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刀十六國 第485節
望著身邊的幾個兒子,都漸漸長大,不禁感嘆年華易逝,轉眼,自己就步入中年。 “宗室子弟,不可貪圖安逸,眼下大梁處處都要用人,你們幾個在尚武堂深造多年,父皇亦教誨多年,現在該你們為國家出力?!?/br> 老大李儀一臉畏懼之色。 有時候李躍甚至懷疑他不是自己種,文質彬彬的,繼承了其母辛氏的文弱,殺只雞都不敢。 其他幾個兒子倒還不錯,李攸、李倫、李侁、李儻都文武雙全。 其中李儻尤為出色,孔武有力,上了馬就如一陣風般,長槊、弓弩、刀劍上手就會,相貌也偏他的母親拓跋玉樹一些。 第六百四十五章 玄甲 “抓鬮決定,關中還是遼東,兩年后,有了政績或者軍功,父皇給你們封王!” “謝父皇!”幾個兒子躍躍欲試。 李躍讓盧青取來紙和筆,五個兒子,寫了三個遼東,兩個關中,揉成一團,撒在托盤中。 老大李儀第一個抓,但抓起來后立即一張苦瓜臉,不用問就知道是遼東。 “父……父皇……兒身體……一向不佳,不耐遼東苦寒……”李儀哭喪著臉道。 “你不耐苦寒,為何別人能忍受?” 越長大越像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李躍不知不覺就將他與辛粲聯想到一起。 李儀不敢爭辯,默不作聲。 老三李攸也抓了個遼東,不過神色正常許多。 李倫和李侁一人遼東,一人關中。 輪到李儻,卻拱手道:“兒臣愿代兄長去遼東從軍,征伐高句麗,為大梁開疆拓土!” 李躍奇道:“你不怕遼東苦寒?” “別人去得,兒臣自然去得?!崩顑戆逭镜墓P直。 李躍掃了一眼縮著脖子的李儀,心中一嘆,就他這樣子,還是算了,以后當個閑散宗室,安安穩穩過一生得了。 而且他的志向在書卷之間,讓他去遼東,的確強人所難。 每個皇子都精通殺人放火之道,對梁國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幸虧這么多年的不斷努力,老李家的子嗣還是枝繁葉茂,成器的孩子也不少,最近謝道韞肚子也有了動靜。 “準了!”李躍摸了摸李儻的后腦勺,身高體壯,深明大義,的確是個好苗子。 “父皇,兒臣請求入關中,聆聽王都督教誨?!碧永顑€拱手道。 “哦?”李躍略感驚訝。 這孩子倒也聰明,王猛什么人? 這時代的頂尖人物,出將入相,將來肯定左右大梁國勢之人。 李侁入關中,拜在王猛麾下,說不定將來會對太子之位造成一定的沖擊。 李儉橫插一腳,則避免了此事,同時還能加強與王猛之間的關系。 抓鬮是李躍臨時起意,沒有人暗中教唆,他能主動站出來,說明已經看出藏在底下的東西。 不枉李躍每次大朝議小朝議盡量帶上他,心中一陣寬慰,“馬上就是年底,不宜走動,明年開春吧?!?/br> 與王猛加強關系是聰明之舉。 “多謝父皇?!崩顑€學起了大人拱手一禮。 早立太子,就會早定下名分,斷了其他人的非分之想。 天下很大,開疆拓土不僅是將士們的事,也是他們的責任。 秋收之后,各種事情都來了。 拓跋什翼健的游騎又在燕山、陰山之北游蕩。 姚萇雖然擊退了苻雅,但最富庶的天水、隴右二郡被慕容垂占據,生存壓力極大,加上大旱的影響,羌人們餓紅了眼,四處劫掠,人自相食。 姚萇比苻堅還能忍,咬牙堅持著,入寇涼州。 不過他的末日也即將到來。 李躍下令王猛統帥薛強、魏山、慕容垂、苻雅以及關右豪強部曲,務必在今年徹底解決羌人問題。 姚萇這么吃下去,關右人口只會更少。 明年再休養一年,李躍就要用兵草原,解決拓跋什翼健,不然這人整天整天在陰山之北游蕩,百姓無法安生。 當然,最關鍵的是李躍看中拓跋什翼健百萬牲畜,以及幾十萬的人口。 中土到處都缺人和奴隸。 默默發展,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才能恢復西晉太康年間的規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漢武帝一般幾十萬人掃蕩草原,李躍辦不到。 