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431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解縉所言的是,張安世這是直接將太子坑了,將來陛下若是出了問題,太子該怎么辦? 現在太子的位置,非常穩固,解縉說出這番話,卻是一下子說中朱棣的心事。 當然,解縉表面上是為太子擔憂,實際上卻是說,將來若是太子控制不住局面,不妨可以考慮一下其他的人……比如…… 朱棣凝視了解縉一眼。 不得不說,解縉是有才華的,他能舉一反三,直接將問題的本質道出來。 可殿中其他大臣的表情,卻是各異。 有的人認為解縉說的對,這殿中,蹇義、金忠、楊榮等人,幾乎人人都是堅決支持太子的人。 解縉這樣一說,讓他們加重了這一份擔憂。 而對朱棣,可能要考慮的是,自己不能讓自己的兒子里出一個建文,這可能會給國家制造隱患。 朱棣目光幽幽地看著眾人,沉吟著道:“利國利民之策,也要這樣的斟酌嗎?” 解縉立即就道:“歷朝歷代,建言者極多,不少人,所倡議的何嘗不是利國利民??勺罱K,都功敗垂成,甚至危害了江山社稷。所以臣以為……安南侯身居高位,就不可意氣行事,凡事要三思而后行?!?/br> 朱棣抿著唇,轉動著手里的銀元,這銀元上,已浮出了朱棣的一層手汗。 他緩緩地閉起了眼睛,而后又猛地張開。 此時,卻聽張安世道:“解公說的有道理,受教了?!?/br> 解縉微微一笑道:“我說話直了一些,還請安南侯勿怪?!?/br> “不敢,不敢的?!睆埌彩老雽⒔饪N剁碎了心都有,卻是不緊不慢地道:“聽說……前幾日,解公還給趙王殿下,送了一些書籍?!?/br> 解縉面上沒有絲毫的變化,卻道:“趙王殿下求知若渴,又是大病初愈,我送他一些書,請趙王殿下能夠修身養性,有何不可?” “倒沒什么不可?!睆埌彩浪菩Ψ切Φ乜粗溃骸爸皇锹犅?,解公與趙王多有走動而已?!?/br> 解縉早就知道這些事,是瞞不住別人的,尤其是瞞不住錦衣衛,他神色從容,甚至顯得坦坦蕩蕩:“趙王聰敏好學,許多事,都希望向我請教,趙王乃陛下的嫡親血脈,我欣賞他這好學之心,確實有一些走動。卻不知,安南侯這番話,是什么意思?莫非……我與趙王殿下惺惺相惜,卻也錯了?” 明牌了,你不是在查我嗎?那就查吧。 張安世定定地看著他道:“惺惺相惜?” 解縉一臉坦然地道:“人有好惡,趙王乃天潢貴胄,我為大臣,彼此有一些交集,應該沒有觸犯綱紀國法吧?” 解縉一點兒也不擔心,因為他很清楚,趙王也是陛下的嫡親兒子,絕不會因此而遷怒于他。 于是他接著道:“何況我與趙王,乃君子之交,安南侯糾纏這些,卻教我有些糊涂了?!?/br> 這話的意思是,是你張安世太過胡攪蠻纏了。 張安世卻是露出了笑容,目光中帶著一絲別樣的意味,笑盈盈地道:“沒啥,沒啥,只是沒想到,解公與趙王殿下的相交如此之厚。我也有許多朋友,和他們親如兄弟,這沒什么的?!?/br> 解縉以為張安世找不到他的錯誤,這時認慫了,便微笑以對,頗有幾分洋洋自得。 和我爭辯,你張安世還是太嫩了,再學一百年吧。 此時,卻有宦官進來稟報道:“陛下,趙王殿下求見?!?/br> 此言一出,朱棣長出一口氣,淡淡道:“召來吧?!?/br> 這趙王……也已休養了接近一月的功夫了,解縉對他頗為關心,又不好親自去府上探望,今日在此相會,他倒頗為期待。若是有機會,彼此能夠深談一下最好。 畢竟,現在他因為張安世,已經徹底地和東宮撕破了臉皮。 一會兒功夫,趙王朱高燧便在宦官的攙扶下,徐徐入殿,剛要行禮。 朱棣道:“不必行禮了,賜座?!?/br> 第245章 死無葬身之地 朱高燧坐下,不過他氣色不錯。 畢竟只是小手術罷了,起初還總覺得自己開膛破肚之后,身體變得不太完整起來。 可現如今,卻大大不同了。 那種腹部的疼痛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如從獲新生一般。 因此,他精神格外的好,只有真正經歷過病痛的人,才會格外珍惜健康的生活。 此時,朱棣道:“趙王大病初愈,來見朕,所謂何事?” 朱棣的表情,顯得有些冷淡。 他已經不想給自己的兒子們過多的希望了。 你給他一個笑臉,他就立即能想到父皇愛我,繼而想到要做太子,甚至想到將來要做皇帝,更甚至連自己的陵寢在哪里,謚號是什么都想好了。 而此時,解縉微笑地看著朱高燧,他也不知道,朱高燧是否看過他的那些書,或許看過之后,少不得會有許多的心得和感悟。 要爭大位,就需要忍耐和決心,徐徐圖之,趙王年輕,有很大的機會。 朱高燧抬頭,看了解縉一眼,這眼神之中,盡是善意。 解縉也同樣回以微笑,為了給朱高燧足夠的鼓勵,他甚至顯出了與眾不同的親昵。 朱高燧道:“父皇,兒臣此番久病在府,想到在京城待了太久,是以希望懇請父皇,恩準兒臣回藩鎮去?!?