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713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而對于大儒的話,許多人雖聽不甚懂,卻也頗多信服。 因為人家引經據典,說的頭頭是道。 正因如此,太平府雖是有了銀子,卻也多了不少的大儒,被人畢恭畢敬地請了來,出各種的車馬費,極盡優待,請他們來講授一些學問。 張正就是其中之一,他當初為了結交某個讀書人,可是花了大價錢,直到對方肯屈尊來,他甚至讓人直接派車馬去人家住處去迎接,此等殷勤,非常人所及。 因而,棲霞上下,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氣氛,人人都指望攀上這一股學風。 只是張正此刻,眼睛卻紅了,這布滿血絲的眼里,只是陰沉的冷然。 以往,他不會去多想這些問題的,因為這些問題,是廟堂里那些大人物的事。太平府歷來有張安世護佑著,他們安心掙銀子,偶爾附庸風雅就成了。 可如今,一切都失去了,卻突然有一種仿佛被人愚弄的感覺。 他身軀顫抖著,突然抬頭道:“聽聞那位周先生,這兩日還在棲霞?” 賬房下意識地皺眉道:“老爺,這個時候了,您還有閑心去想拜謁周先生?” 張正面上沒有表情,他站了起來。 商海浮沉,似他這樣的人,也絕不是善茬,更不是什么吃素的角色。 他眼睛半張半合,沉聲道:“人心……人心……是啊,咱們大明朝,人人都反對新政,人人都以新政為弊政……陛下推行新政,竟是遇刺,而蕪湖郡王,現在也打了退堂鼓……這天下人心……在彼不在此啊?!?/br> 賬房凝視著張正。 張正則是皮笑rou不笑地又道:“老夫算是完了,可即便是要完了,卻也不能無聲無息地淪為乞丐……” 賬房不露聲色,他漸漸的明白了。 張正突的又端坐下來,似乎在這一刻里,又有了幾分精神氣,道:“曾東家他們幾個,讓人去約一下,明日請他們去醉月樓喝酒。除此之外……礦場那邊,告訴吳掌柜,隨時聽用,工錢的事……告訴他……這工錢發放,也不是不可以,不過……” 張正的聲音,越來越低。 賬房聽著,臉色變幻不定。 此時的他,又看到了張正所散發出來的狠勁。 敢做買賣,卻能將買賣做到這個地步的人,絕不可能只是與人為善,長袖善舞這樣簡單。 脫去了那永遠笑臉迎人的外衣之下,那種為了利益孤注一擲的兇狠此時立即顯露了出來。 張正慢悠悠地道:“還有……印染的作坊那邊,叫幾個主事的今夜來見我,我有事要吩咐?!?/br> 賬房詫異道:“老爺,這……不會出事吧?” 張正面上沒有表情,只是嘴唇輕動,他平靜地道:“他們不教我們活,我便教他們去死!” 賬房再沒吭聲,他只略一沉吟,點了點頭。 某種意義而言,張正的話,又何嘗沒有說到他的心坎里呢。 …… 京城……棲霞。 許多的酒樓里,突然有了不少的客人。 他們直上廂房,緊閉了門窗。 而后,一個個穿著布衣之人,徐徐而出。 一份份的小冊子,開始出現在礦山和作坊里頭。 這等小冊子,在從前其實也有不少。 張安世辦了邸報,可因為商業的發達,使得印刷的成本大為降低,張安世卻不敢辦其他的報紙。 倒不是這報紙無利可圖,而是這玩意在這個時代,完全是宣傳的利器。 恰恰因為是利器,張安世是絕不敢碰的。 他又不是傻瓜,這玩意一旦出來,首先挨打的就是他自己。 畢竟,這天下的知識,絕大多數舞文弄墨之人,都在張安世的對立面,這要是給了那些士紳和讀書人們啟發,張安世保準會被各種的報紙按在地上反復的摩擦,然后被讀書人們爆錘。 不過,印刷業的發達,雖然未出現報紙,卻也讓各種印刷的小冊子開始流行,其中多是一些讀書人的文章。 可現在,這幾日一種奇怪的小冊子開始出現了,這種小冊子瘋了似的在京城和太平府流傳,深入進了作坊以及市井之中。 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也隨之開始流傳。 資金要斷了,各大商行和作坊甚至是商戶只怕都要不保。 郡王殿下已有萌生退意的打算,他決心安心地做一個逍遙王爺,不再理世事。 