但效仿大唐,以精銳突擊草原,還是能做到的。 秋收之后,李躍從黑云諸軍中抽調精銳,補充到玄甲營中。 玄甲營正式改為玄甲軍,一萬兩千騎兵的編制,裝備、戰馬、待遇皆最高規格。 山陽、滎陽兩大鐵坊日夜趕工,打造出來的明光甲、長槊、勁弩優先供應他們,環首刀都是百煉精品。 戰馬全都是雙蹬高鞍鐵馬掌。 沒有明光甲,先以其他精甲待之,以待日后補上,很多將領的裝備都比不上他們。 李躍望著面前的玄甲鐵騎,全身被甲胄覆蓋,只露出一雙眼睛在外面。 不過為了保證機動力,戰馬沒有披甲,純作為消耗品。 弄出這一支騎兵,李躍將府庫中的錢帛都砸在上面,但也僅僅湊出六千七百三十二騎。 一是裝備昂貴,戰馬難求。 二是對將士的要求實在太高。 訓練極其嚴苛,完全效仿草原人的習俗,在戰馬上吃喝拉撒,睡覺也要在馬上,必要時要能吃生rou,不畏嚴寒。 黑云軍中勇猛的人不少,但能做到這些的卻不多。 李躍每天還跟張蠔、劉牢之、諸葛侃、慕容令、苻紹等人商討戰法。 “陛下何必僅限于黑云軍中?燕人亦華夏苗裔,不畏苦寒,自幼長于馬上,臣愿奔赴遼東,招募合格勇士!”女婿慕容令慷慨道。 另一個女婿苻紹也不甘示弱,“氐族與華夏一脈相通,氐人最耐苦戰,臣愿赴關中,招募勇者?!?/br> 女婿等于半個兒子。 聯姻之后,果然態度都不一樣。 李躍思索了一陣,以后大戰不局限于中土,需要大量騎兵。 慕容鮮卑和氐人都算是華夏近親,這么多年主動漢化,完全就是自己人。 武王伐紂,西北羌人云集響應。 漢高祖還定三秦,大山中的賨人出兵相助。 漢武帝軍中有不少匈奴人,東漢與羌人大戰,西北很多羌人充當馬前卒,替大漢征討其他部落。 三國時期,魏軍中有非常多的烏桓人,蜀漢軍中有非常多的西南蠻族,吳軍中也有很多百越,全都忠心耿耿。 秦漢三國以來,夷族為華夏征戰早就是常例,服服帖帖,也忠心耿耿。 就連八王之亂時,司馬家的幾個王爺也瘋狂招募異族征戰,不過打著打著,這些異族忽然發現司馬家不過如此,干脆自己來…… 鮮卑、羌氐融入華夏是歷史趨勢。 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算異族,燕、秦、代國中都是諸族交融,包括前趙也是如此,劉淵還自稱劉邦后人,給劉禪都上了個“孝懷皇帝”…… 歷史往往就是如此吊詭,安史之亂,真正造反的核心力量其實不是胡人,而是河北人,反而平叛的唐軍里充斥了大量異族…… “不必拘泥于鮮卑、羌氐,但凡我華夏之苗裔,匈奴、烏桓、契丹,只要達到要求,皆可招募!”李躍大袖一揮。 想要華夏崛起,就必須籠絡住匈奴、鮮卑、羌、氐等華夏外圍部族。 第六百四十六章 出擊 熬了四個多月,合肥城紋絲不動。 就連壽春的黑云騎兵也退了回去,安安心心過日子去了,對桓溫“十五萬大軍”視而不見。 有時候桓溫也想搏一把,不計代價拿下合肥,打出個人樣給天下人看看。 不過被冷風一吹,瞬間清醒過來。 拿下合肥也沒什么用,后面還有一連串的重鎮等著他。 關鍵遷都洛陽之后,中原人心徹底背棄晉室。 很多豪強將江東使者拒之門外,就連桓溫老家譙郡龍亢的父老鄉親都不待見他。 “此番北伐已經攻陷東???,可謂大勝,梁國命不該絕,不如到此為止,以圖他日?”謝安這幾個月一直留在桓溫軍中。 整日飲酒品茗,談天說地,日子過得飛快,與桓溫關系增進不少。 這還是兩人第一次談論正事。 魏晉清談之風盛行,士族名流相遇,不談國事,不言民生,以治理國家、富國強兵為恥,專談老莊、周易等高雅之事、風流之舉。 “退兵?”桓溫頗為意動。 “大司馬前者勸降鄧遐,此人不為所動,合肥無望,久留此地,徒耗錢糧,士民怨聲載道?!敝x安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