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11節
書迷正在閱讀:大家請我當皇帝、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
“正是?!?/br> “奏報呢?給朕看看?!?/br> 朱棣臉色凝重。 丘福將奏報奉上。 朱棣打開,低頭一看,便見這奏報上寫著:“奉天翊衛宣力武臣、京營都指揮使同知張輔奏曰:臣奉旨至成山衛,整肅軍馬,半月有余,至本月十三子夜,突聞水寨之外,金子鼓齊鳴,當下率人殺賊,賊勢甚大,艦船數十艘,帶甲千人,連夜襲營,臣與諸將士廝殺一夜,其中成山衛指揮張寬,親臨敵陣,沖散賊人數股,陣斬十三賊,賊子甚為兇頑,不肯散去。至拂曉方止?!?/br> 朱棣看罷,倒吸一口涼氣。 他沒想到,海上竟會處出現大股的敵人,這和從前的海賊襲擊完全不同。 朱棣繼續看下去:“是日,臣與指揮張寬點驗,擊沉賊船二十三艘,繳獲十一艘,多為倭船,斃賊七百四十余,俘獲八十三十九人,又獲些許糧草,金銀。據臣等拷問,方知此賊為東海兇寇,縱橫海上數年,來自倭島,曾襲朝鮮國數州縣,朝鮮國上下,深受其害,被其斬殺俘獲之朝鮮國軍民數百,掠糧無數,此番兵精糧足,欲圖成山衛,進而一鼓作氣,襲掠我大明成山衛周遭數州,幸賴陛下圣明,下旨命臣整肅軍馬,日夜提防,如若不然……幾為賊子所趁,也賴成山衛自指揮張寬以下諸將士,聞賊而喜,奮不顧身……” 朱棣越看越覺得匪夷所思:“海上之賊……海上之賊……他娘的,這些海賊,已到這樣猖狂的地步了嗎?” 朱棣久在北平一線,對于海賊并沒有太強的認識。 或者說,這滿朝上下,其實對此都沒有太多的在意。 此時,他深吸了一口氣,隨即目光落在了張安世的身上。 他道:“你們可知道,這奏疏上頭說了什么嗎?” 丘福道:“還請陛下示下?!?/br> 朱高煦也急了,連忙道:“父皇,竟有賊子敢犯我大明海疆,兒臣……兒臣可率兵馬?!?/br> 朱棣擺擺手:“不必你啦?!?/br> “父皇,兒臣……” 朱棣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朱高煦,道:“這些海賊,已然被一網打盡,盡數斬殺。此戰,殺賊近千人,俘賊亦有近千,還繳獲了不少的錢糧?!?/br> 朱高煦聽罷,心里略略有些失望,只好強笑道:“張輔的本事也不小,他此番倒立下了大功?!?/br> “是張輔之功嗎?”朱棣眼睛落在了朱高煦處:“海上的海賊,和大漠中的敵人不同,大漠的敵人,難就難在與他們硬碰硬。而海上的敵人,往往人數不多,可他們總能隨時在我大明薄弱的海防線上襲擾,因此,要克敵制勝,最難的不是能打敗他們,而是能否制敵先機!” 第099章 首功 “所以,在朕看來,這張輔的功勞,并不算大。他與衛指揮張寬雖有殺敵的功勞,這首功卻不是他們?!?/br> 朱高煦好像懂了,便喜滋滋地道:“那么這首功當然是父皇了,父皇料敵先機,自然也是父皇命張輔先行去整肅兵馬,父皇料事如神,兒臣欽佩得不得了?!?/br> 丘福幾個則是像看二傻子一樣看朱高煦。 尤其是丘福,他甚至覺得自己向陛下請求放漢王出來是錯誤的,漢王殿下還是乖乖圈在漢王府里比較好,至少安全。 以至于丘福甚至在想,當初靖難的時候,漢王是何等的睿智,沙場之上,他用兵歷來恰當,沖鋒陷陣起來,往往以命相搏。 可現在……似乎局勢變了,如今這天下,似乎再沒有漢王的用武之地了。 追根問底,是漢王太急了,他急于想要表現自己,急于想要證明自己,恰恰是這等不合時宜的急躁,可能他自己并沒有察覺,可在其他人眼里,卻多少有貪功冒進的意思。 朱棣聽罷,凝視著朱高煦:“是朕料事如神?” “難道不是嗎?”朱高煦反問。 “可是朕之所以命張輔往成山衛,是因為張安世的提醒?!?