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節
書迷正在閱讀:徒弟反了天、普通人,每天都在修羅場蹦迪、少年、雙頂流竟然是死對頭、惡女將醒、瘋批病嬌強撩!小奶狐宿主哭唧唧、仇獵校園(高H 復仇)、漂亮NPC在無限流里挖魚塘、漂亮咸魚被邪神看上之后[無限]、廢土文里當領主
因此: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又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得:道乃“天地母”。 因此黃天的道果,要整合天地二權柄,以觸摸“大道”。 雖然看起來解釋得很為牽強,但這就是正確答案。 黃天從感悟之中出來,天之權柄包羅萬象,如果以萬象出發,那就需要大量時間,大量精力。 但萬象歸一,所以黃天只要抓住了那個“一”,就可以參悟天之道,而且容易得多。 天之道,黃天其實也參悟過的,那時候在小千世界當“伏羲”,便得了一個“天皇”果位,后來黃天證道先天陽神,也可以選擇此條道路,但黃天沒有選,害怕成為伏羲的分身。 而伏羲走的,正是天之道,伏羲演八卦,八卦就是伏羲眼中的“天地運行”的道理。 而黃天在小千世界留下三卦,復卦,恒卦,無妄卦,三卦雖然令黃天參悟的是命運,但本質還是天地的運行規律,只是命運,也是遵循這規律而運行的。 也就是黃天參悟命運之中四大要素之中“因、勢、利、導”之中的勢,是為天地大勢,逆不可擋,唯有順應。 如春耕而秋收,若選擇秋種春收,便是屬于逆天地之勢。當然,有大棚另外說。 所以,黃天需要以命運升華作“天”,其實是升華作“道”,這個天,不只是天,是天地一體,不能單獨列出。 有地的概念才有天的概念,有天的概念,自然也就有了地的概念。 便是黃天腦后神光之后的盤古,運出一斧頭,也是天地初判,陰陽既分,清升為天,濁降為地。 是以天地為太極,大道為“無極”,道為“天地母”,故“無極演太極”。 如此說來,黃天要參悟的方向,其實就是“無極珠”的“無極大道”。 也就是所謂的“元始”大道,證就的也為“元始無極果位”,是極為尊貴的先天神祇果位。 黃天一時間通明,卻冷汗不止,暗暗道:“難道我沒有成伏羲的分身,如今卻要變成元始天尊的分身了么?” 但又仔細一想:若真以元始的位格,早就已經是至高了,不至于還要分念從我這個苦逼樣子修行。 當下又放下心來:“或許就是元始道統,之前玄元子的虛皇觀傳自天真皇人,天真皇人又是元始座下,我又在玄元子夢中拜入了虛皇觀,連自身先天跟腳也成了前古永恒不滅宇宙遺民?!?/br> 又暗暗道:若真是這位天尊老爺,我便是舔他的腳趾縫都是高攀了,只有抱大腿的份,哪里有嫌棄的理? 又念念:玄元子師兄,似乎從夢境中清醒過來,不知道瘋病治好了沒有。 黃天收束念頭,神色之間,多了一些變化,腦后神光不再只是黃色,而是多了一些清白之光,好像是黎明時候,天盡頭的一抹魚肚白。 又好像混沌初開,天地之間的第一道光。 不過這也只是神韻變化,畢竟黃天得了龜蛇二將的先天陰陽道韻,如今有感,逆推無極,卻也有些粗淺的理念。 槐蔭仙子見黃天醒來,連忙道:“那大德皇帝果然心中不服天大,地大,只認為王最大,他最大,若非神主早有遠見,只怕這次就要推翻我們了?!?/br> 黃天笑笑:“人力有時盡,他自認王大,可能大得過道?” 槐蔭笑了:“自是大不過了?!?/br> “且看他祭祀天地吧!”黃天鼓動昊天元炁,打算修改天條律令,以應對即將來到的世界升格。 世界升格,黃天也是第一次,之前中千世界是修補,小千世界是開辟,而擁有完整文明的世界升格,卻屬于中段,其中先天余炁早已經耗盡,幾乎都是后天之物。 