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節
書迷正在閱讀:徒弟反了天、普通人,每天都在修羅場蹦迪、少年、雙頂流竟然是死對頭、惡女將醒、瘋批病嬌強撩!小奶狐宿主哭唧唧、仇獵校園(高H 復仇)、漂亮NPC在無限流里挖魚塘、漂亮咸魚被邪神看上之后[無限]、廢土文里當領主
此界九重仙號稱仙境一重,隔一重天,但在九洲,天仙九重,乃是道果打摩的變化,沒有如此強硬性的力量差距。 太一門的掌門是天仙九重境界,其他脈的道主也都是九重天仙境界,其道場居于太一洪陽天之中,有一百零八座仙山,每山都有自己的洞天秘境。 淵素微微感應,便察覺到了其中的“仙氣”,與九洲有本質上的不同,九洲的仙氣,乃是先天元炁,轉化的仙體,乃是先天道體。 而這里的仙氣,帶著濃烈的個人烙印氣息,似乎是那位“玄黃道君”的氣息。 季靈子他們習以為常,并沒有感覺到奇怪,但淵素卻察覺到了不對勁,起碼在九洲他沒有這樣的感覺。 太一掌教是為太一真人面容威嚴,不茍言笑,于仙界之中,其執掌災難全包圍,負責給三千中千世界,降臨災難責罰,非同一般。 見到淵素,即道:“太華道主,我們終于見面了?!?/br> 淵素真人呵呵一笑:“我非道主,乃九洲大千世界,如今的混沌地仙大世界仙道太華山掌教真人?!?/br> 太一門主面無表情:“據本門主得知,你太華仙門,于九洲地位并不算高,不若歸附我太一仙門,亦可壯大?!?/br> 淵素面色一冷:“我自以為玄黃大世界太一門請我而來,乃是為了參悟仙經,沒想到心生吞并之念?!?/br> “太華本就是太一門脫離的一部分,應該回來了,九洲大世界神道治世,非仙道宏達之界,歸我玄黃大世界,并非合并,只是認祖歸宗,我部仙經,依然可以由你帶回,傳入九洲大世界?!?/br> 太一真人要的只是名,然名器不可輕易放棄。 淵素真人面色依舊不肯放松,其余八道道脈的道主譏笑道:“當初太華道主,離開玄黃大世界,追隨所謂神道帝君,然而如今所傳后人,連天仙九重都沒有?!?/br> 隨即便要給淵素來一個下馬威:“在下太素道主,太素真人,請閣下賜教!” 太素真人是個年輕女冠模樣,手持拂塵,周身大素仙光環繞,太素之光,能分解一應物質為太素之氣,即一團白氣。 淵素真人雖不畏懼,但只暗暗考量:“此太一門怎么如此不修身,不養性,純以神通道法斗狠,氣焰囂張,不若修士,五毒三癡,具在表相,比我門下金丹修士的心性還不如,難道此界修行,不參悟大道,不考慮功德么?” 第691章 永恒之爐 不過斗法神通而已,淵素真人倒是不怕這高了兩重天的太素真人。 只是覺得此界仙氣太過于詭異,若是損耗自身,為其沾染,或許有什么后患。 況且自己是因為效定仙經,所以前來,獨身一人,若是敗了,只怕會更為處境不佳,打贏了,說不得就有下一個。 不若以唇槍舌劍,論道一番。 “吾遠來是客,況且,吾乃九洲天庭之臣,身具天庭冊封的一品之職,主掌管天下男仙,算是使者,使者辱,則天庭辱,汝等莫非想要九洲天庭攻打玄黃大世界?” “上一個如此囂張的世界,是太微大世界,已經隕落了五位天君級數強者,還請閣下三思?!?/br> 太一門主太一真人皮笑rou不笑:“太素,莫要無禮?!彪S即道:“我玄黃大世界一貫如此,以實力論資輩,道友祖師乃是我太一門太華一道的道主,我等并無是非心,只是想要歸一心切,既然道友不愿意比試一二,不若到洞天之上,為我等宣講大法,于九洲大世界,神道治世之下,仙道境界如何劃分,如何修持?” 淵素真人這才道:“如此上佳,道友早該如此?!?/br> 心中卻暗暗道,此太一,行事如同魔道,霸道無比,原先天庭指責我等修仙者猶如仙道蝗蟲,我還暗暗腹誹,想來古代修行者,未經教化,自是如此野蠻。 到了洞天之上,卻見一尊金黃色,帶著無量圣光的煉丹爐,橫立在八座火山之中,八座火山各自噴出一條氣息不輸天仙九重的火龍,加熱那爐子,但那爐子卻一點動靜也無。 “此寶,即我玄黃大世界的鎮界之寶,永恒之爐!”太一掌門炫耀道:“此寶凝固永恒大道真意,傳自永恒不滅宇宙,能煉就大道九轉金丹,一粒金丹服下,可令天仙一重,立地拔升至于天仙九重,玄黃道君曾經以之煉化三十三天至寶,演化我玄黃大世界三十三重天境!