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42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你不要小看這樣的邸報,這里頭看上去都是官樣文章,可看得懂的人,卻總能看清時局變化,還有未來朝廷和各地官府的動向!里頭的奧妙多著呢。再者說了,讓子弟們多讀讀,不但做策論有用處,將來若是他們真能考上功名,也大有裨益?!?/br> 管事聽罷,自是連忙應下。 楊太公則繼續看邸報。 越看,越覺得此時朝中的動向似乎有些不同。 “怎么有太祖高皇帝時期的風氣了?”楊太公放下邸報,陷入沉思,而后下意識地道:“還有,誅滅一個縣令三族,照理朝中一定有人上奏為其求情,畢竟過于嚴厲!可為何朝中解縉人等竟是不發一言,不見他們的奏疏?是邸報里沒記,還是……他們嗅到了什么?” “還有,皇帝下旨命太子去迎自倭國返航的鄭和,如此恩隆,可見來年的下西洋,已是不可避免了?!?/br> “蘇州和松江的水患總算是定了下來,陛下又恩準免賦一年,不是這幾年國庫艱難嗎?何況陛下好大喜功,怎的這時候……又肯慷慨解囊?” 楊太公皺著眉頭,細細思量著,慢慢地消化著邸報的內容。 很快他坐不住了,忙是到了自己的書房,取了筆墨紙硯,開始給遠在京城的兒子楊相修書。 “楊相吾兒,為父尚安,今聞京城動向,有一言告誡,謹記、謹記:吾兒會試高中,縣中已來報喜,為父心中甚慰,你在京城,不久即可選官入朝,他日入朝與否,都需謹言慎行,尤不可妄議國政,更不可言涉及宮中事,凡有人與爾議此事者,吾兒當避之,且記此言,不可魯莽。汝母亦安,勿念!” 寫罷,立即將書信封了起來,又命人用快馬送出。 楊太公有一種預感,未來的朝局,一定會有劇變! 雖然他不知道變故是什么,卻知道,但凡有變,勢必有人抨擊,而解縉為首的這些人,這樣以天下為己任,擅長評議朝中長短的人,都表現得如此沉默,那么一定是因為風向不對。 這個時候,他那兒子若是不能謹言慎行,到時可能就成了出頭鳥,死無葬身之地了。 他臉色凝重地送出了書信,依舊還是覺得不放心,于是又吩咐人道:“再說一遍,有最新的邸報,立即去買,不要怕耽擱功夫,買十份,不,買三十份,要發付給族中各房的人看,還有族學那里,要進學的也都看看?!?/br> 隨即,又拿起那邸報,看著里頭一絲不茍的官樣文章,眼里復雜。 …… 代理的書商們瘋了。 他們起初以為,如此大量的書和邸報投入市場,只怕到時要回籠資金,要困難得多。 所以此番進貨,其實是冒著巨大資金風險的,壓力太大了。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完全出乎了他們的預料之外。 所有的書,分發去各府各縣,所有的鋪子在一個多時辰之后,居然火速地派人往省城。 售罄了。 統統售罄了。 補貨,趕緊補貨。 這天下……怎么突然冒出了這么多的讀書人了? 就在疑竇之際,等有人說出了實情,這書商們才恍然大悟。那些人瘋了……不對,那些人沒瘋,一個個都精明過頭了。 可不精明的人,能詩書傳家,能在這四鄉八里的地里,成為人上之人嗎? 省府這邊的貨,其實也已告罄,于是只好讓人帶著大量的預購金,去請張安世加印。 眼看著這金山銀山就在眼前,手里沒貨,這還能讓人不跳腳嗎? 不只如此,邸報的銷量也遠遠超出了預期,兩日之內,居然也銷量一空。 一方面是價格在讀書人的承受范圍之內,另一方面是受策論的影響,還有一個方面,其實是一些人對于信息有著巨大的需求。 聽聞訂購的不只是讀書人,甚至還有不少的商賈,哪怕是衙中的官吏,也愿訂購。 可能在京城的人,或者是在后世經過了信息爆炸洗禮之人無法感受的是,在古代的信息條件之下,想要得知信息是很難的。 哪怕是朝中的信息,等到了天下各州府的人知道的時候,其實這消息已經轉了十幾手了。 可能一個月前,皇帝胃口不好,請了御醫看病,一個月之后在某個地方,這信息就成了皇帝在吃屎,而且還吃的很開心。 哪怕是地方官府,他們委托專門的人去抄錄邸報,帶回來了解朝廷的動向,其實獲取信息的成本也十分高,一方面,府縣在京的人手有限,不可能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即就派人日夜兼程的趕回來,他們可能是搜羅了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信息之后,再一并送回。 等那個時候,你再見到,其實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另一方面,抄錄者往往都是尋常的文吏,干的卻是跑腿的差事,知府、州官和縣令們向來對于吏員都有一種天然的不信任,這些抄錄下來的邸報,可能只是一個疏忽,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現在刊行的邸報就顯然不一樣了,這明顯是通政司那邊放出來的原版,而且大量印刷,那么勢必在印刷之前,就進行過一次次的校對和審查,幾乎可以杜絕到出錯的可能! 