如今晉升,自又能激發出先天之炁來,如同七老八十的練氣修士,突破到筑基,多了一兩個甲子壽元,生命本源增多,模樣又變年輕,軟趴趴又可以硬邦邦了。 而世界一晉升,自然有許多修士,得益,其中主持祭祀的這個劉蟒說不得就會獲得大量天地本源。 黃天提前編寫天條,便是要設立一個空間,將宣泄的天地本源,瀉入這個空間之中,也就是所謂的仙界。 仙氣就是先天元炁,仙界便是充斥先天元炁的世界,雖然是中千世界級別的先天元炁,比大千世界落了一級,但也十分不錯了。 黃天將黃天山脈的幾株先天靈根都提前放入了這處空間,又令黃月潛入了這座“中央黃素神山”的地脈,等待世界晉升,就一舉成就大地祖脈,從騰蛇,變成地脈真龍,來一手困龍升天。 原本先天神祇的氣數是給劉蟒的,將其晉升玄陽上帝果位,也算先天神祇了。 但現在黃天攔截,他做不成玄陽上帝,這先天氣數便分了出來,黃天給了槐蔭,但槐蔭境界不夠,不能獨占氣數,便又有了黃星黃辰兩個。 至于原本傳下道統的一眾,雖然自家道統沒能成為主流爭霸,但也留下了印記,自也會活獲得一些氣運,就是吳巳,李長庚他們。 而先天法寶的氣數,黃天微微一念,將自家剛剛得的杏黃旗,還有碧波大仙的水光旗,乃至于先天三才門戶,占了氣數,看看能不能提升幾道寶禁。 第459章 世界晉升 祭天儀式開始。 三公請圣天子祭祀天地,因而諫言:“臣聞,惟天子得祭天,而祭天必于高邱,古之制也。今登黃素之山,此山,天神之所,嘉符瑞應,尤可征不誣也。所建九層之臺,祭天以陳功德,開萬世不易基業!” “陛下圣元龍興,肇基八州,遂建大德以臨天下。今衣冠尚質,牲品尚純,帝后[親]之,宗戚助祭,報本反始之意,可謂出于至誠者矣?!?/br> “至天造之始,東征西伐,禮文之事,固未暇遑,時天下甫定,當祭昊天后土?!?/br> 劉蟒早已經換上了祭祀用的大禮朝服,持祭祀所用之玉器。 太常早已經準備好了雅樂,輦歌工舞節與樂器,陳列在祭壇兩邊,只見祭祀之巫舞,有數百,戴著高冠,覆面,面具各色,乃上古圣朝之百官,有龍官,鳥官,春官,夏官,火官,水官……皆披著羽衣,持著各類法器。 黃天可見,祭祀巫舞,溝通百靈,天地本源青睞,如火官,便得火德,水官便得水德,雖未降臨巫禱告身,卻臨王朝,只待運朝成,便可法則合位,成就運朝,世界也可以人道文明為推手,晉升中千,擴大疆土,強大本源,分理出陰陽兩界,甚至天界,是為三界。 隨后便是各種禮樂之器,雅樂祭祀,多用編鐘,玉磬,金石之音清且正,少用絲竹之音,絲竹靡靡,邪音也,不符合天地祭祀之儀軌。 但只兩音實在寒酸。因此言,邪不勝正,有正音領之,絲竹必從,因此又多了,笛、簫、篪、塤、巢笙,等樂器。 已經算是大合奏了。 黃天聽著祭祀的音樂,自也有一股莫大的意志隨著聲樂降臨,那是天地本來的泛意志,等待著祭祀享用。 而祭祀音樂其實影響最大的還是人,這些文武百官,見了那巫舞,聞了雅樂,只覺得汗毛豎起,山風吹過脊背,仿佛有天地之神,真的注視此地,煌煌之威莫測。 天道煌煌,人道渺渺。 便連著劉蟒也是如此,是以收起輕怠之心,心中也不免疑問:我真的是黃天之子么?黃天上帝此時真的在看我么?我是不是他優秀的子嗣呢? 一股自身偉業的傲然,對天地神明認可的需求感,讓他像是一個考試第一名,卻得不到父母夸獎的孩子。 黃天在天上,自是聽得見此時被天地意志加持的劉蟒的心聲。 只能很抱歉:你不是我親生的,不過我也可以把你當娃娃,只是嚴父慈母,爸爸的愛是有代價的,你得聽話,不聽話自然是逆子了。 但祭天總得有個異象吧,黃天還是支持這位大德皇帝的。 只見黃天開始念持秘咒七章。 先是撥開山上云朵,唯見太陽,又以金光染云,化作練霞,遠處攝來彩虹。 而黃月入了黃素之山,攝了地脈,也微微一動,便有地動山搖,發出旱地驚雷,響聲貫徹山谷,便是文武百官都左搖右晃,嚇得面色戚戚。 大德皇帝劉蟒見天象祥瑞,自是大喜,以為天命在身,對“天人感應”之說,更是信了幾分。 