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78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最終,他上前,拉了拉姚廣孝的手,鄭重其事地道:“卿且自去,你的后事,自有張卿料理,你所心心念念的事,朕定教你此生無憾?!?/br> 說罷,朱棣好像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張安世還伏在地上,傳來低低沉沉的悲哭聲。 朱棣卻是猛地走到了張安世的身邊,抓住了張安世的后襟,像小雞崽子一樣的將他拎了起來。 他繃著臉,努力地睜大著眼睛,似乎這樣,能讓淚水不滿溢出來,幽幽地道:“不必悲痛,姚師傅的性情,朕知道,他沒有什么遺憾,若說有什么遺憾,也只恨你這家伙,總是過于軟弱。將眼淚擦拭了吧,扭扭捏捏的,似婦人一般,干得了什么大事?!?/br> 說著,朱棣卻是突然一時沒崩住,突然嚎啕大哭起來:“姚師傅死了,朕的姚師傅……他死了……” 聲若洪鐘,帶著無盡的悲痛。 張安世剛剛擦拭了眼淚,然后人麻了:“……” 外頭的大臣們,聽到這動靜,都大吃一驚,也似是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眾人忙是推門而入,見此,一個個如喪考妣。 第322章 秋后算賬 姚廣孝死了。 君臣慟哭。 不久之后,張安世親自收斂了姚廣孝的尸首,裝入了棺木。 作為姚廣孝的“兒子”,張安世負責所有喪事的后續事宜。 金忠沒流多少眼淚,可他的心,卻好像被割了一道又一道。 當初那個曾與他同甘共苦的伙伴,如今終于先行一步。 他不但悲痛于姚廣孝的死,更感覺到他與姚廣孝曾代表的時代,似乎遠去,如煙消散。 他抓著張安世的手,沒有去詢問姚廣孝臨終時說了什么,只是詢問了一些臨死前的情況。 張安世一一回答。 金忠認真地聽完,才幽幽地嘆息道:“姚公深謀遠慮,他做任何事,必有他的理由,他能死而無怨,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br> 金忠說罷,勉強笑了笑。 只是這笑,估計比哭還要難看。 張安世不知如何回答,只神情悲切。 朱棣一宿未睡,關在廨舍里,足足一夜,一夜過后,他徑自從屋里走了出來。 他顯得憔悴,卻又好像要振奮精神,當下,命人召眾大臣覲見。 眾大臣到了朱棣的跟前,個個一臉悲傷之色。 倒是戶部尚書夏原吉率先道:“陛下,姚公立下大功,他本是閑魚野鶴一般的性情,不求封賞,只是如今故去,喪事……” 夏元吉沒有把后面的話完全說完,可意思已經很明白。 姚廣孝這樣的人,喪事可不只是請人吃席這樣簡單的。所謂禮法,即便是死亡,也需一整套的配套,不只是喪禮的籌辦,還有死后的地位,包括了追贈,最終再確定,用什么待遇進行cao辦。 朱棣只淡淡地抬頭看了夏原吉一眼,像是心頭早有了決斷。 沒有等多久,朱棣便道:“姚師傅乃靖難第一功……追贈……其為榮國公……” 他頓了頓,心情似是很低落,卻又勉強打起精神,接著道:“他的謚號,令禮部擬定,及早奏上。他無子女,威國公張安世,受他傳承衣缽,與子無異。所有喪禮,都由威國公來cao辦。他希望自己能夠火化,再置舍利塔,保存自己的舍利,這……也令張安世來cao辦……” 說到此處,朱棣眼眶赤紅,布滿了血絲,哽咽著繼續道:“他的佛塔,就修建在太廟之內……” 事實上,歷史上的姚廣孝,是第一個安葬進太廟的文臣,也是整個明朝唯一的一個。 明朝近三百年,沒有人獲此殊榮。 這也意味著,后世的任何皇帝,要告祭太廟,都要給姚廣孝預備一份貢品,并且派遣禮官,隔三岔五前去祭祀。 因此,當朱棣說到入祖廟的時候,楊榮、夏原吉等人都大為吃驚。 只是很快,他們心情也漸漸平復。 任誰都清楚,與其說朱棣馬上得天下,不如說,朱棣是在姚廣孝策劃之下奪取天下。 在整個靖難的過程中,姚廣孝幾乎是整個靖難的發起者,組織者,甚至是執行者。 這是任何一個靖難功臣,都無法比擬的。沒有姚廣孝,甚至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局面。 于是眾臣沒一人異議,紛紛道:“遵旨?!?/br> 朱棣吁了口氣,才看向張安世道:“張卿,此事就仰賴你了?!?/br> 張安世連忙拜下,鄭重其事地道:“臣萬死不辭?!?/br> 朱棣又道:“至于姚師傅的神道碑銘,朕要親自撰寫,就不必禮部草擬了?!?/br> 而后,他緩緩地站了起來。 這只是姚廣孝的后事,后事簡單,可接下來還有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那就是完成姚廣孝的心愿。 朱棣踱了幾步,才道:“寧國府的情況,如何?” 眾臣默然。 張安世這時道:“府衙、縣衙,所有官吏,統統已拘押,該殺頭的殺頭,該抄家的抄家。