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刀十六國 第409節
“此事無需驚慌,大司馬北伐大敗,今行廢立之事,必不得人心,響應者,皆畏其勢而已,當年王敦、蘇峻權勢還在大司馬之上,盤踞建康,挾天子而號令江東,卻難逃覆滅之厄,廢立與篡位,遠隔千里,可徐徐圖之矣,只要大司馬不洗脫北伐大敗之恥,便不可能成事?!?/br> 謝安說話慢悠悠的,卻令在場之人心中安定不少。 桓溫兩次北伐大敗而歸,之所以還能占據高位,一方面是荊襄根基仍在,另一方面則是桓溫的庚戌土斷、抑制豪強等等政策,深得人心。 但無論如何深得人心,沒有王謝等大士族同意,桓溫很難邁出最后一步。 王彪之拱手道:“桓溫既行廢立之事,不妨將其留在建康,暗奪其根基!” 桓溫跟當年王敦、蘇峻最大的不同便是從不入京,牢牢掌控長江上游的荊襄,讓江東士族不敢輕動。 若是借此次廢立之事將桓溫與荊襄隔開,桓溫最大的優勢也就去了。 “吾這就請示太后,令桓溫攝政、進封丞相!”司馬昱松了一口氣,有王謝兩家在背后撐著,壓力大減。 王坦之拱手道:“不可,大司馬做大事而惜名,可以大義名聲制之,尊其為輔政,效諸葛武侯,文獻公之舊事?!?/br> 文獻公乃王氏先祖王導,江左百年之業皆賴其謀。 而桓溫身為名士,最仰慕的兩人一是孤身抗胡的劉琨,常自比劉琨,二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武侯,平蜀之后,尋訪蜀中老吏,求問武侯之故事。 王坦之此謀相當于以虛名束縛桓溫手腳。 而桓溫一向以名士自居,愛惜名聲。 “盛德絕倫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朝廷能有文度輔佐,可無憂矣!”司馬昱徹底放心了。 王坦之早年與郗超齊名,謀略自然不差。 “報瑯琊王,大司馬前鋒已至新亭,設宴邀王尚書、謝侍中一敘?!钡钔庥修蚶敉▊鞯?。 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 新亭因王導這句話,而留下“楚囚相對”之典故,從東晉至唐宋,成為文人墨客聚會之地。 桓溫選此地設宴,也算別有用心。 這兩年王坦之、謝安名聲大噪,成為江東的中流砥柱,桓溫不邀請別人,獨邀二人,顯然是不懷好意。 “宴無好宴,人無好人,不去也罷!”司馬昱怎可舍棄左膀右臂? 桓溫就算不殺二人,軟禁在身邊,也夠司馬昱頭疼的。 “桓溫誅除庾氏、殷氏,廢黜武陵王,此行兇多吉少,可稱病不出?!蓖醣胫膊辉付朔鸽U。 王謝兩家幾代聯姻,互相之間都是親戚。 就連桓溫也是司馬家的女婿…… 眾人臉色俱是一變,唯有謝安神色不不變,“晉祚存亡,在此一行,江東絕不可內亂,大司馬設宴,不可不去?!?/br> 一句話就點出了要害。 不去就是膽怯,桓溫會索取更多。 第五百四十章 名士 新亭南去建康十二里,有崗突然起于丘墟垅塹中,其勢回環險阻,意古之為壁壘者。 為建康宮城之門戶,瀕臨長江,位置險要,扼守西南進出之咽喉。 地勢高峻,且山頂開闊,可容數千人。 山頂正中有一石亭,便是大名鼎鼎的新亭,向北可觀浩浩長江,向東可見巍峨青山中錯落的宮闕。 建康官吏名士閑暇時多聚于此間,北望山河,喟然一嘆。 桓溫設步障十余里,從山下一直蔓延到山頂。 甲兵環繞,殺氣騰騰。 謝安與王坦之率一眾扈從、名士至新亭,不少人戰戰兢兢,汗流浹背。 連王坦之都汗流沾衣,奏事的手版拿倒了而不自知。 至此新亭再添“倒執手版”之典故。 所有人不知不覺的落在謝安身后。 桓溫負手而立,冷眼望著這群又愛又憎的江東士族和名士,曾幾何時,他也是其中一員,與很多人都有過交情。 不過在族滅庾氏、殷氏之后,眾人對他的態度就變了。 仿佛老鼠見到貓一樣。 只有謝安猶如鶴立雞群一般,依舊從容自若。 