!?/br> “若陛下只封賞出一些侯伯,賞賜出了些許的錢財,就可使天下的官兵們知道,若他們也能效法模范營,將來亦可封侯拜相,因此,一個個盡心實意去學,那么……對朝廷而言,哪里是損失了些許的封賞,而是得到了百萬精銳,實是可喜可賀的事?!?/br> 金忠沉吟了片刻,又道:“臣掌兵部,對于朝廷無度的封賞歷來是反對的??沙疾⒎鞘橇邌葜?,臣為陛下當著兵部這個家,就該學會算好這一筆賬,哪些封賞是不該,哪一些是非要花出去的,卻還是明白?!?/br> 朱棣頷首道:“是啊,銀子要花在刀刃上,封賞也是一樣。當初朕靖難,若是有這樣一支勇士營,何須耗費數年才打到南京城來?數年靖難,又造成了天下多大的災難,耗費了南軍和北軍多少的錢糧,由此可見,精兵的緊要。朕今日就要千金買骨,要教天下人知曉,朕有的是封賞,沒什么是舍不得的,只要能效模范營能夠成事,這些封賞又算什么?” 說罷,朱棣雷厲風行地詢問朱勇:“營中有多少千戶?” 朱勇聽的嚇了一跳,結結巴巴地道:“十……十三人……” 朱棣大氣地道:“都封伯。至于你……朕再敕你為侯,將來你襲了你父親的公爵,你這侯爵,便可傳予你的次子。你朱家一門,有一個公爵,一個侯爵,世襲罔替!” 大明最頂級的爵位,應該是徐家的一門兩個國公,也即徐家兄弟的魏國公和定國公。 而朱勇這成國公之后,平白竟得了一個可世襲罔替的侯爵,卻令他不禁震驚,一時說不出話來。 朱棣又看向張軏:“朕也賜你侯爵?!?/br> 張軏身軀微震。 他的兄長張輔如今已是英國公了,當然,這是得了父蔭的緣故,而張軏只是次子,是沒有資格襲爵的。 當然,他憑借著戰功,也早已得了一個伯爵之位,不過如今又封了侯,卻是意外之喜。 張軏顯得格外的激動,將門之后,心心念念的自是封侯拜相。 于是忙道:“臣謝陛下恩典?!?/br> 朱棣瞥一眼丘松,道:“他也照此例吧。要明發詔書,昭告天下?!?/br> 說罷,朱棣看向朱高熾,道:“太子在營,已有數月,原本這詹事府中,沒有太子是不成的。只是眼下,太子調養身體要緊。今日,朕許太子五日沐休,五日之后,依舊回模范營聽用?!?/br> 朱高熾一臉詫異,竟有些不知如何回應。 現在的他,對模范營的生活,倒也還算習慣,可有家有業之人,總不能成日待在營中吧。 何況他想不明白自己的父皇做這樣的決定,卻不知是何意? 眼看著朱高熾惴惴不安的樣子,朱棣道:“朕當初在燕王的時候,太祖高皇帝就曾言,宮中是養不出貴子的,因而命朕鎮北平,幾番在軍中,出擊大漠,可謂是戎馬半生?!?/br> 說到這里,朱棣看向朱高熾的眼中多了幾分期許,道:“你是朕的兒子,而今天下承平,相比于當初朕的處境,已不知好了多少倍。如今……讓你繼續在營,其一為調養身體。這其二,也是對你有莫大的好處,好好學一學吧,不會有錯的?!?/br> 朱高熾看著朱棣關切的目光,只好道:“兒臣遵旨?!?/br> 朱棣這才想起,今日的正經事好像是招待這韃靼、瓦剌三汗,當下便笑道:“這烏日格,亦是好漢,賜他十萬金。其余博克之勇士,雖是惜敗,卻也不失為漢子,賜金五萬?!?/br> 三汗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慌忙謝恩。 朱棣今日心情顯然格外的好,隨即入宴,酒過正酣,及至下午的時候,方才教人散去。 他獨獨留下了張安世。 朱勇三人也跟著群臣離開。 這兄弟今兒都封了侯爵,心情自是舒暢,一個個神氣無比。 