/br> 朱棣聽罷,一點也不覺得意外。 可此言一出,卻引起了解縉、楊榮、胡廣、蹇義、金忠、夏原吉等人的關注。 眾人詫異地看著朱高燧,一時無話。 解縉不自覺地眉頭深鎖,不過很快,他突然想到,或許這只是趙王殿下的一些計策,所謂以退為進…… 他大病初愈,陛下一定會挽留,他就可順坡下驢…… 顯然,這要讓解縉失望了,朱棣居然沒有挽留:“是啊,你待在南京城是太久了,朕還有許多借重你的地方,此番,你打算回你的藩國彰德府去嗎?” 彰德府乃是朱高燧的封地,朱棣連讓他回北平的意思都沒有。 解縉在心頭推敲著這父子二人的對話,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卻聽朱高燧答道:“二兄鎮了安南,而寧王叔鎮了呂宋,兒臣思慮再三,愿效仿寧王叔與二兄,也和他們一般,出鎮海外,兒臣了解過一些西洋的事,知道有一處,為爪哇,此地山林茂密,不過據聞也有為數不少我大漢遺民,兒臣懇請父皇,準臣率衛隊、家眷出鎮爪哇國?!?/br> 眾臣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朱棣微笑,抬頭看一眼張安世:“爪哇如何?” 張安世便道:“好地方啊,陛下,此地物產豐饒,土地肥沃,當地的土人,多為部族,尚未開化,又有不少我大明的遺民,熟知當地的情況。若何況趙王殿下是zhao,這爪哇也是zhao,這一筆寫不出兩個zhao字,簡直就是天作之合?!?/br> 頓了一下,張安世接著道:“不只如此,此地距離我大明,也不算遠,從這南京城去爪哇不過萬里,沿途水域,沒有什么大風浪,大可以讓船隊,沿著陸路一路南下西行,橫跨一處海峽,即可抵達,途中不會有什么大的風險?!?/br> “趙王殿下有勇力,這趙王衛,也多為精銳,只要配上足夠的輜重和火器,與寧王殿下,還有安南的朱高煦,恰好形成掎角之勢,可相互馳援,互通有無,定可大展宏圖?!?/br> 大家對爪哇國還是很熟悉的。 民間就有句諺語:一腳將你踹去爪哇國。 張安世最后總結道:“趙王殿下有魄力?!?/br> 這爪哇國,其實是在現在所稱的婆羅州一帶,乃后世馬來、印尼、文萊三地的交接,都臨爪哇海域,這整個海域,其實都可稱之為爪哇。 朱棣頷首道:“既如此,那么朕準了,趙王乃朕兒子,除趙王三衛之外,朕再賜一支衛隊隨行,再賜糧草,軍械、火器、醫藥……等等,總而言之,一切都要滿足趙王所需?!?/br> 趙王朱高燧便道:“兒臣謝恩?!?/br> 他顯得感激涕零的樣子。 朱棣雖說對這個兒子有所失望,可終究還是有些不舍,卻還是硬起了心腸。 兒子長大了,與其留在大明,不如放手讓他振翅高飛。 朕當初,不也是被太祖高皇帝,丟去了北平,深入去大漠中與韃靼人作戰嗎? 朕可以,那么趙王一定也可以。 可一旁的解縉,整個人都懵了。 這是怎么回事? 他一時無法分辨,也不敢輕易開口。 可當陛下竟是直接敲定了這件事,讓他有些急了。 解縉勉強地繼續保持著臉上的微笑,道:“陛下,趙王殿下大病初愈,便要就藩,是否不合適?” 朱棣抬頭,笑吟吟地看著解縉道:“那么依解卿,以為如何呢?” “這……”解縉道:“不如先養病再說?!?/br> 朱棣感慨道:“解卿真是細致啊。趙王,你如何看呢?” 朱高燧道:“解公心疼兒臣,可兒臣卻以為,還是及早成行為好。兒臣的病,已經養得差不多了。如今,只盼及早往爪哇,出鎮此處水道,為父皇分憂?!?/br> 解縉:“……” 朱高燧接著道:“只是兒臣向來魯莽,兒臣擔心,一旦去了爪哇,無人約束,兒臣難免得意忘形,兒臣自知自己頗有幾分勇力,可未來出謀劃策,還有教化土人百姓,卻需有人鼎力支持為好?!?/br> 朱棣道:“是嗎?朕可以讓大臣陪你一道出鎮?!?/br> 這是早就商議好了的,于是父子二人都很默契地對答如流。 朱高燧道:“只是……兒臣怕大臣不肯?!?/br> 朱棣便道:“那你有何策?” “兒臣在朝中,有一些朋友,他們與兒臣相交甚厚,可謂是過命的交情,若是請他們去,恰好成了兒臣的朋友之義。也免得召了其他人,他們不肯,兒臣也不自在?!?/br> 朱棣笑道:“這個好辦,朕也準了,你要帶哪些朋友去,但管說便是?!?/br> “兒臣……這里有個名錄?!闭f著,朱高燧從袖里,掏出了一個簿子來。 好家伙……張安世看著朱高燧掏出來的簿子,眼睛都直了。 趙王這家伙,朋友真不少??! 朱高燧道:“這擬列的人員,都與兒臣交厚,雖非一母同胞,卻也算是異性兄弟。若有他們伴行,定可助兒臣一臂之力?!?/br> 哎……此時的解縉,心里覺得惋惜極了。 他沒想到,趙王竟是如此沒出息,一場大病,就將他的大志消磨了個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