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刀十六國 第472節
幽州公孫、田氏、牽氏與其他豪族、流民,從盧龍道北上,進入草原,襲擊草原部落,搶奪女人、奴隸、牲畜、財物,還在當地建造村寨和塢堡…… 這年頭為了生存,什么事都干得出。 李躍當年在黑云山也是如此。 幽州胡夏雜居,民風剽悍,說是避難,實則是一個宗族的人提著弓刀出去謀生,中土兩三百年的亂世,讓他們養成了殺人放火的習慣。 平時在中土就是半民半匪,在中土之外,沒有官府限制,更加肆無忌憚,爆發出強大的戰斗力。 他們在烏候秦水、樂水建立村寨,驅趕當地的契丹、庫莫奚部族,占領他們的草場。 讀著讀著,忽然腦海中靈光一閃,自己一直在思索如何徹底解決草原問題,靈感不就來了么? 漢匈大戰,轟轟烈烈,擊敗匈奴,又出現鮮卑,而歷史上鮮卑融入中原后,又出現柔然、突厥、回鶻、契丹、蒙古…… 朝廷出兵再多次都沒用,打贏了也占不住。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而這些流民順著河流往北殺,給李躍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草原雖然廣闊,但其命脈卻是河流。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水草。 只要以塢堡占據草原上的主要河流,就等于掐住了草原的命脈,游牧部族永無翻身之地。 果然,群眾的創造力是無限的。 旱災極大的影響了中原河北,百姓紛紛前往遼東和漠南避難,使得梁國對燕山以北以東區域的控制進一步增強。 從地域上,草原可以分為五部分,東部大鮮卑山,中部沙漠戈壁,南部漠南,西部金山,北部為漠北,縱橫萬里,疆域遼闊。 除了中部不適宜游牧,其他區域都是水草豐茂之地,還盛產金礦。 金山山脈崛起了突厥,漠北崛起了柔然、高車、丁零等部落,漠南從為匈奴人牧場。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鮮卑山區域,也就是后世的大興安嶺,鮮卑、契丹、蒙古等草原部族都在這片區域崛起。 一個優秀的將領必然精通地理,同樣,一個優秀的皇帝,對地緣有極深刻的認知。 無論古今,地緣都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為什么拓跋什翼健能像狗皮膏藥一樣貼著梁國?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大鮮卑山西面的草原。 騎兵隨時南下,隨時撤走。 李躍派大軍去草原狩獵,鮮卑人拔腿就跑,這么大的草原,梁軍騎兵很難尋到他們的蹤跡,找到了也是治標不治本。 “召常令君、崔宏、劉應太武殿議事?!崩钴S回頭看了一眼李儉,喊道,“儉兒隨朕一同商議國事?!?/br> 有些事還是早些培養為好,耳濡目染,總會開竅的。 “唯!”李儉掙脫崔言思的手,趕緊跑向李躍。 “慢些,別摔著?!贝扪运嫉挂沧R大體。 太武殿乃當年石虎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修建,氣勢磅礴,極盡奢華之能事。 李躍不用白不用。 “豪強宗族為非作歹……并非好事,臣建議嚴懲,殺一儆百,震懾國中不法之徒?!背樖莻鹘y士人,無法接受這種事情。 一旁的崔宏就聰明多了,若要殺一儆百,就不會大張旗鼓的召二人來商議。 “令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些人敢外出殺人放火,正說明他們極有開拓精神,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而且他們聚堡而居,控制水源,成為抵擋草原部落的第一道屏障,非但不能殺他們,還應重賞!憑什么草原就是他們的,寇可往,吾亦可往!” 古今中外,敢出去殺人放火的,都是這個民族的精英和狠人。 后世大航海時代,不就是這樣的人主導的么? 幸虧這時代華夏的血性還沒丟失,幾百年的亂世,讓他們精神、武力都無比強悍。 強大的時候不殺出去,難道要等弱小的時候別人殺進來么? “臣附議,這群暴……義民自己出去爭奪土地,攻打夷狄,皆忠義之輩,且不費朝廷一兵一卒一錢一粟,何樂而不為?”崔宏順著李躍的心意道。 這話說到點子上了,不費朝廷一兵一卒,就能開疆拓土,簡直是夢寐以求之事。 常煒斜了他一眼,“此例一開,只怕國中紛紛效仿?!?/br> “效仿有何不可?有人出去,就一定有人留下,有實力出去爭搶之人,大多是豪強和宗族,他們出去了,大梁豈非更加太平?朕意已決,在烏候秦水、樂水設立臨潢府,朝廷直轄,塢堡封督將,村寨封都尉?!?/br> 這些人留在中土也許不會殺人放火,但會用另一種方式巧取豪奪。 李躍心中一動,這個思路也可以用在大海上。 第六百二十七章 遷都 轉眼就是年底,河北的旱災仍未解除,干冷干冷的,沒見一片雪花。 關中也是如此,魏山的千余人連喝水都是問題,需要從河東輸送,以維持基本需求。 