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744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張安世對于會試,是少數人里不甚熱心的人。 這是讀書人的事,好像和他沒有什么關系吧。 倒是夏原吉,滿面紅光,將榜呈送朱棣,朱棣大抵一看,便道:“此次會元,竟是北人?” 朱棣顯得十分詫異。 眾臣也都愕然,尤其是胡廣,歷來……都是江西籍的考生,包圓了會試和殿試前三的,若是前三之中,有一個不是江西籍讀書人,都屬于意外。 可誰料到,這一次……居然出現了一個北人。 朱棣驚駭地道:“有趣,這個馬愉,乃萊州府人,諸卿對此人可有印象?” 眾人默然,眼中都有著茫然。 對于北方的讀書人,大家有印象的并不多。 張安世卻依稀記得,明朝第一個北方的狀元,好像是姓馬,卻不知是不是此人。不過此人生平,照理來說,應該是在下一場科舉中高中狀元的,不應該是在永樂十八年高中。 好像是因此這一次科舉時,進京的途中,因為聽聞母親生病,所以不得不放棄了科舉。 莫非歷史已經改變?張安世的許多藥方問世之后,醫藥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他的母親雖得了病,卻沒有病重到危及生命的地步,所以……原本該在三年之后大放異彩之人,最終提前散發出光芒了。 “此人厲害,不曾想,山東籍的讀書人,竟也厲害如斯!”朱棣整個人滿面紅光。 出于對科舉南北的失衡,現在突然出了一個異數,對朱棣而言,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第428章 奉旨拿人,一網打盡 顯然張安世在這文樓里,是略顯尷尬的。 誰中會元和他有個屁的關系嗎? 現在他正忙著掙銀子,沒有其他的功夫。 不過朱棣在短暫的神清氣爽之后,便道:“殿試及早進行,張卿,你留下,朕有話要詢問你?!?/br> 張安世一本正經地點頭稱是。 待眾臣退去。 朱棣站了起來,習慣性地背著手,看了張安世一眼,便道:“哎……朕這些日子,是越發覺得精力不濟了。怎么樣,現在太平府如何?” “太平府這邊,已在日夜不停地造船了?!睆埌彩李D了頓道:“不久之后,應該就會有成效?!?/br> 朱棣道:“這船料如何而來?” 張安世道:“棲霞商行,在此之前就曾儲備了許多,是在永樂五年開始,便有意儲備了,當初鄧健剛剛出海不久,臣料想到,將來若是朝廷要開海,可能大有可為,而如今,果然四處都需船料,臣讓商行轉手售賣出去,價格……倒是漲了不少?!?/br> “除此之外,便是福建、江浙一帶,當初朝廷下西洋,也制作了不少的船料,其中有不少,還在各處官倉之中,如今……這下西洋的艦船已經足夠,所以不少商賈前去購買?!?/br> 朱棣聽罷,皺眉起來,道:“這船可是好東西!現如今,既然人人都在求購船只,那么何不將這些船料,讓棲霞商行自個兒制成艦船售賣,何須售之于人,教人掙了這造船的銀子?!?/br> 張安世笑了笑道:“陛下,且不說商行應該抓緊著更重要的事,實在是分身乏術,若是什么利潤都去掙,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主業。這其次嘛,既是新政,就要讓人嘗到好處,若是天下的好處,都被棲霞商行獨占,臣倒以為,這對新政的推行是大大不利的?!?/br>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利不起早嘛。何況,棲霞商行的買賣已經足夠大了,唯有這天下越是繁華,棲霞商行未來的得利,也會水漲船高,可若是將所有的好處都端走,又何來天下越來越繁華呢?” 朱棣聽罷,頷首道:“朕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不過是詢問一二而已?!?/br> 朱棣想問的話也問完了,張安世便告退而出。 沒法兒,他實在太忙了。 而此時,文淵閣里卻是熱鬧無比。 如今太平府被陛下封了出去,文淵閣要處理的事務,主要變成了十八省。 如今雖然太平府和十八省劍拔弩張,可畢竟不是在一個鍋里吃飯,反而輕省了許多。 對于今年的科舉,大學士們卻有自己的看法。 胡廣很遺憾,他特意讓人尋了馬愉的卷子來看。細細看過之后,不斷地點頭稱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此子大才!” 人家是真有才學,不到你不認。 楊榮也是讀書人,雖不喜讀書人的迂腐,卻也有愛才之心的,當即也看了,便也忍不住欣慰地道:“這樣的文章,確實教人眼前一亮?!?/br> 胡廣道:“天下就該多一些這樣的人,如此,何愁天下不寧?” 楊榮微笑道:“天下不是靠錦繡文章,就可以大治的?!?/br> 胡廣的臉頓時又青又白,踟躕了老半天,最后幽幽嘆了口氣道:“算了,說不過你?!?/br> 楊榮心平氣和地道:“非你逞不得口舌之快,只是你自己心如明鏡,其實早已知道這些道理了,只是你不愿承認罷了?!?/br> 胡廣嘆道:“楊公,我所不忍者,乃是新政便新政,何必要將讀書人斬盡殺絕?