主要是它們有利可圖,基本上可以確保十天刊行一版,而后火速地通過各處商路至各州府發售。 當然,等大家能買到的時候,可能確實是在十天,甚至一個月之后,可也比從前的強得多。 于是,單單江西這邊的代理,就收到了七萬份的訂購! 這絕對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也就意味著,繼這一年一刊的八股筆談,書商們通過和張家的合作,又多了一個穩定的財源。 此時大家算是服了,于是瘋了似的派人往京城催貨。 而京城這里,又得到了無數的訂單,不得不拼命加??! 哪怕趕不及院試了,市場上對此的需求依舊還是巨大,畢竟……五十萬一售而空,可絕大多數的讀書人,依舊還沒有買到第二版。 張安世不得不定下了加印三十萬本的目標,除此之外,根據各省傳來的邸報訂購量,預備發布第二版的邸報。 這邸報,張安世可是從不夾藏其他東西的,里頭所有的內容,都由通政司進行整理和校對,張安世只負責維護渠道,進行排版印刷即可。 至于其他的盈利手段,現在還不能動,時機未成熟。 這巨大的印刷缺口,也帶來了印刷業的繁榮,除了幾乎整個京城的印刷作坊如今都與張家進行合作之外,張安世也打算在棲霞渡口這兒,興建一處規模龐大的印刷作坊。 朱金為此,又開始忙碌,他現在其實有點被這cao作嚇瘋了。 一本書賣八十萬本,是什么概念? 可怕的是,這八十萬本,可是每一本三兩銀子,刨除掉書商的微薄利潤,運輸的費用,以及印刷的成本,剩余的純利潤,也是朱金想都不敢想的。 一船船的銀子,現在已開始往京城這里送了。 那張家,在渡口那兒,只建了一個倉庫,就那么一個臨時倉促,卻是數不清的金銀隨意堆砌。 沒辦法……實在太多了,日進金斗,數銀子都數不過來??! 為此,張安世已招募了不少信得過的壯力,讓他們守著。 張安世都不禁為自己的義舉感動得要哭了,總共招募來的七十多人,沒一個保護他自己,全是去保護銀子的。 自然,現在京城已經罵聲一片了,不少讀書人曉得了地方上的情況,有的通過家書,有的是從南直隸各州縣的反饋,各種叫罵聲不絕。 這是絕戶錢啊,真正的是黑了心! 可罵歸罵,張安世毫發無損。 而他則在渡口這里,開辟了一個校場,專門是給丘松玩火藥的。 丘松在這里是混的如魚得水,樂此不疲。 火藥并不是純粹引爆這樣簡單,可能對于有的人而言,只是如此。 可是專業的人就是不一樣,他會根據藥量的多少,火藥埋藏的位置來確定爆炸之后不同的效果。 至于這火藥包里添加什么,哪一種火藥包殺傷力最大,哪一種火藥更適合摧毀建筑,這些統統都是大學問。 這就是專業! 只有把一樣東西研究透了,了解它的所有特性,那么同樣的火藥,在丘松的手里,和其他人的手里所造成的威力,就完全不同了。 一種是毀天滅地,而另一種,可能只是造成殺傷而已。 “大哥,俺覺得丘松很危險,他遲早會被自己的火藥炸飛的?!敝煊卤硎咀约汉軗?。 張安世一臉無奈地嘆口氣道:“你們都是看見的,不是我慫恿他玩,是他自己要玩的?!?/br> 轟隆…… 一聲巨響,又是地動山搖。 劇烈的爆炸,似乎又讓張安世打了個趔趄。 埋藏在地下的火藥,破繭而出,無數的碎石和泥土漫天飛起,硝煙升騰而起。 丘松平靜地抬頭,看著那升騰而起的小黑蘑菇,又低頭,若有所思。 張安世只好又一聲嘆息:“叫個人看著他,俺們別在這里了,出了事,淇國公得殺我們腦袋祭旗?!?/br> 而這個時候,鄭和的艦隊已經返航了。 他的艦船抵達了松江口,永樂皇帝命太子朱高熾親去迎接,進了京城之后立即入宮覲見。 據說在文樓里,朱棣關起門,與鄭和私談了足足三個時辰,以至于連朱棣最心腹的亦失哈,也只能在文樓外看著。 宦官之中,亦失哈雖表面上最得寵,可亦失哈心里最是清楚,陛下最信任的,乃是鄭和。 畢竟,一支艦隊數萬人馬,加上數百艦船,這都是大明傾盡國力締造。海上不比陸地,人一旦下海,朝廷就鞭長莫及,朱棣卻將這一切交給了鄭和,自然是深信。 朱棣不但信任鄭和,也認可他的能力,相信他能夠將艦隊完好無損的帶回來。 在與鄭和商談之后。 朱棣是一夜未睡。 他的心里似有野馬。 這身軀已經裝不下他奔放的脫韁野馬了。 大漠…… 西洋…… 千秋功業。 千秋功業,觸手可及,可又似乎距離很遠。 沿途你會遭遇無數的困難,會有許多的挫折,你要忍耐,要受得住打熬,尋常人一聽這些困難,定然會毫不猶豫的退縮。 做皇帝富有四海,佳麗三千,每日沉浸其中,難道不好嗎? 此時的朱棣,骨子里似乎有太祖高皇帝的血脈在覺醒。 他在寢殿之中,虎目猛地變得宛如刀鋒一般銳利,口里呢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干了! 不但要干,而且還要干的漂亮。 鄭和是個穩重的人,他沒有向朱棣提及海上的壯闊,也沒有提及這一路來所承載的榮耀,更沒有提及那倭王眼見大明艦隊之后,那眼里的恐懼,以及表現出來的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