這朱勇道:“俺現在算是明白啦?!?/br> 張軏好奇道:“二哥明白了啥?” 朱勇道:“大哥神機妙算,只怕早料到咱們有此福氣,這一場功勞,是大哥送俺們的,說來奇怪,原來調教太子殿下,竟也算是大功勞,這樣說來,以后咱們得要好好干?!?/br> 張軏摸摸腦袋,似乎也摸清了此中的脈絡:“二哥,咱們現在還調教得不好嗎?” “從前還是太和善了,吃的苦頭太少。陛下不是說了嗎?他當初在大漠的時候,那才叫苦頭呢,相較起來,這算什么?”朱勇極認真的道。 “可是……”張軏帶著余慮道道:“這會不會令太子殿下記恨咱們?” 說話之間,朱勇和張軏對視了一眼,而后目光俱都落在了一旁叉手的丘松身上。 似乎一下子,又有了什么主意。 朱勇道:“我看哪,太子殿下在步兵營已算是合格了,他最擅的乃是算術,調去炮兵營比較合適?!?/br> 丘松:“……” 張軏眼前一亮:“啊……對對對,是該給殿下加一加擔子了,太子殿下得知,一定很是欣慰,就這樣決定啦?!?/br> 丘松:“……” …… 楊榮人等,俱回到了文淵閣。 到了傍晚,金忠來見。 金忠這兵部尚書,因為涉及到大量武臣封爵,所以需要來文淵閣辦一道手續。 不過此等事,其實不勞他這兵部尚書親自來,他執意來此,顯然也想聽一聽文淵閣諸公的建議。 楊榮顯然深知金忠的意思,因而請了金忠到自己的值房,又讓人去將胡廣和金幼孜一并請來。 眾人各自落座,彼此抱茶,先談了談天氣,隨即又談及到淮河的水患,以及河南一帶的大旱。 古時的災情,總是連綿不絕,不過今年多地大災,令文淵閣諸公,也不禁為之皺眉。 即便是太平府,其實也在災害的范圍之內,畢竟淮河水患,教太平府也遭了不少的損失。 “幸賴如今國庫充裕,如若不然,百姓們就要遭殃了,我等理當奏請陛下,請陛下拿出一些內帑中的銀子,也一并來賑濟,如此一來,便可共度時艱了?!苯鹩鬃蔚?。 胡廣皺眉:“哎……” 金幼孜道:“胡公又因何嘆息?” 胡廣道:“現在朝廷的事,處處都是伸手向內帑要銀子。殊不知……拿人手軟,吃人嘴軟……長此以往,朝廷但凡用錢,都要處處受制……” 他搖搖頭,對此比較擔心。 胡廣是傳統的儒家士大夫,他們讀書人群體,這個群體是有自我意識的,因而也催生出了一套他們認為合理的國家制度。 譬如國庫與內帑的分離,文官可以支配國庫的錢糧。而皇帝掌握著內帑,自然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一旦皇帝沒了銀子,缺了錢,當然會千方百計地向國庫伸手,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宮中和百官們的博弈,這樣的事,歷史上也屢見不鮮。 不過既然捏著了錢袋子,皇帝有求于人,需要國庫來彌補皇帝的私欲,那么就少不得在某些地方,對文官們進行某些讓步,因而才達成了某種微妙的平衡。 可現如今,顯然情況是恰恰相反的。 國庫不足,可內帑的財富,卻不知是國庫的多少倍,掌握著天下兵馬,掌握著錦衣衛,同時又捏住了錢袋子皇帝,幾乎權勢超越一切。 反而大臣們每日所能想的,就是絞盡腦汁地從內帑里討個仨瓜倆棗來救急,這顯然是徹底與文官的理念背道而馳。 金忠聽了這話,笑了笑道:“內帑的銀子從何而來呢?國庫為何會虧空呢?說來說去,不就是弄不來銀子嗎?這天下的錢糧,又去了何處,胡公難道想不明白?