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而越傳越真,也就成了流傳下來的“真理”。 秦封隱去華國生活的情況,把這事兒拆開給小夫郎講了講。 對方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你別想這些了,以后你就明白了,你只要知道孩子的好壞跟懷孕吃東西沒關系就好了,寒性和不干凈的東西除外?!?/br> 秦封揉揉小夫郎的頭:“小腦袋瓜別想太多事情,天天開開心心的就好,想多了人會變傻?!?/br> “真的?!”謝栗一臉震驚。 秦封嘴角弧度漸深,拉長了語調:“……假的!” 第162章 旱災、人間清醒秦槐 兩人在床上閑話了一會兒后,聽見廚房里傳來的動靜,兩夫夫也不想在床上待著了,穿上衣服下了床。 廚房里是大舅母和二舅母在煮rou,碗瓢碰撞發出的聲音,她們還特意放輕了動作,不過他倆都是耳聰目明之人,聽起來還是比較明顯的。 趁著大舅母二舅母都在,謝栗趁機把梨子分了,給大舅母和二舅母各六個,外公外婆那里兩個老人也一共六個,由秦封送過去。 現在天熱,老年人胃口不好,清甜的水果他們能吃下些,不僅清熱還能潤肺止咳。 秋嬸午睡后也起了,謝栗也給了她三個梨,感動得秋嬸直道謝,要給主子跪下,被謝栗給攔住了。 原來秋嬸的女兒王小妞,就是嫁給了山腳下不遠處的秦柱的那個,成親后沒多久就懷孕了。 孕期本就難熬,孕吐加上苦夏,整個人瘦得很,吃不下什么東西,人都要瘦脫相了。 得了梨子的秋嬸征得謝栗同意后,請了半個時辰的假,用布包著梨子去山腳下看女兒去了。 希望女兒吃了梨子胃口能開些,這么瘦下去可怎么得了哦… 把該送的都送了后,籃子里還剩下十二個,也夠吃幾天了。 不是他手松,送出去一大半,是天熱水果放不住,留著也吃不完也壞了。 何況都是些長輩,哪有吃獨食的道理。 舅舅們兩家同住的這些日子里,兩個舅母沒少拿干魚、熏兔、風干雞出來改善伙食。 所以說起來他們并沒吃虧,兩家都是勤快人,平常也幫著干活。 謝栗分梨子時秦封去了趟堆放東西的倉庫,借著找東西的由頭從空間里拿了一些藥材出來。 藥材大多數是在府城買的,今天簽到還得了些藿香,正好趁著下午還沒去干活的時間熬一些解暑藥。 這解暑藥還是在華國時秦爺爺的老藥方子,每年夏天酷暑難耐時他都會熬煮上一鍋,分給村里人。 他們村年年都沒有中暑的人,可見效果之好。 用料也不復雜,十幾味藥材熬煮半個時辰就行。 唯一的缺點就是…… 熬藥的味道太濃,秦封就把泥爐搬到了橘子樹下,把火架起來就不用人守著燒火,這是村里人的獨有技能。 藥材依次下入陶罐,罐子里的水咕嚕咕嚕的沸騰起來,一股難以形容的味道溢出。 在時間和火候的作用下,陶罐里的水變成灰黑色… 知道秦封在熬藥,舅母們覺得這味道是有些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 熬煮了半個小時的解暑藥晾涼后,把藥材殘渣撈起來,剩下的裝起來就行。 等舅舅們睡醒時院子里的藥味已經散去了。 下午去上工得等到傍晚才回來,晌午吃了飯這會兒還沒消化完,吃又吃不下,不吃又餓。 最后給他們干活的這些人,都用荷包給裝了些rou干,又做了些干餅子,加上兩大罐子解暑湯。 rou干是前不久做,特意做得又干又辣,這樣保存時間久,干活的時候塞一塊吃了也有勁。 秦封還著意把他那一小罐子解暑藥帶上了,用背篼裝上往山下去。 送流民去縣衙的文青河和文青海兩兄弟,今天本是不用去干活的。 可他們兩看著家里的漢子都去了,也不想在家里呆著,文大舅見狀也沒說啥,讓他倆跟著就是。 他們走到山腳下遇到了其他干活的人,秦槐竟也在其中,看來他是和青河青海兩兄弟抱著一樣想法的。 有人的地方自然少不了閑話,哪怕是一群大老爺們,他們的八卦心也不弱。 見到秦槐,自然有人說起秦老根被趕出村一事。 昨天上午村長宣布了關于秦老根的處置,下午他就被小村長叫去做事,出村前他隱約感覺到可能見不到秦老根最后一面。 果然,在縣城住了一晚的他們天亮了才從縣里出發,到村里都晌午了。 秦老根是天亮之前出村,秦槐進村就有人和他說起秦老根一家三口已經不在村里的事。 剛開始聽見他還有些茫然,內心空曠,畢竟那是朝夕相處二十多年的家人。 不過沒一會兒他就看開了,斷親斷親,既然已經斷了,又何必再說什么父母親情呢。 多想無非就是庸人自擾,見不見最后一面又有什么關系呢? 秦老根難道還會留什么東西給他? 想通了的秦槐和妻子商議過后,也拎著新置辦不久的柴刀加入了挖水渠的隊伍中。 與其想那些天方夜譚的事,不如早點把水渠挖好,讓村里人都能有水喝。 第163章 旱災、比苦蒿還苦 下午四點的溫度比中午還高,經過半天太陽照耀的土地不僅硬邦邦的,光腳踩上去還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