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724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陛下,事情還沒完呢?!睆埌彩肋B忙在旁提醒道。 朱棣看著張安世:“還有何事?” 張安世只好道:“陛下難道忘記了?還有亂黨!” 此言一出,空氣驟冷。 朱棣原本心情不錯,可在此時,眼里猛地掠過了肅殺之氣。 冷冷地道:“張卿所言極是?!?/br> 說著,他疾步走到了此前那五花大綁的梁撤面前,朱棣的目光審視著此人,梁撤大驚。 朱棣沉著眉頭道:“方才你說,是張安世指使的你?” 梁撤被朱棣盯得心慌,于是連忙道:“是……是……是……” 朱棣大笑:“可這你之所言的幕后指使之人,乃是朕的孫兒,這樣說來,你的意思是,在張安世背后指使你的皇孫,他教你們要給張安世黃袍加身,要擁立張卿?” 朱棣笑吟吟的看著梁撤。 梁撤不說話了。 朱棣道:“這樣說來,那么事情就太可怕了,朕的親孫兒,為了擁立張安世,不惜大造聲勢,要將這天下贈予他的舅舅。是嗎?” 梁撤依舊抿緊了嘴唇,不言。 或者說,他無言以對。 可…… 朱棣突然大喝:“是也不是?!?/br> 梁撤難以啟齒地道:“莫須有?!?/br> 朱棣聽了這三個字,又大笑:“好一個莫須有,好的很!張卿,此人的父母妻兒可在?” 張安世悻悻然道:“莫須在吧?!?/br> 朱棣回頭瞪了張安世一眼。 張安世道:“臣去查……” 朱棣道:“不必查了,立即捉拿,要當他面,統統誅殺,這是他自己選的嘛,謀逆、構陷忠良,誣告,只此三條,朕也絕不姑息。還有……將他一家殺盡之后,給朕將他凌遲?!?/br> 朱棣說著,點了點梁撤,而后,又點了點其他幾個附和著構陷張安世的人,這才道:“這些人,都是如此,至于其余的,誅殺、連坐!” 這梁撤聽罷,眼中閃過一抹驚恐。 雖他已接受了殘酷的現實,可此時親耳聽到朱棣說出了判決,令他心頭一沉,還是不可避免的覺得害怕,于是下意識地放聲悲哭起來。 這些人犯,個個哭作一團。 朱棣卻不予理會,在他看來,江湖里是沒有人情世故的,他是靠殺戮起家,自然殺戮對他而言,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這些人,是受何人指使?” “陛下,臣已徹查了,現在他們自己露出了馬腳。很快……就會有眉目?!?/br> “好的很?!敝扉M意地道:“朕等的起,朕倒極想看看,到底是何人,敢這樣明目張膽,這樣的放肆!” 朱棣說話的時候,眼睛卻是看向百官的方向。 百官肅然,一個個默言不答。 朱棣又道:“教軍民百姓們散去吧。三日之內,朕要逆黨的結果?!?/br> 張安世在旁忙道:“不需三日,今日之內,就可水落石出?!?/br> 朱棣嗯了一聲,卻是一把抓著朱瞻基,邊道:“朕乏了,與朕回宮,張卿去忙碌吧?!?/br> 朱棣說罷,便風風火火地擺駕回文樓。 朱瞻基尾隨著朱棣抵達。 至于群臣,現在卻都跪于文樓之外,不得旨意,無人敢妄動,只默默的候著。 許多人意識到,這一次,算是一敗涂地了。 可接下來,會波及到何人,卻讓人難以預料,因而人人心中忐忑。 此時的朱棣正端坐著,看了朱瞻基一眼道:“你這個家伙,怎么也摻和這件事?” 朱瞻基道:“皇爺……阿舅說了,要教我好好歷練,多和軍民打交道?!?/br> 朱棣一挑眉:“此事,當真是你牽頭的?” “不,是大勢所趨?!敝煺盎托牡氐溃骸鞍⒕撕臀艺f,現在軍民百姓已逼到了絕境,對于大臣的不滿,已到了滔天的地步。這個時候,必然會破釜沉舟,自發的組織起來,阿舅說他很忙,這事他顧不上,他要去模范營巡營,便教孫臣與軍民們接洽,軍民們得知孫臣乃是皇孫,個個振奮,自然而然……” 朱棣聽罷,一切都明白了。 這么多的軍民百姓,就好像干柴一般,終于遇到了火星子,張安世卻故意讓朱瞻基去負責接洽,本質上,就是借此機會……給朱瞻基營造眾望所歸的形象,又將自己從中撇清出去。 何況這等事,對于磨礪朱瞻基大有好處,既可讓他更深刻的體察民情,更可以讓朱瞻基在此過程中得到鍛煉。 于是朱棣道:“你這個阿舅,真是用心良苦啊。這一次,他倒也不是懶,實在是為了你cao碎了心?!?/br> 朱瞻基一臉坦蕩蕩地道:“舅舅對外甥好,不是該當的嗎?我聽人言,東城有一人家,家里頗為殷實,卻因無子,因而這偌大的家業,都繼給了自己的外甥,民間也說,一個外甥半個兒?!?/br> 朱棣托著下巴,道:“是嗎?” 朱瞻基認真地點著頭道:“這是孫臣從百姓們口里聽來的,應該沒有錯吧?!?/br> 朱棣站起來,隨即皺眉道:“你在棲霞,可還有什么感受?” 