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節
之所以出現這樣一個神奇的畫面,還是因為光緒帝那一個新軍,必須是八旗大爺們掌兵的決定。 這些人來加入新軍,可是本著升官發財來的,訓練受苦絕對不行。 at和旭風兩人,也任由他們如此。 甚至平時間一起吃吃喝喝,每月還私下給上一筆額外的好處,只要他們不拖著自己的后腿就行。 在其中家里關系最硬的一批勛貴子弟,經常跟著at出去吃喝后。 這些次一級的八旗大爺們,目前還算老實;雖然自己不下場,最少也沒有當眾拆臺的動作。 畢竟他們也知道,手下強、他們才更容易爬上去。 反倒是所有的士兵,都是來自周圍燕趙故地的莊稼漢子弟;他們在得到了每月薪水按時足額發放,每日伙食供應盡量充足的保證后。 最關鍵是旭風這個副標統大人,與他們同甘共苦之下,還是愿意刻苦訓練的。 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股場面。 至于為什么?他們現在用木棍練習刺殺。 那不是各國的商人,倒是非常愿意售賣新式步槍,可朝廷不是拿不出錢么,只能是拿著一根木棍代替了。 不過就算這樣,在練習了一個多月,在旭風自稱是偷學自德棍教官的隊列訓練下。 還有這樣單調,但是有效地刺殺之后。 這at和旭風,手下這一協的新軍戰士,對比起了其他新軍,還有大青在京師的一眾軍隊,氣勢上已經有了明顯的不同。 以至于帝黨頭目,暫代新軍訓練大臣的翁帝師,此刻輕車從簡之下偷偷看過了訓練的場面之后,越發地對兩人滿意了起來。 同時,還有在頤和園養老的老妖婆,在聽到了一些消息后,也有了一些想法。 比如說:若是自己手上掌握一支屬于滿人的新軍,還是相當一個不錯的事情;至于光緒那糊涂孩子,等自己死了之后再說吧……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報紙和宣傳 時間:9月15日。 地點:津門、陰租界、《北方時報》的總編辦公室。 當伏在辦公桌上正在寫著什么的黃逸之,耳邊在聽到了幾聲敲門聲,說了一句‘進來’之后。 一個穿著洗到發白的長衫,六十多歲的老者就推門走了進來。 他將一篇稿子放在了黃胖子的辦公桌上后,嘴里想要說點什么后又憋了回去,表情那叫一個相當的古怪。 見狀之下,黃逸之連忙問出了一句:“李主編,你這到底是什么一個情況?” 沒錯!這樣一份黃逸之擔任總編的《北方時報》,正是他在最近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所開辦出來的一份全新的報紙。 之所以開在了租界中,而不是開在了京師城,僅僅是出于安全的一些考慮而已。 畢竟大青官府的那些人,根本就沒有權利來租界直接抓人。 而通過每天的火車,將最新一期的報紙托運到京師城出售,因為兩地的距離不遠,其實也挺方便。 需要說明的是,別看這一份《北方時報》,滿打滿算才是開辦了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而已。 并且因為草創,目前一個星期才是發兩期,最近的一期才是23期。 可這一份報紙,如今不僅在津門地區有著相當的影響力,成為大量讀書人和洋人必看的報紙。 就連不遠的京師城,甚至是在整個的北方地區,都小有名氣了起來。 之所以能夠如此,除了黃逸之這個現代人,對于當前的整體世界格局,有著遠超這個時代普通人的見識。 每每掛著馬甲,寫上的一些文章,很是讓大青的讀書人看了眼界大開,洋鬼子看了后,同樣若有所思之外。 還要感謝這一位李放周、李主編,還有他的一些學生。 李主編,其實是當年‘燕山講習所’的一位學員,絕對算是胡彪他們可以信任的嫡系。 當年在燕山的那一個冬天里,他在培訓班學了一身的本事,出來之后卻沒有一點考取大青功名、入仕的意思。 反倒是回到了自己的中原省老家,一邊耕種、一邊教書為生。 這些年下來,已經在中原省有著不小名氣,并且培養出了不少懂西學、有見識的學生。 當聽到了第三代的玄戈營,在泗水城再度出現了的消息后;不顧自己已經六十多歲了,毅然帶著一些得意學生,前往了對于他而言無比陌生的南洋。 等見到了當年胡一統門主的兒子胡二統后,雙方之間自然是說不出的歡喜。 類似于李放周這樣的人物,還有著不少了。 當年的那一批學員,就算本人因為身體上的原因,又或者已經過世了沒有來,可是他們一部分學生也自發地趕到了泗水城。 哪怕這些學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人數也是超過了千人。 剩下還有更多人雖然沒來,但是心還是向著他們玄戈營;算是上一個任務中,胡彪他們在燕山中的培訓班沒有白辦。 然后,這些難得的人才,自然被胡彪他們一一地重用了起來。 其中的李放周和他的學生們,就被調到了黃逸之的手下;這些人的加入,還真為《北方時報》的開辦,起到了巨大的幫助作用。 