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有上好的生rou伺候著,海東青來回倒也算勤勉,沒有罷過工,關寧一寫的信很快就帶回了秦國。 謝琚是天天掰著那十根手指頭算時日,自己的不夠用了就去掰閨女的,擱謝瑤的耳邊念叨,念得謝瑤只想糊他一臉的口水。 關寧一很忙,忙得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樣喂魚逗鳥,他天天都要往來于住所和皇宮之間,僅僅是路上所花費的時間便不短。 然而關寧一不打算在皇宮住,說到底晉國現下并不安穩,皇宮可不如他自己的宅子干凈安全,他還不想去求證晉國是不是有人想干掉他。 要不是之前晉國內亂許久,很多政務都擱置了沒有辦法處理,他也不至于忙成這個樣子。 崔武舉怕關寧一處理不好晉國那一團亂麻,還找了可靠的又有能力的文臣,想去給關寧一幫忙,結果踏入書房,看見的便是堆得整整齊齊的一摞已經批過的折子。 “崔將軍,您這是拿我們二人耍著玩呢?您看殿下那像是不會批折子的樣子嗎?”其中一個被崔武舉請來的文臣不禁側目,“依我看,殿下分明熟練得不行?!?/br> 崔武舉尷尬地摸著自己的胡子:“是我不對,給二位賠禮了?!?/br> 不是,他也不知關寧一處理政務也是一把好手啊,這世間還真有人哪哪都能干呢? 好生地給這兩個文臣賠了禮,又承諾了把自己的兩壇好酒給他們送去,崔武舉才算了得了饒。 他走進書房,看著堆積了許久的奏折已經被關寧一看了大半,陷入沉思。 “崔將軍就自己找地方坐吧,本宮就不招待了?!标P寧一連頭都沒有抬一下,眼神全在折子上。 崔武舉訕訕,自己拖了一把椅子坐下:“殿下批閱奏折很是熟練,之前批過?” 關寧一抬頭:“崔將軍,但凡坐在這里處理政務的不是本宮而是別的什么人,都該哭了?!?/br> 崔武舉不解:“殿下何出此言?” 關寧一把一本單獨放在一邊的折本遞給崔武舉:“這是到目前為止我所總結的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想要一一料理干凈,可不是什么簡單事情?!?/br> 崔武舉接過折子,在關寧一鼓勵的目光注視下,翻開了折子。 折子上寫的是關寧一料理晉國政務以來發現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多都是在關武去世之后才出現的,最重要的是,這還只是一部分。 其中官員貪污腐敗被關寧一給寫在了第一條。 關武駕崩之后,晉城都亂成了一鍋粥,很多涉及到地方的政務就沒有辦法處理好,關昊的人和關凜的人互相轄制,很難拿出真正統一的意見來。 于是乎,地方見中央自顧不暇,一些本就有異心的官員就開始仗著天高皇帝遠胡作非為了,鬧出來了不少的麻煩,比如強征賦稅。 國家的賦稅是要由戶部擬定了再呈交皇帝,皇帝看過之后,認為可行才會宣布賦稅要征收多少。 征收得太多了,百姓的日子便不好過,而征收得太少了,國庫的收入又不足,總之也是一堆麻煩事兒。 一些地方的官員,有借著關昊名義的,也有打著關凜名義的,在地方征收巨額賦稅,從關武駕崩到現在,也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晉國已經有很多地方亂了套了。 關寧一只是看著呈上來的折子就能被這些地方官的所作所為氣得腦門發疼。 光是針對這一條,關寧一就提出了很多條建議,寫了滿滿當當的好幾頁,而這絕對不會是晉國現下唯一存在的問題。 “還有,楚國的流民有一些流入了晉國邊境,邊境的官員也不想辦法,就只知道封閉城門,是打算當一輩子的烏龜,永遠都不出來了?”關寧一想到還有一個楚國就更加心累了。 秦國雖說也在接收楚國逃來的難民,各項政策都有落實,可是架不住有的人他們奔著晉國來的,晉國卻沒有任何一項政策實施。 這晉國現在落在了自己的手里,關寧一也只能咬著牙來想辦法,而最大的問題是關寧一在晉國也找不出來太多可用的人。 關凜發動政變是死了不少的人,而這些人里也不乏晉國的棟梁,沒有能干的大臣,關寧一也不可能隨隨便便地就派人出去。 也就是說,要想填補晉國的人才空缺,也只能效仿秦國,再開恩科,招攬新的人才。 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可無論做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差的就是時間。 關寧一趁著崔武舉在,一股腦地開始倒苦水,甭管崔武舉聽著頭大不大,總之他說出來心里總是會舒坦很多的。 “這一次變亂死了很多的人,這些人是要由朝廷發撫恤的,本宮看了一下晉國的國庫,存銀不多,所以本宮決定,抄幾家,填補國庫的缺口?!?/br> 給關武辦喪事,要花很大一筆錢,給關昊還有關李氏辦喪事,也要花很大一筆錢,這些花費都是由國庫開支的,全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崔武舉嘴角抽了抽,他倒是聽聞過謝琚登基之后抄了不少的家,關寧一怕不是跟著謝琚有樣學樣。 關寧一這一天都沒有放過崔武舉,直到他處理完了政務,自己要回去休息了,才把崔武舉給放了回去。 可憐崔武舉,一個武將,被關寧一強行扣著聽了一天的政務,耳朵都快要磨出繭子了。 不過這也讓崔武舉意識到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