一陣山風襲來,掀起步障一角,露出后面的甲士,眾人越發驚惶。 桓溫笑道:“能與江左群賢一晤,殊為不易,亭中備有美酒,諸位當痛飲之?!?/br> “大司馬多禮了?!敝x安神色不變,入亭而坐。 王坦之一臉冷冷汗。 郗超冷眼旁觀,對這個與自己齊名之人不屑一顧,反而對謝安生出了些敬意。 二人一對比,誰是真名士一目了然。 “吾欲立新君,不知二位意下如何?”桓溫一上來就鋒芒畢露。 二人若是同意,等于桓溫同謀。 若不同意,今日只怕難以走出此間。 謝安自斟一杯酒,“大司馬心意已決,何須問我等?霍光廢昌邑王而立漢宣,遂成昭宣中興,大司馬若能中興晉室,必流芳百世?!?/br> 霍光雖成就了大漢,但霍氏下場卻不好。 謝安不提伊尹,獨提霍光,自然是在暗示。 “安石大才也,不若輔佐于吾,一同中興晉室如何?有安石之助,昭宣中興何足掛齒?”桓溫老毛病又犯了,關鍵時候起了愛才之心。 這不是他第一次招攬謝安。 一旁的郗超連使眼色,桓溫卻恍若未知。 謝安拱手一禮,“安在朝中,亦能助大司馬中興晉室?!?/br> 桓溫眉頭一皺,亭中寒意大起,布障外殺氣如風。 扈從們瑟瑟發抖。 死在桓溫刀下的人絕不算少,真要動手,誰也沒辦法,建康朝廷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連司馬家的宗室都被桓溫廢了,更不用說謝安和王坦之。 謝安端起酒杯,遙敬桓溫,然后一飲而盡,笑道:“此酒入喉香綿,卻年份不足,少了些醇厚,若是再封存兩年,必為一代佳釀?!?/br> 說的是酒,同樣也在說人,以及眼下之事。 謝安借酒點出桓溫時機不對。 桓溫早年也混跡江左名士圈層,自然聽得懂謝安的弦外之音,桓溫缺的東西太多了,北伐失敗,是他抹不去的污點。 有這個污點在,他就無法挺直腰桿,理直氣壯。 “此酒既然上宴,當速飲之?!臂才郧脗葥舻膩砹艘痪?。 都到這份上了,也別管時機對不對,先把事辦了。 桓溫滿臉猶豫之色。 謝安名滿天下,死在他手上,又是一大污點…… “嘉賓錯矣,治大國若烹小鮮,時機、火候不到,酒宴皆不入味矣?!敝x安平緩的語氣更有說服力。 “哈哈哈,安石知吾心也!”桓溫雙眉舒展開。 “大司馬……”郗超急道。 卻被桓溫一揮手,打斷了后面的話,“今日只為飲宴,憑吊先賢?!?/br> “明公胸懷四海,安佩服之至?!敝x安拱手,話鋒一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后置人?” 不知不覺間,謝安的稱呼就變了。 只有下屬對上位者才以“明公”稱之,既顯親切,又表臣服之意。 謝安幾乎每句話都切中了桓溫的心防,緩緩哈哈大笑,“正自不能不爾耳?!?/br> 大手一揮,伏兵盡去。 郗超兩眼一黑,干脆沉默不語。 伏兵去了,殺意也就消失了。 在座名士仿佛蘇醒了一般,各種阿諛奉承歌功頌德,氣氛頓時熱烈起來。 一場無形危機就此化解…… 鄴城,苻堅退兵后,兩邊再度陷入平靜之中。 這一戰算是徹底撕破臉皮,李躍下詔責問。 苻堅連回都不回了,跟兩年前什么事都上表稟報的態度大相徑庭。 一心在關中屯墾土地,訓練士卒,打造軍械,為即將到來的大戰作準備。 新設置了蕭關護軍、姑臧護軍,防備黑云軍從河套南下。 如今形勢,王猛四萬大軍鎮太原,高云八千騎鎮河套,魏山一萬黑云精銳防守安邑,徐成一萬步騎鎮南陽,對關中形成半包圍之勢。 “河套只能作偏師襲擾,不能為主力,數萬大軍轉道于此,糧草補給艱難,絕非上策!” 銅雀臺中,梁國權力核心的幾人爭論著破秦之策。 苻堅已經加固了涼州、隴東的防御。 一旦梁軍從河套南下,就會面臨蕭關護軍、姑臧護軍的夾擊。 東函谷,南崤武,西散關,北蕭關,群關環繞,是為關中。 如今看來,苻堅的護軍之制頗有可取之處,至少在防御上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