如今于我太一門保管,九洲可有重寶,可以比擬?” 淵素真人看著此爐,驚疑不定,永恒之寶,他九洲確實沒有看過過,只見過上品先天靈寶,至于什么極品先天靈寶,先天至寶,只有創世父神才有。 不過創世父神開辟了太恒定宇之天,那重天境似乎便是永恒不定之界。 不過跟他們爭這個,沒有意義,即便是玄黃道君,與媧皇娘娘也不過平起平坐,而這樣的,九洲有好幾個。 “沒有,至少我太華山門,沒有這種寶物?!睖Y素真人搖搖頭。 于是太一諸仙人都滿意笑了起來:“哈哈,若是太華道主愿意承認是我太一支脈,可以在此永恒之爐之中修煉,汲取造化,修持到天仙九重境界,自可知道此寶的好處?!?/br> 淵素只聽聞道果琢磨,然而此中天仙,似乎沒有聽聞道果之物,都是法力堆砌。 為了驗證所想,淵素仔細感應了一些低級弟子,大概天仙三四重氣勢的模樣,只感應到空有仙體,仙家法力,內里根本沒有道果,有的只是一顆神通果,即由自身修煉神通凝聚的模仿道果的存在。 這些神通果,都以“五行大遁”為基礎,夾雜其他,多的幾百個神通,少的也有十幾個。 神通果中,并沒有自己的道法感悟。 淵素真人當即便知曉,此永恒之爐,必然是一件時間之寶,可以助人快速修成神通,神通越多,境界越高,法力越強。 如此詭異情況,淵素真人自是越發警惕。 好在太一門見狀,只以為淵素是被永恒之爐給震撼到了,只笑笑,便將人請到了“仙藥園”。 只見著一株株仙藥,各有形態,如鳳凰一般的花,如龍一般的樹,好似那骷髏一般的菩提,這些仙藥都透著極為危險的氣息,仿佛本身就擁有莫大的神通一般。 “這些就是煉制九轉金丹的材料,聽聞你們太華有一株延壽的蟠桃,你看看和這株不死蟠桃相比如何?” 卻見有一虬枝古樹,攏共沒幾片葉子,上面結著七八個桃子,每個桃子,都大如人頭。 “這不死蟠桃,乃是煉制不死仙藥的主材料,服之,殺之不死,鎮之不滅,當初你太華祖師便是折了一枝吧?!?/br> “不,我太華蟠桃,乃是自混沌之中獲得一截樹樁,用心培育而成,和此不死桃,一點也不像?!?/br> 說罷淵素真人拿出一個蟠桃,與不死蟠桃做對比。 那太一掌教并不當回事:“想來是退化了,我們這不死蟠桃,便是那靈修教主,都稱贊有加?!?/br> 那太一掌教隨后又帶著淵素真人參觀了種種不可思議之奇跡,只為了看到淵素臉上的震撼之色。 淵素也是識時務者為俊杰,十分配合,這個九洲沒有,那個九洲沒有,也確實沒有,畢竟天地法則不一樣,沒什么好辯的,只當哄傻子罷。 如此招待了七八日,見淵素還是沒有打算加入太一門的想法,太一掌教這才跟著其他道主道:“想來他思想已經被神道馴化,不得逍遙之念,我們已經給他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只要他幫我們補齊太華五龍捧圣仙經部分,放他回去,待本掌教成就天君境界,他自然會靠上來?!?/br> 如此才各脈道主,同淵素真人認真起來,進入了永恒之爐的內部空間,開始校定仙經。 太一門的十部仙經,乃是玄黃道君的十位弟子各自傳下,有混元,有陰陽,有三才,四象,五行八卦,九宮等等。 仙經各自由金書玉頁記錄,上面道韻非凡,文字皆八角垂芒。 淵素真人這才將帶來的最初版本的《太華五龍捧圣仙經》拿出,果然是一套。 只見十頁金書玉頁,在空中合成一卷折疊仙經,上書文字《先天五太鴻蒙大道經》。 諸脈道主隨即表露出神通道果,照應仙經,所見全是一種種仙術排列組合。 排名第一的乃是《大命運術》。 然而所見諸脈道主,頭上命運絲線,都如傀儡,被不可見cao控,甚至還想cao控到淵素頭上。 淵素搖動本命靈寶,太上道德金鐘,這件道德之寶,是太華集教化而煉,有護持本命之功,將命運絲線給抵擋在外,不得系入命格。 但同時,淵素真人再次感應到了一股莫大的目光注意降臨到身邊,不由一陣毛骨悚然。 然而其他道主一點感應都沒有,只詫異道:“你難道修持的不是太華五龍捧圣仙經么?怎么不將道果展露出來?” 