朱瞻基想了想道:“孫臣在想,尋常百姓的日子,確實不容易,每日為一日三餐而奔走,辛苦勞作下來,每月既要給婦人們添衣,要讓孩子們讀書,日也不歇,每月的薪俸也已所剩無幾,若是再遭遇了其他的變故,那就更加糟糕了。孫臣現在的俸祿,就低得很,阿舅給孫臣定的乃是三等吏的薪俸,這薪俸,還不頂孫臣從前在東宮時喝一口好茶呢?!?/br> 朱棣頷首:“是啊,歷來民生多艱?!?/br> 朱瞻基繼續道:“若只是如此,孫臣倒是不覺得民生多艱,反而更令孫臣詫異的是,即便是生活如此的艱苦,這些在太平府的百姓,依舊感念皇爺的恩德,說是幸好開了新政,才有太平府城這樣的容身之地,若是像他們當初那般,莫說一日三餐,教孩子讀書,婦人添衣,便是養活自己,能吃上白米都難,每日衣不蔽體,一年到頭,也不知rou味。他們提及皇爺,都說皇爺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好皇帝,歷朝歷代,也不曾多見的,即便是漢文帝,只怕也做不到皇爺這般?!?/br> 朱棣聽罷,厲聲道:“少說這些,這不是外頭,朕是什么模樣,朕心里沒有數的嗎?你長大了,卻也刁滑了,不要什么都學你的阿舅,你阿舅就溜須拍馬這一點很不好?!?/br> 朱棣還是很理智的,漢文帝……他也不覺得自己可能達到這樣的評價。 說實話,這天下百姓,不將他視為隋煬帝,就算是燒高香了。 朱瞻基卻好像一下子,蒙受了不白之冤一般。 但凡是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少年,誰愿意被人視為他阿舅那樣的馬屁精彩? 何況朱瞻基出身高貴,內心還是很有傲氣的,于是他立即道:“孫臣若有一句虛言,天厭之!” 朱棣:“……” 朱瞻基接著道:“孫臣實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這棲霞的各處茶肆,哪怕是說書唱戲之人,近來所講的故事和戲曲,也多是皇爺您的豐功偉績,但凡只要講皇爺靖難的戲文,便能得滿堂喝彩,人人愿爭相打賞,若是講其他的戲文,人便散去。這些都是騙不得人的?!?/br> 這個就令朱棣大感意外了,他聽罷,便大驚道:“什么?現在人人都在講靖難的事?” 要知道,這靖難對于朱棣而言,卻是極敏感的東西。 這就如同在貞觀的時候,人人都在大談特談玄武門之變一樣,你猜李世民得知之后是什么心情? 好的不說,你們專挑污點來吹捧是吧,這些該死的小黑子。 朱棣的臉以rou眼可見的速度沉了下去,竟覺得有些腦殼疼。 朱瞻基沒想到皇爺的反應,竟是這樣的大,一時之間,竟不知該怎么回應。 朱棣怒氣沖沖地道:“民間之言,多是以訛傳訛,你是皇孫,還是要多讀正經的經史,不要總是沉溺在那牽強附會的胡言亂語之中?!?/br> 朱瞻基只好耷拉著腦袋。 朱棣見他一下子消沉下來的樣子,便起身,拍了拍他的肩,很有耐心地安慰他道:“無論如何,吾家龍孫已是今非昔比,朕甚是欣慰,得孫如此,不枉當初靖難,給你傳承這般大的家業?!?/br> 正說著,亦失哈卻是匆匆進來,道:“稟報陛下,蕪湖郡王求見?!?/br> 朱棣眼眸亮了亮,隨即驚訝地道:“就已查明了?” “已經查明了!”亦失哈道:“郡王殿下稟告說,若是可以……他這便入宮拿人,除此之外……宮外頭,也已抓住了幾個匪首?!?/br> 朱棣大為振奮,帶著幾分激動道:“這個家伙……總算干了一件好事,也好,趁此機會,可以一網打盡!” 說著,朱棣背手踱了幾步,接著道:“命張安世率錦衣衛入宮,還有……百官可還在殿外嗎?” 亦失哈忙如實道:“都在殿外……不敢妄動?!?/br> 朱棣頷首:“好的很,那就好好的算這一筆賬吧?!?/br> …… 以張安世為首,押著十數人來了。 這些人口呼冤枉。 而張安世對此,似乎不為所動。 他此時也露出了如釋重負之色。 不過想到即將要面圣,卻又打起了精神。 當張安世出現在了文樓之外。 這文樓外頭,百官束手。 他們一見張安世來,隨即目光落在了在他后頭押著的人身上,這驟然之間,有人色變,低呼道:“吳公……” 顯然,被抓之人,許多人都是認識的。 即便是楊榮,也皺眉起來,不過他不露聲色。 胡廣更是抬眼之后,臉上透出幾分震驚,又忙低下了頭,露出了于心不忍之色。 胡廣低聲對楊榮道:“吳公……怎會牽涉此事……他……” 楊榮只嘴唇微動,用微不可聞的聲音道:“你能不能不要見了誰都要驚詫,濫發同情?!?/br> 胡廣:“……” 張安世在殿外站定,又有人入內通報。 文樓乃是小殿,殿中狹小,自是站不住百官。 隨后,朱棣竟是徐徐踱步而出,他先抬眸看了張安世一眼,又見十數個人已被人按在地上。 至于百官,個個垂頭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