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皇考昔年承諾,爵位本是另行封賞給尚主駙馬的。朕顧念云家累世清名,勞苦功高,覺得擔得起一個侯爵尊榮,自當封賞云家后輩英杰,無關姻親。 老臣叩謝陛下圣恩。 云崧聽得文昭這番說辭,縱使心有不滿,也不好再多言。 好歹是封給云家后代的爵位,他身為云家家主,自要為子孫著想,權且應下。 臣謝陛下圣恩。云山近看云崧臉色行事,多年一貫如此。再者云葳云瑤都是他的骨rou,他穩賺不賠。 如此甚好。文昭心滿意足,都起身吧。 待幾人落座,文昭又言: 兩家聯姻事,皇考口諭分明,是許給云家長孫的,而今不該讓文婉與云景再結親。婉兒與云葳皆女子,想也不妥帖,且她跳脫慣了,說是不喜書香世家。幺妹文瑾乖覺伶俐,朕給她做主,許了云家同歲后生便是,詔書已擬好送去府上了。 話音入耳,云崧的腦袋嗡鳴聲聲,他大意了,未料到文昭話里有漏洞,就這么無賴的毀了文婉與云景的婚約,悄然間偷梁換柱,塞了個還在玩泥巴的六歲幼女搪塞。 況且他的孫兒只剩云景一人,日后即便云家能與小公主結親,也是云家旁支,他的兒孫斷無適齡子弟。 文瑾的生母劉氏,乃是當朝帝師劉少師的嫡女,一家清流文人,孤高傲氣至極。雖然有帝師尊容,可徹徹底底的文臣根基,除卻門生不少,日后在朝能有幾分助益? 他云家門生故舊素來不缺的。 文昭這是釜底抽薪,將侯爵許給心向她的云葳,將公主別嫁旁支,徹底斷了他云崧飛黃騰達,仗著子孫尊榮耀武揚威的念頭。 畢竟生來就被疏遠的云葳和旁支子弟,都不會任由他擺布。 云崧半晌無話,文昭瞧著他笑言:云公這是怎么了?可是覺得朕的幺妹配不上云家子弟? 臣不敢。云崧慌忙起身:陛下恩賜殊榮,老臣感激不盡。老臣深感慚愧啊,深覺愧對先帝和陛下對云家的抬愛,唯將這把老骨頭交付朝堂,報效陛下圣恩。 云公說得哪里話?文昭眉眼彎彎,起身繞過御案,虛虛扶了云崧一把: 今日本該留諸位在宮中一道用膳的。但諸位也知,昨夜元太后西去,朕多有不便。改日吧,晚些時候諸位再與云葳團聚。劉太妃與文瑾那兒,得空也見見。 是,臣等告退。 幾人甚有眼色的離去,云葳在外間將文昭的話音聽了個清清楚楚,心里惴惴難安。 文昭絕不會突然作此安排,乍一聽是抬舉云家,實則把云崧惦記的實質籌碼奪了個干凈。 好一招不動聲色的釜底抽薪。 離了禁中,寧燁與寧爍腳步匆匆,著急忙慌避開了云家人,先一步揚鞭遠走。 云山近跟在云崧身后,附耳低語:爹,怕是要變天了。 回去說。云崧的話音滄桑而沉悶,板著臉閃身探入了馬車。 云崧清楚,若文昭有意清算,元家的下場便是前車之鑒。文昭臨走時特意提了句元太后病歿,簡直就是在拿元邵的悲慘結局敲打他。 但今日文昭的一番安排也意味著,云葳與云瑤姐妹二人或能逃過未知的劫難,云家不至于被斬盡殺絕。 是云家闔族上下的一線生機。 * 日落月升,斗轉星稀,轉瞬便是光儀元年十月,暮秋初冬,西風漸緊。 宣和殿內的地龍已經燒起來了。 午后的書閣內,斜陽暖暈爬進了窗棱深處,照拂著室內的微塵,散發出柔和的光霰。 小幾前香爐篆煙裊裊,文昭斜倚矮榻,身形籠罩在煙霧里,隨意翻閱著手中書卷,語調略顯慵懶: 擬制很難?朕等了許久,好了沒? 云葳以毛筆戳著下巴,掙扎半晌,才起身拎了草稿,捧去文昭身前:請陛下斧正。 明日自有老臣給你改,朕不看。 文昭連個視線都懶得給,突兀轉了話題:有一縣名云陽,朕覺得不錯,做你的封號如何? 云葳有些失落,斟酌良久才擬好的制書,文昭看都不看。她收了草稿,只柔聲敷衍: 陛下決斷就是,臣無權置喙。 云陽侯嗯,叫起來順口,就定這個了。 文昭自說自話,倦怠的鳳眸微微掃了云葳一眼:再擬一份給自己封侯的旨意,去吧。 云葳一臉匪夷所思的神色,暗道文昭想一出是一出,讓她給自己擬敕進封,還真不把她當外人。 你身為舍人,擬旨撰文乃是職分,做分內事理所當然。 文昭一眼看穿了她的心思,若是恃寵而驕,朕不介意把你掛去外面的枯枝上,讓你充一抹冬日翠色,給院子加點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