淵素只道:“這是古法仙經,早不適應我九洲了,我并非修持此法,來此校定仙經,乃是為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過……” 淵素真人自身也修持了不少神通,或者天罡,或者地煞,將這些神通提煉出來,化作神通種子,約莫三四十種,以五行為核心,凝聚出一枚此界的“神通果”來。 太一道脈觀之,不由嬉笑:“怎么都是些外道神通,不是三千大道神通,大道神通,即通大道,這些外道神通,不通大道,難為你修持到如今境界了?!?/br> 淵素真人笑笑:“所以希望能在太一門多修持幾種神通?!?/br> “只要你配合我們校定仙經,除卻大命運術,大宿命術,大因果術,大祝福術,大愿望術,大災難術,其余神通,可以教授你十道,甚至直接用修煉好的神通種子,傳授與你,叫你帶回九洲去,這神通種子,可是我玄黃大世界硬通貨,多少人想要求一枚而不得,直通大道也!” 淵素暗暗道:我是外道,我看你們才淪為外道。 他已經略有感應,只怕所謂三千大道神通,都是鏈接著那位玄黃道君,這些人修持的神通果,都是在為這位玄黃道君,提供感悟,他欲將大道三千,化作神通三千,只是自身能力不足,于是系于玄黃大世界一應眾生。 第692章 校定完畢 淵素真人在九洲修持了不知道多少年,才修成了三四十種神通,但這些天仙九重的道主們,每個都至少修成了百十種神通,多的有七八百種。 映照著這仙經上,于每個人心頭反饋都是不同。 此經名為《先天五太鴻蒙經》。 隱隱有先天五太魔神,自經文之中被創造出來,這魔神汲取了神通氣息,完善自身,隱隱有以太一為圣,吞合其他四太,既濟成華,摶成一炁。 不過太華十太,乃是先天五太之中,又生出了先天五太。 乃是“歧路”,即先天五顯,先天五隱。 然而魔神氣韻,并不相容,反而生出種種猙獰之相。 淵素真人感應其中仙經道韻,并非神祇神圣,五太之道,而是類佛,類魔,類道,類妖,類神,五類大族,將那魔神化作了一五面十臂人身龍尾,的巨大魔怪法相,法相背后,有擎天巨樹,樹上垂垂三千世界相。 越感應,越心驚,自身的道果竟然有不可思議的突變的想法,唯有靜心鎮壓,免得道果誕生自己的意志,將自家取而代之。 命運絲線繼續侵蝕,好在道德金鐘將他罩住。 “此玄黃道君,十分邪門,只怕是魔道根基成就,兼修了道經,妖經,佛經,神道?!?/br> 不同流派的根基,硬生生的被他融合在了一起,化作道果,融入先天五太之中。 淵素真人只想逃出此大世界…… 不過仙經沒有校定完成,他亦無機會離開,他甚至隔絕周身氣韻,不敢汲取此界一應元炁,哪怕十日之后,第一次仙經校定完畢,太一門主將恢復神思智慧的“道丹”遞給淵素真人,他亦不敢服用,只用自家帶來的九洲仙丹,仙果,慢慢恢復。 此舉并沒有引起奇怪,太一門主只覺得淵素是假清高。 校定完仙經后,諸道主便開始拿出新的金書玉頁,將各自感悟,在論道討論之中,一點一點推演,一人一句,不過淵素真人看他們推演出來的,似乎也不是什么修煉功法,道果序列排列組合,反而是一種神道組合。 以大命運術為核心,作為總綱,容納三千種神通,從而晉升到仙君境界,三千種神通,每每數種神通,組合成一種仙術,數種仙術,組合成一種大仙術。 如此堆砌,似乎煉寶的寶禁,又似乎布陣的陣套陣,反正不似道君級數的道果。 倒是淵素真人,從中領悟到了一些不同的,以九洲法則錨定仙經,進行推演,似乎有更深沉的奧秘,但偏偏淵素的境界不足,如果天仙九重,似乎就能勘破朦朧。 這股想要在此方世界突破的念頭再次被淵素真人壓了下來。 等著淵素真人說法感悟之時,他也盡量以神通感悟為主,并不暴露自己看到了不同的東西。 如此第一次校定,即定下了“神通十重”的修行次第。 至于此前的“rou身十重”,則并不在仙經境界之中。 第二次校定仙經,則開始了“長生十重”的校定。 長生十重,第一重便是“萬壽境”,即壽比萬古,而在九洲,元神境界并不能萬壽,必須渡劫,哪怕是散仙,才能突破桎梏,但此界,并沒有如此規矩。 九洲世界,壽元越長者,占據元炁越多,若無貢獻,必有天劫催發,此界中似乎資源無限,并不用擔心天地本源枯竭的問題,故而不成仙道者,萬壽,十萬壽者,都比比皆是。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