似馬愉這樣的人,寒窗十年,天資絕頂,這般天地滋養不知多少年才能出來的俊秀……難道也不能容下嗎?” “哎……新政太急了,應該緩一緩,慢幾步,對讀書人該好一些?!?/br> 楊榮此時便又含笑道:“天下的事,無非就是一個利字而已。新政要生利,就要剝走從前得利之人,從前什么人得利,在新政里頭就要吃苦頭,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頓了頓,他接著道:“事上哪里有什么兩全的事,就如你胡公,既想天下人安居樂業,卻又希望天下太平,你和你的那些朋友們依舊不失自己的好處,若如此,那就不叫新政,這叫神仙下凡塵,天上掉金子了?!?/br> 胡廣道:“我是不成了,我阻止不了這樣的事發生,也說不過你,不過……” 胡廣頓了一下,低頭看了看文章,才又道:“可天下總還有后來人,老話說的好,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大明這樣多的讀書人,將來的后生更加可畏……” 此言一出,楊榮卻沉默了。 在文淵閣,他一直勝胡廣一籌。 可胡廣這番話,卻不知是這個老實人有心,還是無意。 卻一下子將儒家的生命力,不經意之間給抖了出來。 后來之人。 張安世這樣的人,只是一時的,歷史上,并非不是儒家永遠把持朝綱的時候。 從漢初的黃老之爭,到漢末的黨錮之禍,儒家不是沒有像這些年一般,遭受過巨大的打擊。 可最后又如何呢? 最后儒家的教育通過廣泛的宣教,無數的儒家子弟,不乏人杰,可能現在不能奈何你,可將來十年后,二十年后,這些俊杰奔涌而出,自然會有清算的一日。 他們會拼命的進入朝中,接受皇帝的征辟,從而把持權力。會寫文章,重新建立新的輿論。會通過各種同鄉、故舊的關系,聯合起來,形成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又是實實在在的力量。 最終……這天下的一切,終又能回到他們的手里。 多少張揚一時的帝王和人物,不最終都失敗了嘛? 楊榮露出一絲微笑,他沒有說下去,只道:“拭目以待吧?!?/br> 胡廣道:“馬愉這樣的俊杰只要還在,我可無憂?!?/br> 胡廣似乎察覺到了楊榮內心的失落,也不禁自鳴得意起來。 兩月之后,翰林院進書《孝錄事實》。 此書,乃古今史傳諸書所載孝順之事而成。全書共十卷,收錄孝行卓然可述者二百零七人。每事為之論斷并系以詩。 懇請皇帝親自為此書作序。 說穿了,這就是《春秋》孝子版,通過一個個古往今來孝順的故事,推崇孝道。 朱棣作序之后,命人刊發,賜文武群臣以及國子監和天下學校,命天下人研讀。 張安世作為郡王,當然也收到了此書,每天一個孝順小故事,不讀是不成的。 在古代,修書的乃是一個皇帝是否文治的證明,屬于實打實的政績,張安世作為近臣,不但要讀,說不定將來,朱棣何時講起此中典故,自己還要能夠應對。 如若不然,陛下是要生氣的。 畢竟這是事關孝道,而孝在古人看來乃是一切的根本,不孝的人自然不忠,不忠之人自然不義,不忠不義不孝,狗都不如。 張安世只好乖乖地看書,并且讓人又刊印了數千本,至太平府上下傳閱。 張安世甚至自己寫了一封讀后的奏文,盛贊自己讀過《孝順事實》之后潸然淚下,感念父母之恩云云的感悟。 似乎張安世還覺得不滿足,又上奏一封奏疏,也是關于這《孝順事實》之用。 過了幾日,陳禮來見張安世。 “殿下,查清楚了,太平府里頭,果然有不少的讀書人對殿下甚為不滿,不過多是一些酒后之言……” 張安世笑了笑道:“你說該怎么辦?” 陳禮笑著道:“殿下一向寬宏,若是以往,往往對此置之不理?!?/br> 這是實話,張安世其實并不是一個好勇斗狠之人,只要不犯下實實在在的罪,張安世一般情況,是不會讓錦衣衛去動人的。 錦衣衛的紀律十分森嚴,不得駕貼,斷不可輕易拿人。 所以陳禮認為,這一次應該也差不多。 張安世卻道:“其他地方,這些人怎么弄,這是他們的事,可在太平府這個地方,若是繼續縱容他們,那我張安世豈不成了王八?” “王八?”陳禮有點轉不過彎。 張安世臉上的笑意收斂,冷冷道:“建了圖書館,給他們讀書,好聲好氣的伺候著,照顧治安,便捷他們往來的交通。轉過頭,卻教他們成日指著本王的鼻子罵,這豈不是和那娶了妻,這妻子卻背著人私通的王八沒有區別?” 陳禮一聽,頓時磨刀霍霍。蕪湖郡王是不能做王八的,誰敢綠殿下,誰就得死。 于是陳禮目光炯炯地看著張安世道:“那么殿下的意思是……” 張安世言詞簡潔:“一網打盡,統統拿下,一個不留?!?/br> 陳禮立即干脆利落地道:“喏!” 隨即,匆匆去了。 張安世則坐下,看著陳禮遠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隱忍了這么久,現在……終于可以動手了。 張安世的目光,突然變得陰沉,一改往日的和顏悅色。 今時不同往日,眼下的太平府,是他張家的天下,若是再這樣放縱下去,任憑這些人蠱惑人心,可能他張安世的基本盤也要動搖了。 既然如此,就只好動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