但隨即地動,又讓他想法動搖,詔來三公,問此為何種預兆。 三公激動道:“陛下,此乃大吉之兆,此乃天地相合,且聽此山林之音,風從雷也,皆呼應陛下萬歲也!” 劉蟒聽了聽,果然山林回音,略有些像是“萬歲”的發音,便十分高興,畢竟哪個皇帝不想活到萬歲呢? 當下就道:“賞,封此山之神為王,著令禮部給出個合適的封號來?!?/br> 三公卻連忙道:“此山乃是帝所行宮,陛下還請收回成命,不如封,那風雷二神,此二神簇擁陛下為萬歲,可受上大夫之賞?!?/br> 劉蟒覺得有道理,便親口道:“那便封風神為伯爵,雷神為公爵,是為風伯雷公?!?/br> “待祭天之后,命工匠在此山建天帝之行宮,以太廟之禮祭祀之,加封皇帝號,是為太上皇帝,風伯,雷公配祀?!?/br> 黃天在天上發笑,自己莫名在此界多了一個“太上皇帝”的位格,一如前世太上老君,在李唐被封了一個“玄元皇帝”的號。 不過也好,這也是法統。 不過皇帝之言確實厲害,只見天地法則涌動,風雷本源凝聚,因得氣運,真名,封敕,便自炁中生神,誕生出兩個自然權柄神祇來,只是初生尚弱,便只如之前吳巳他們,是水靈,金靈一般,這兩個便是風靈,雷靈。 只是懵懵懂懂,還不知道什么情況。且是后天所成,皇帝敕封,所以還有一部分“香火神”特質。 黃天見兩個小東西可愛,便微微憐惜,賜下了功法。 又給風神賜名為“飂呼”,給雷神賜名為“豐隆”。 皇帝只賜爵位,但沒有真名,因此風以風之擬聲為真名,雷又以雷聲擬聲為真名。 聲,音也,未得字形。 黃天便給定了文字,如此真名既有音,又有形,算是徹底定下。 風童之形為女,雷童之形象為男。 此時都十分歡喜,前來拜見黃天。 黃天摸摸身上,沒什么合適的風雷法器,暗暗道:“找個機會,尋個好點的爐子,煉一些寶物?!?/br> 其實黃天有寶貝的,四象芭蕉樹上結了兩片葉子,摘下來就是天然的先天法器,給倆人正好使出風雷。 不過黃天自是舍不得的,如今一應靈根,都已經放到仙界空間中去了,要分潤中千晉升時候屬于先天靈根的那份氣數,其中芭蕉和先天葫蘆藤,還有已經難以提升的先天凈世白蓮都在其中。 兩個童子單純,也并沒有討要寶物,只白蓮圣母對這兩個娃娃喜愛的很,看出黃天的窘迫,拿出兩件法器來,一件乃是一座壇城,壇城四面,每面有一主門,兩從門,共有十二門,每門之上,都記載了一種雷法,而且此寶還是一件道兵之器,可以培育雷部兵馬,分明是一件仿制雷部營帳的法器。 雷童歡喜十分拿著雷城就開始祭煉,他是此界唯一雷神,這法器未來也會成為此界雷霆至寶。 給風童的乃是一個口袋,乃是一旁門法器,收納了八方之風,又有邪風,惡風,黑風,妖風,四種,是為十二種風。 口袋內還有一種收風煉風的法門,是為“三昧神風”。 黃天驚訝:“你怎么準備如此齊全?” “既是妾身打理扶持,自是對這些將會出現的天地自然神祇有所估算,因此早做了打算,此外妾身還準備了火神,雨神的神具呢!” 黃天點頭,宴溪先生和槐蔭兩個,確實事事具細,面面俱到,比自家這個甩手掌柜要靠譜許多。 不過黃天也并非如此什么都沒有,只是眼中只留存先天之物,后天之寶都封入黃天山脈的內庫了,而且建設天州,應付檢查,黃天幾乎用的都是自己的錢,太岳神庭自己都缺錢,黃天想著反正天州自家治下,便也樂意許多。 只見著一系列繁瑣的禮樂之后,終于到了關鍵時刻,劉蟒帶著皇后,太子,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登上高臺,念誦祭祀禱告之詞,焚玉冊,擲金簡。 玉冊遇烈火焚燒而節節冰裂,發出霹靂啪啦的響聲。 金簡自懸崖而落,跌入河淵。 天地之間的氣機在此刻瞬間沸騰。 世界升格自此開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