買賣做不成,只怕可能要辭退大量的雇工,以后大家各謀出路。 學里讀書的少年和孩童們,此時也開始察覺到,自己的父母憂心忡忡,已開始低聲嘀咕回鄉,還進不進學之類的字眼。 此時的京城和棲霞,迎來了初冬。 寒風徹骨一般,令這里又添了一份寒意。 而此時,一份份密報,也送到了郡王府的案頭上。 楊溥看著一份份的奏報,同時持筆做出回應。 只是這些訊息交織在了一起,以楊溥多年的閱歷,又何嘗不知可能要發生什么? 這一切都令他如芒在背。 心底深處,竟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感。 可此時,他不得不定神,做出一副平靜的樣子。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既是張安世對他的信任,可同時,也是一種對他的試探。 他閉上眼睛,心頭非常的清楚,經歷了這一件事,他就算徹底地與張安世掛了鉤,從此之后,是真正的一條船上的人了。 他一副輕描淡寫的樣子,偶與同在郡王府里的書吏們閑談。 當然,更多的時候,他在推演著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 越是推演,他越不敢去想象。 于是,他平靜地等待著。 張安世則直接進入了模范營。 模范營的大部已經入宮衛戍,還有一隊人馬,暫時駐扎于棲霞。 張安世好像沒事人一般,外間的事,似乎一切都和他無關。 年輕人最重要的是好好保護自己。 否則這個年輕人一定活不長。 甚至,他連由郡王府送來的奏報,都懶得去看,反正他在營中,而他的妻兒,也已送去了東宮暫住。 就在此時…… 當這錢莊的消息傳出,也不免有人意識到了什么。 似乎彼此的雙方,都指望著能夠奮力一搏。 關于聯合錢莊的事,已有大量的御史上奏。 說是聯合錢莊不再放貸之后,人心惶惶,可見新政之害云云。 朱棣對此,沒有過多的反應,只是笑笑。 不過他如往常一般,還是參加朝會和廷議。 在崇文殿舉行的廷議里,翰林侍講學士突然講到了呂不韋的典故。 朱棣只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 這侍講學士劉湛卻是興致勃勃地講著:“陛下,呂不韋區區一介商賈,卻將秦王子視為奇貨,認為奇貨可居,也正因如此,他借此成為了秦國的國相,由此可見,這天下無教化的危害可見一斑……現在聽聞,各處都是怨聲載道……” 朱棣隨口問道:“天下百姓,在抱怨什么?” 劉湛立即道:“抱怨新政的一些舉措……” 他的用詞很精確,他沒有反對新政,反對的只是一些舉措。 如此一來,便是進可攻退可守。 朱棣不喜不怒,漫不經心地道:“這樣說來,這新政是人人怨憤了?!?/br> 劉湛卻是憤憤然地道:“臣所聞所見,怨憤者極多,歷來圣君,都以天下之心為心,以天下百姓之念為念,順從民心民意……” 劉湛說的激昂。 朱棣卻是突的打斷了他:“你這般說,朕要從善如流?可是何為善?” “百姓之念即為善?!?/br> 朱棣笑了笑,審視著這劉湛:“那百姓在哪里?” “百姓無處不在?!?/br> 朱棣道:“可朕卻得知……這不少百姓,對新政感激涕零?!?/br> 劉湛下意識的就道:“陛下……所知的這般百姓,又有幾人?” 劉湛的心頭其實有點驚喜,畢竟翰林們當著陛下面前在這個問題上念經已經念爛了,陛下一向表現的不屑一顧的樣子。 誰曉得今日,陛下居然有興趣和他進行討論。 他不怕與朱棣進行耐心的討論,就怕朱棣擺爛,畢竟以翰林的學識,顯然是吊打朱棣這個“大老粗”的。 第407章 殺人見血 此時的劉湛,顯得異常的興奮。 他抖擻精神,開始侃侃而談。 “陛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民之所向,陛下何以充耳不聞呢?古之圣君,無不以百姓蒼生為念,陛下乃九五之尊,天下人將生死榮辱都寄托于陛下身上,可謂軍民所系,百官所望……” 他說得很動情,說著說著,眼眶竟是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