/br> 朱高煦的笑容,在此刻逐漸消失。 他腦子有點懵,回頭看一眼張安世,張安世則謙虛的回以一個抱歉的微笑。 朱高煦臉色已如豬肝一般,他極想再說一點什么,化解眼下的尷尬,可很多話到了嘴邊,竟無法出口,只覺得……有一種好像有力也無處伸的感覺。 朱棣道:“料事如神的乃是張安世啊?!?/br> 朱高煦道:“是……是……” 朱棣道:“他小小年紀,有此見識,這是朕想不到啊,張安世……” “臣在?!?/br> 朱棣問出了一個所有人都想知道的問題:“你是如何知道,這成山衛可能有失?” 張安世道:“這……臣閑來無事,發現……發現……朝鮮國曾有奏報,說是有大伙的賊子襲擊了他們的全羅道一帶,這伙賊子人數眾多,甚為兇殘,竟能攻破州城,臣……臣就在想,這樣大規模的海賊,必然欲壑難填,海賊的規模越大,所需的給養越多,朝鮮國未必能滿足他們的胃口,所以臣以為……他們此番洗劫之后,下一次,厲兵秣馬,必然會選擇更富庶的地方,滿足他們的胃口?!?/br> 張安世繼續道:“而山東諸衛的所在,恰好距離他們襲掠的地方最近,且最為富庶,大明在山東一線,駐扎了成山衛、登州衛、萊州衛,此三衛之中,成山衛的規模最小,力量最是薄弱,所以最容易遭受海賊的襲擊,臣依此作為判斷,認為成山衛受襲的時候最是可能。而倭寇要東來,最好的方法是借助海上的風向,這兩月,恰恰是倭寇行動的最佳時機,當然……臣也只是借此……胡亂做出的判斷,信口雌黃,誰曉得,瞎貓碰到了死耗子?!?/br> 都督們聽罷,面面相覷。 最怕的,就是功臣謙虛,你都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了,俺們還怎么活,大氣一點,你吹噓一下嘛。 朱棣聽罷,不由皺眉,陷入深思,他走了幾步,又駐足,似乎在細嚼慢咽著張安世的話。 “從一封自朝鮮國來的消息,便可如此的精準做出判斷,而從事后看來,確實是料敵先機,張安世,你沒學過兵法?” 張安世回答道:“學過一些?!?/br> 朱棣動容。 何止是朱棣,其他幾個都督也不由得動容。 這家伙還真學過? 倘若學過的話,那么教授他兵法的人,豈不是更為厲害?這至少應當是韓信一般的人物吧。 朱棣眼里炙熱,于是忍不住道:“教授你兵法之人是誰?朕竟沒想到,世上還有這般人物?!?/br> 張安世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br> 君臣們開始相互對望,彼此猜疑著這殿中到底是誰偷偷給張安世開了小灶。 “你是說……”朱棣皺眉:“他娘的,能不能有屁就放,小小年紀,竟敢跟朕玩心眼?!?/br> 張安世道:“臣是從陛下身上學來的兵法啊?!?/br> “……” 所有人都詫異地看向了朱棣。 朱棣也懵了。 張安世道:“臣自結識了陛下,時常聆聽陛下的教誨,可能陛下有時只是脫口而出的話,臣都記著呢,回去之后,臣便再三咀嚼,細細體會陛下話中的深意,這很多事啊,就怕琢磨,臣這一琢磨,越發覺得陛下字字珠璣,每一句話都精妙無比,值得細細學習?!?/br> “臣在陛下的身邊,所學的何止是兵法,還有陛下心系蒼生百姓的仁厚之心,哎呀,這要舉的事例,可謂是數不勝數,臣都數不過來了。只是臣還愚鈍,有些地方,尚過于深奧,無法體會,只學了一些皮毛,還請陛下恕罪?!?/br> 朱高煦嘴張得極大,幸好他沒有學會臥槽二字,此時只好用他貧乏的文化知識,在心里罵一句:“入他娘!” 眾都督聽了,有的半信半疑,有的居然真信了,心里琢磨:俺咋體會不到?是俺愚笨嗎? 也有人……似乎看出其中玄妙,用別有深意的眼神看著張安世。 太子朱高熾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一時懵了。 