除此之外,錦衣校尉出動三千七百二十五人,開始徹查寧國府的弊案,所有牽涉此案者,都從重處置?!?/br> “臣又抽調了一批太平府的官吏,緊急趕來善后,在各縣,臣命人置類似登聞鼓的鳴冤鼓,準備進行最后的疏離。除此之外,便是清查隱戶和隱田,以及拉丁的情況?!?/br> 朱棣沉聲道:“要罪加三等,不可姑息?!?/br> 朱棣說得斬釘截鐵,這已不是害死了姚廣孝的問題了,或者說,姚廣孝根本不是被這些人害死,以姚廣孝的本領,憑著這些人,也配殘害嗎? 但是朱棣明白,姚廣孝不過是希望以自己之死,揭開這個蓋子,用自己的死,讓朱棣痛下決心,用自己的死,昭告天下罷了。 張安世卻道:“不,不必罪加三等,臣查到的情況,也已是觸目驚心,濫殺無辜,貪墨,隱藏人口和土地……就已是十惡不赦了。至于平日里,有不少人動用私刑,濫殺無辜,更是不勝枚舉。還有此番,為了四處捉拿逃戶,許多人家,組織壯丁,圍追堵截,受害的百姓亦不在少數?!?/br> 朱棣眼中透出憤恨,道:“姚師傅就是因為知道這些,所以才趕來此。就是想要避免這些人,繼續害死無數百姓啊。錦衣衛……要嚴查到底,一個都不得放過?!?/br> 張安世道:“遵旨?!?/br> 張安世現在可也憋著一肚子氣呢。 不得不說,姚廣孝最后的話,讓他心里有了幾分感悟。張安世兩世為人,一直寄望于用上一世的道德,當做自己在這個時代的處事觀。 所以他暈血,他有時不愿將事做絕,對于禍及家人的事,往往表現得慎重。 可現在方才知道,后世的人,人就如原子一般,是一個個的個體,至多也不過是一個小家庭。 而這個時代,人卻是以家族的形式生存,自己稍有軟弱,或是猶豫,便不知多少人,要被人害死。 張安世領命,再不耽擱,立即馬不停蹄地開始布置。 很快,大量的謀逆和欺君案開始浮出水面。 整個寧國府,幾乎不存在沒有藏匿人口和田地的狀況。 寧國府的黃冊里,所記錄下來的所謂的耕地,實際上,不及藏匿的三成。 也就是說,七成都被人藏了起來。 而去歲,也不過是五成而已。 一年之內,直接惡化至此,是誰都難以想象的。 張安世也很干脆,直接給定下一條紅線,藏匿田地百畝以上者,直接抄沒家產,千畝者,就可能要考慮到殺頭的問題了,若是超過了三千畝,主人殺頭,其余親族統統流放。 至于百畝以下,便按藏匿的耕地數目,以太祖高皇帝開始算起,補足這數十年來百畝土地的稅賦,少了一粒米,便立即抄家流放。 錦衣衛已開始出沒在各鄉,太平府抽調來的官吏,對清丈土地也是得心應手。 每日,府衙這里,便有大量的人拘押,而后從太平府來的推官,直接判決。 城外每日被殺者,便有百余人。 府的大牢,也是人滿為患,不得已,張安世直接將抄沒的七八處宅子,充作臨時的監獄。 一時之間,這寧國府哀嚎遍野。 而那原本在府衙里,那自稱自己叫夏昌,且是良善小民的夏昌,又重新歸案。 他狼狽地跪在地上,此時府衙之外,早已吸引了不少人。 許多百姓紛紛來此,議論紛紛,因為……這夏昌,乃是本地有名有姓的人家,他的家族,甚至可以追溯到南宋。 數十代的富貴,在這寧國府,可謂人盡皆知。 就這么一個人,如今……早就已是斯文掃地。 而之所以此案張安世要親自來審,是因為數目……實在太大了。 張安世抵達,眾人肅然。 市井里,已有人將張安世比作是活閻王了。 張安世倒也不在乎這些。 人一到,那跪著的夏昌便立即哀嚎:“冤枉,冤枉……” 張安世看也不看他一眼,直接拿起了案牘上清丈土地的簿子一看,而后狠狠的摔到了夏昌的面前,氣憤地冷然道:“冤枉?六萬七千四百多畝的土地,你們夏家,隱藏了多少年?太祖高皇帝在的時候,你們還會做戲,從隱藏的地里,拿出幾千畝來,登記在黃冊,建文之后,你們倒是厲害,裝都不裝了?” 夏昌道:“這些事,草民從不過問,都是主事打理?!?/br> 張安世忍不住大笑一聲,笑里盡是嘲諷,道:“好一個主事打理。這樣說來,倒是冤枉了你。你那主事倒是忠心,為了幫你藏匿稅賦,冒著這樣大的風險。不過你放心,你招認了那主事,也很好。來人,將那主事帶進來?!?/br> 沒多久,便有人被押了進來。 這主事早已面如土色,嚇蒙了,到了張安世的跟前,只是不斷地磕著頭。 張安世道:“既然都是你這主事干的好事,那就再好不過了,看來……你的罪責比較輕,而這主事……不殺他全家,不足以平民憤了?!?/br> 主事一聽,兩眼發黑,幾乎要昏厥過去。 可巨大的求生欲望,教他猛地強打精神,隨即便是哀嚎:“這都是……夏太公的主意??!他是主人,小的怎么敢做主?夏太公……他何止是藏匿田地,他……當初佃戶逃亡的時候,他組織了七十多個莊客,沿途劫殺了三十多人。連婦孺都不肯放過。他還對人說,不肯安心事農,就是這樣的下場,這叫以儆效尤。不只如此……他還搶佃客的妻女,他……他……” 夏昌大怒道:“你大膽,想要背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