因此,黃逸之在開口與李放周交談的時候,語氣上那叫一個相當的客氣…… …… 面對著黃胖子的問題,李副主編帶著有些異常有些為難的語氣,回答到: “黃總編,你來看看譚復生寫的這一篇社評文章。 文章寫得自然是極好,可是內容卻很是有些敏感;具體上能不能發,我卻是實在有點拿不定主意?!?/br> 一聽這話,黃逸之立刻就來了精神。 沒錯!近代大名鼎鼎的譚復生,如今也是他手下的一員猛將了。 說來也是巧合,當他和白毛妹子阿璃兩人一起準備坐船,前往大青執行戰隊分配的任務時,剛好遇上了風塵仆仆趕來泗水解惑的譚復生。 當時他正在碼頭上,打聽著玄戈營的人在哪里,想要當面請教、解惑了。 想到了譚復生,在本次泗水城土人暴亂事件中,帶著大批讀書人在京城奔走、給大青朝廷上書、建言、請命等cao作。 雖然在實際上,并沒有起到多少作用。 但如今在大青的民間,尤其是在清流這個大派系中名氣大漲,幾乎已經是公認清流的明日之星這樣一點。 頓時黃逸之這貨,心中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話說,還有什么是將譚復生收歸到麾下,讓他寫文章在報紙上發表,更能快速地打響報紙的名聲了? 當即之下,就上前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才是在碼頭上,兩人談了不過二十分鐘的時間,譚復生不說對黃胖子納頭便拜,也是決定跟著黃逸之一起上船,兩人可以促膝長談。 然后,在一路前往了津門的郵輪上,黃逸之可是好生了賣弄了一番自己的見識。 哪怕其中很多的內容,在現代位面僅僅是在網絡論壇里,又或者在網絡上刷小視頻,輕松就能看到的內容。 一番交談下來后,卻是讓譚復生腦殼中很有些恍然大悟之感。 總之,船還在黃海上漂著的時候,譚復生已經自動請纓,要加入黃逸之那個連名字當時都沒有想到的報社。 不過還有一點比較遺憾,這個對于大青依然充滿一些幻想的讀書人,并沒有加入他們這一方。 僅僅是與黃胖子約定,繼續近距離跟著看看,保證不暴露他們身份而已。 不過就算這樣,這一份《北方時報》能這么快就在北方地區出名,還真靠著譚復生的不少名氣…… 而讓李主編,如今拿不定主意的原因,黃逸之很快就搞清楚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來自從京管隊誕生,成功解決了新軍的吃飯問題不說,還解決了不少八旗大爺的工作問題。 種花家,是永遠不缺聰明人的。 很快之后,其他各地的一些大青官員們,也是紛紛看出了這玩意的好處;又或者說對于自己,還有自己那些親戚、關系戶的好處。 這不!短短不過一兩月的時間之后,魔都、津門、武昌等眾多大城市,據說已經打算組建自己的城市管理隊了。 按照這樣一個套路,估計不用一年的時間,甚至一些小縣城也要出現這玩意。 經過了一番實地調查后,譚復生清楚地看到了這玩意對于普通老百姓,那一些巨大的危害。 心中焦急之下,就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一篇聲討城市管理隊的文章。 認為至少在當前時期里,組建這玩意完全就是擾民,加大百姓們對朝廷的民怨。 然后問題就來了,李主編因為絕對值得信任,可是知道相當一些玄戈營在今后的戰略和安排。 一時間,他實在看不準這一篇文章,萬一發出去后。 會不會導致at和旭風兩人在京師的發展,遭到一些不好的影響。 還有,大青朝廷萬一迫于民間議論壓力,將這些管理隊給全部停了下來,豈不是又多多少少的收回了一些民心。 沉吟了一小會之后,黃逸之心中已經做出了決定: “發吧,下一期的頭版頭條就是譚復生的這一篇了;他現在還想著大青朝廷?沒事,這個朝廷很快就會讓他徹底失望,然后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眼見著李主編聽完后,臉上還有一些遲疑,當即就開口解釋了起來: “沒事!我昨天剛接到了挨大人他們的消息;他們兩人剛被老妖婆接見過。 雖然沒有被直接升官,但是被賞賜了一些不值錢的東西;甚至給李大太監的紅包孝敬對方也沒收,反倒是客氣地送了他們兩出門。 所以,他們現在正被老妖婆和光緒帝雙方看好,還有大力拉攏,算是京師城的紅人了。 絕對不會因為一些民間的議論,就此翻車掉;而只要兩人不出事,這種管理隊只能是在大青遍地開花,讓朝廷的名聲更加臭得厲害?!?/br> 聽到了這樣一個說法,李副編輯頓時精神大振,當即就拿起了稿子出門。 黃逸之這貨,則是繼續低頭寫起了自己未完一些劇本;一些在阿璃要求下,反映民間底層艱難生活的劇本。 根據這些劇本,阿璃帶領的宣傳隊將四處進行免費演出。 比如說現在,其中一個宣傳隊正在津門的碼頭上演出著,場面還異常的火爆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