朱棣居然也將信將疑:“真的嗎?朕卻覺得,這有些匪夷所思,你不會欺君吧?!?/br> 張安世很是認真地道:“臣絕沒有欺君,要不,臣就舉一個例子吧??瓤取?/br> 他戰術性咳嗽,而后認真地道:“就說陛下經常在臣面前,呃……說啥‘入他娘’……” 朱棣本是期待地看著張安世,頓時臉一沉。 有人已是竊笑。 張安世則道:“臣起初,還誤以為陛下當真只是軍將呢,后來才知,陛下原來竟是天子,臣當時就驚了,一時覺得古怪,陛下堂堂天子,怎么總是入他娘呢?” “直到最近,臣悟了!” 張安世說的頭頭是道的樣子,繼續道:“陛下出口成臟,其實這其中,也有深意啊。陛下這是希望自己不做紫禁城中的天子,身為天子,該與軍民同樂,誠如陛下之所以靖難成功一般,只有與將士們打成一片,將士們才會覺得陛下與之休戚與共,個個才肯奮勇爭先?!?/br> “這入他娘,雖表面上過于膚淺,粗俗不堪,卻是陛下愛兵如子的鐵證,不似某些所謂的儒將,成日端坐在大帳篷里,口里說著文縐縐的話,卻與將士彼此分明。這樣的人……又如何能受將士們的愛戴,又怎么能獲得將士們的擁護呢?!?/br> “于是,臣舉一反三,想到為將者,當效陛下,愛兵如子,與將士休戚與共,那么這行軍打仗,便成功了一半?!?/br> 朱棣:“……” 細一深思。 居然他真他娘的有道理,朕怎么想不到? 于是朱棣眉飛色舞地道:“你這般一說,竟有道理?!?/br> 張安世道:“臣學的還不夠,以后還要加強學習?!?/br> 朱棣挺著大肚腩,樂呵呵地笑了:“朕姑且信之,不過即便你是從朕身上學來的,可朕身邊這樣多的人,怎么旁人學不會?由此可見,人和人的區別,真比人狗之間還大。此番剿賊,首功便是卿家,這是真正的戰功,一定要論功行賞?!?/br> 朱棣當下做了定論,張安世倒是坦然接受。 有沒有功且不說,單我說了這么多吹噓的話,好歹也得給點好處吧,我張安世舌頭都麻了。 丘福這時道:“陛下,除此之外,張輔還命人送來了一些東西,說是成山衛的將士們,給陛下帶來的?!?/br> 朱棣道:“噢?是何物?” 丘福取下包袱,亦失哈則小心翼翼地接過,將包袱擱下,再將包袱揭開,幾個梨瓜便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丘福道:“張輔說,這是成山衛的將士們送來的,是他們在屯田時親自栽種,剛剛結的果,想呈送給陛下嘗一嘗,還說陛下吃過天下的山珍海味,或許未必瞧不上這瓜,這只是將士們的一點心意?!?/br> 朱棣聽罷,眼前一亮。 忙對亦失哈道:“快,快去洗了瓜,朕要嘗嘗?!?/br> 亦失哈哪敢怠慢,忙去洗干凈了,拿回來的時候,他想要先嘗試毒。 朱棣卻是皺眉道:“朕的將士,莫非還能害了朕?今日你若試了,教成山衛的將士們看了,只怕要寒心,取來,還有……分賜給眾將們嘗嘗,張安世,你也嘗一個?!?/br> 張安世不客氣,從亦失哈的手里拿了一個,當下啃起來。 不得不說,這瓜挺新鮮,有些甜,當下也不客氣,吃的有滋有味。 君臣們吃的不亦樂乎,朱棣當下吃了一個,接過亦失哈遞來的巾帕擦拭了嘴,感慨道:“這些將士,既要屯田,又不忘衛戍邊鎮,實在辛苦啊?!?/br> “張輔是最知朕的人,那指揮張寬,還有成山衛的將士,也都忠心耿耿,一片赤誠,朕決不可薄待,此番都要重賞,要厚賜。五軍都督府,要與兵部一道,擬出一個賞賜的章程來,不要舍不得?!?/br> 丘福等人應下,他們佩服張輔這家伙的玲瓏心,又佩服張安世這家伙的一張好嘴。 朱棣隨即大樂,笑吟吟地看著張安世:“太子有此弟,將來此子必為太子左膀右臂?!?/br> 朱高熾心中大喜,慌忙起身,道:“父皇太謬贊安世了,他年紀還小,尚需磨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