不過好在中原的旱災解除了,大雪紛飛,明年應該是個好年景。 別的都好說,唯獨水源越來越少,幾萬大軍回返鄴城,壓力陡然增大。 運河斷流,沒有漕運,糧食轉運開始艱難起來。 “河北大旱不知要持續到何時,供給困難,朕欲遷都洛陽,諸位如何?”李躍與常煒、崔宏商議。 照例讓太子李儉旁聽。 常煒沒開口,崔宏拱手道:“洛陽殘破,不堪為帝都,鄴城自羯趙以來便是國都,輕易遷都,只怕人心震動?!?/br> “震動?氐秦覆滅,北國行將一統,何人敢動?”李躍望著崔宏。 崔氏儼然成了大梁第一望族,在河北樹大根深,盤根錯節,自然不希望遷都洛陽。 “遷都之事,利國利民,臣以為可行,洛陽居天下之中,左控關東,右挾關中,北抵并代,南俯荊揚,四方有事,大軍水路并進,旬日可定也?!背標妓饕环蠊笆值?。 都城一般都要控制盡量多的地域板塊,鄴城離關中、荊揚太遠。 “朕去過洛陽,宮殿都是現成的,略微修葺一番就能用?!?/br> 李躍原本想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不過這場旱災看不到盡頭,鄴城飲水困難,遲早都是要走的,干脆借著攻滅氐秦的武功一步到位。 理由、契機、時機全都有了,拖延下去,反而夜長夢多。 而且鄴城也沒多少百姓,只剩下黑云軍家眷,遷徙起來也方便。 崔宏掃了一眼常煒,又小心翼翼的看了看李躍,“將士們的分田皆在鄴中……貿然遷徙,只怕將士們會有所不滿?!?/br> 李躍倒是沒想到這一層。 遷都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須平衡好。 誰知常煒笑了一聲,“今歲鄴中大旱,赤地千里,將士們的封田盡數荒廢,洛中良田萬頃,北有河內,西有河東,南有南陽,東有潁川,難道還怕沒田分給將士?” 崔宏雖然聰慧,但姜還是老的辣,常煒當年便是李農、冉閔麾下的重要謀士,這幾年雖坐鎮尚書臺,智謀不減當年,幾句話就讓崔宏啞口無言。 表面上是皇帝向兩個臣子問策,實則是三股勢力在角力。 李躍代表皇權,崔宏代表河北士族豪強,常煒代表勛舊。 在遷都一事上,勛貴利益跟皇帝是一致的。 李儉睜大眼睛,望了望李躍,又看看舅舅崔宏,滿眼迷惑之色。 “不錯,洛中可不止一座洛陽城,加上河東與河內,足矣給將士們封田?!?/br> 換做其他時節,或許有些難度,但眼下大旱,鄴城周圍的田地顆粒無收,看這架勢,明年估計還是旱災,遷都洛陽,恰恰照顧到將士們的利益。 洛中、河內、河東、南陽、潁川水土肥沃,都是糧倉之地。 “臣附議?!贝藓曛罒o可更改,只得同意。 “那就事不宜遲,尚書臺審議此事,制定搬遷事宜,三日后宣之于朝?!?/br> 河北的旱災刻不容緩,幾十萬人窩在鄴城缺水喝,是一件無比可怕的事。 還有李躍這么多年積累的十余萬匹戰馬,比人還金貴,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它們渴死。 兩人散去,李儉才問道:“父皇要遷都,一聲令下即可,為何要詢問他們?” 李躍正色道:“皇帝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做任何事都要得到大臣們的支持,方能推行下去,比如此次遷都,如果沒有這場大旱,會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百姓在這里生活了幾代人,他們愿意遷徙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嗎?將士們的封田也在鄴城周圍,誰愿意重新分?士族根基在河北,去了洛陽,他們實力會受到影響,士族、勛舊、將士、百姓各種利益盤根錯節,再加上有心之人暗中使壞,好事也會變成壞事?!?/br> 皇權的運行都是有規則的,不能肆意妄為。 這也是李躍一直給他灌輸的觀念。 “兒臣明白了,做任何事都需要考慮周到,要顧及各種勢力的利益,如此方能上下相安?!崩顑€點點頭。 “不錯?!崩钴S“老”懷大慰,這么成長下去,未來可期,“今日到此為止,去休息吧,一張一弛,文武之道?!?/br> 無論是皇帝和太子,首先是人,需要健全而獨立的人格。 未來的路終究要靠他自己走。 “謝父皇?!崩顑€拱手一禮,歡歡喜喜的去了。 李躍揉了揉額頭,準備去后宮做做工作,為大梁的人口出出力,十幾個兒女還是太少了。 姚弋仲四十二個兒子,慕容家、苻家、拓跋家都是一大群。 剛一起身,就看到盧青急匆匆的趕來,“陛下,漢中宣稱歸順晉室!” “嗯?”李躍一愣,苻方這廝有些看不清形勢。 劉應去游說漢中,看來還是晚了一步。 “細作傳回的消息,苻方是被部將梁成、強德、強宏挾持,桓溫派朱序、周楚率兵一萬,自蜀中入漢中?!?/br> 梁平老、強汪都戰死太原,梁氏、強氏與大梁不共戴天。 江東那邊,周楚正是老將周撫之子,在樊城一戰中陣亡,也是有深仇大恨。 江東這么多年還是老路子,刺史的兒子,終究是刺史,將軍的兒子,也遲早是將軍,周將都幾代人為將了。 其實朱序也是,其父朱燾曾任益州刺史。 江東的官職都快形成家族壟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