依我看啊,胡公這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受制于人這樣的話,可也是大逆不道之言。當然,胡公率真,自也不必計較??慑X糧哪兒去了,卻是你知我知,天下皆知的?!?/br> 胡廣郁悶地道:“我只是牢sao而已,金公為何得理不饒人,處處計較?” 金忠道:“不平則鳴,我看哪,有些人已沒有出路了?!?/br> 胡廣這些抿嘴不語了。 這其實是極痛苦的心情,一方面,原本深信不疑的東西,早已是千瘡百孔,這些東西,其實胡廣自己也不相信了。 他甚至比任何人都清楚,新政所帶來的成績,無人可以掩飾,天下的出路,似乎也只有新政了。 胡廣并不愚蠢,可他深信,卻又不敢去信,因為這終結的不只是自己那一套禮法觀念,還有世世代代以來,像他這般人的田園牧歌。 這是給自己掘墳墓! 金忠笑吟吟地道:“若非老夫現在已是兵部尚書,倒還真想給諸公們算一卦。好吧,說一說正經事。兵部這邊,章程這兩日擬定,只是這侯伯的名號,卻還需與諸公商榷?!?/br> 楊榮今日出奇的沒有吭聲,其實此時再說什么,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他清楚胡廣此時就像是溺水之人,你總得要讓人家哀嚎幾聲吧,總不能有的人精神上即將死亡,卻還不讓人嚎叫吧! 這太殘忍,而楊榮心善。 這種時候,難免毫無道理的抱怨,你跟著說對對對就成了。 此時,既然金忠說到正事,楊榮便道:“此事,讓禮部定奪即可,劉部堂那邊……擬定了章程,我等再議?!?/br> 胡廣道:“此番封爵者是不是太多了?” 金忠不語,也算是懶得和他計較了。 金幼孜沉吟片刻道:“太子所言若果為真,教授軍中的官兵識文斷字,以及家國之道。這難道不是開天下之先河嗎?孔圣人說過,有教無類,若我大明連官兵尚且都知禮義廉恥,只怕也要稱贊有加。胡公啊,陛下的心思,很明白,此乃千金買骨,區區十數個爵位,便可立木為信,依我而言,這是好事?!?/br> 胡廣顯然心頭還帶著幾分擔憂,道:“他們在營中教授的卻未必是……” 金幼孜道:“可也有許多忠義的典故,只要教授典故,那么就免不得要教人知曉春秋大義?!?/br> 胡廣頓了頓,似想了什么,最后道:“好吧,這也確實沒有錯,張安世也確實干了一件好事,這一點我認!” 楊榮微笑道:“胡公也有認輸的時候?” 胡廣挑眉,振振有詞地道:“君子連是非對錯也分不清嗎?” 眾人還在此喋喋不休。 而在另一頭,半醉的朱棣,此時輕輕地呷了口茶,溫熱的茶水,帶著淡淡的茶香,讓他一下子清醒了幾分。 他端詳著張安世,半晌才道:“太子能這般,朕的心就放下了一大半?!?/br> 張安世笑著道:“太子殿下一向……” 不等張安世說完,朱棣便擺擺手道:“你不必總說他的好話,他于你有養育之恩,你自是處處都要為他說話的。只是朕自己的兒子,他的長處和短處,朕會不知嗎?如今他有此見識,且身體能夠康健,朕也確實欣慰不少?!?/br> 說話間,朱棣的唇邊勾著淺笑,可見他今兒的確心情極好,應該說,朱高熾今天所展現出的改變,令他心頭極為安慰。 張安世道:“陛下說的是?!?/br> 朱棣又道:“只是這些事,你事先為何不和朕言?” “這……”張安世耷拉著腦袋道:“臣現在手頭有不少事要忙碌,太子殿下在模范營的事,臣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