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書迷正在閱讀:爭霸文里當贅婿、學霸式自卑[重生]、莊周曉夢(1V1 暗戀)、A級攻略、一己私欲(NTR 禁忌 h)、日久成婚 H、全帝國氪金養我、幫黑化哥哥養花[穿書]、春風滿青壁、老鳳凰家有個病秧子
“是不是很后悔,當這七年我被關在盛家名下的小田莊時,你完全忘了我這個人的存在,沒有再派人對我斬草除根,讓我找到了機會卷土重來報復你們?” 聞言,盛夫人面上的神情不由空白了一瞬。 事實正如顧初瑤所說,盛夫人將顧初瑤丟到距離京城極遠的偏遠田莊后,對她不聞不問,沒有放她出來,同時也沒有落井下石、狠心直接殺了她的原因不過是因為—— 盛夫人壓根就把顧初瑤這個人給忘到了腦后。 沒有派人去田莊斬草除根,直接殺了顧初瑤徹底抹消她的存在,并不是因為盛夫人心中尚存一絲善念,所以對顧初瑤下不了手,只是因為她不記得被她關在田莊的顧初瑤。 或者說,盛夫人打從心底里不覺得顧初瑤是個隱患,她從來不覺得性格懦弱、逆來順受的顧初瑤能有勇氣站出來反抗她,會在日后成為盛家的威脅。 打從盛嘉遠和顧初瑤成親開始,盛夫人就不喜歡顧初瑤這個兒媳婦。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盛嘉遠娶妻成親當日,邊關就傳來急報,他不得不趕赴邊關征戰,這讓愛子如命的盛夫人覺得顧初瑤命中帶煞,不僅不旺盛嘉遠,還會給他帶來厄運。 之后,盛嘉遠一去邊關三年,再次傳回急報,卻是盛嘉遠被刺身亡的消息,這對于盛夫人而言無異于雷霆重擊,痛苦、悲憤、不舍,種種情緒交織之下,首當其沖被遷怒的人就是顧初瑤。 即使盛嘉遠被刺身亡的事情被確證后,顧初瑤選擇留在盛家為盛嘉遠守寡,也沒有讓盛夫人對她改觀,反而讓盛夫人堅定了顧初瑤命中帶煞、會給盛嘉遠帶去厄運的想法。 盛夫人甚至把盛嘉遠的死歸咎到了顧初瑤頭上,她覺得如果不是娶了顧初瑤這個煞星進門,兒子不會成親當日就遠赴邊關,不會死在外面連尸首都找不到。 正因為盛夫人深深憎恨著顧初瑤,恨不得生啖其rou,所以當盛嘉遠奇跡般的歸來后,收到盛嘉遠來信的盛夫人主動說服了盛父,選擇了幫助盛嘉遠,達成他的要求。 按照盛嘉遠在信中所提的要求,盛夫人將剛剛得到消息,知曉自己夫婿沒有被刺身亡,還活著的顧初瑤遠遠送走,并動用各種手段將顧初瑤的存在抹去。 在顧初瑤被送走后,對她厭棄憎惡的盛夫人篤定她永遠逃不出田莊,便不再將視線放在她身上,只當顧初瑤是死了——反正只憑顧初瑤自己,是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的。 而事情確實如盛夫人預料的那樣,一直被人監視著、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顧初瑤根本沒有辦法逃出田莊,白家已經敗落,顧家也不管她,顧初瑤原本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如果不是景寒應顧初瑤的愿望來到這個世界,如果盛家名下的那個小田莊沒有被亂世中掀起的在災難波及,那顧初瑤真的很可能在那里待到老、待到死。 當然,準確說起來,今日顧初瑤和景寒能夠帶著人如此輕易地闖入盛家,輕輕松松地將盛家人抓住,肆意報復、隨意對待,完全是因為他們恰好“撿漏”了。 如果盛夫人引以為傲的兒子,命定的男主三號盛嘉遠,沒有被瑪麗蘇光環降智,中邪發瘋似的愛上花甜甜,為她拋棄一切,陪她歸隱山林,那么顧初瑤想要報復盛家肯定沒有如今這么容易。 自從盛嘉遠辭去大將軍的官位離開京城不知去向后,沒有后繼者的盛家就只有敗落這一條路可走——盛父要是靠得住,盛夫人也不至于靠兒子。 更別說,盛嘉遠隨著花甜甜歸隱后沒幾年,盛父就因病去世,率先撒手人寰,只留下先被兒子拋棄、緊接著又中年喪夫的盛夫人。 兒子、丈夫先后離去,只剩下盛夫人一個寡婦支撐大廈將傾的盛家,想也知道這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情,她光是維持盛家不散就已經耗費了太多力氣,哪里還記得遠送離開的顧初瑤。 在景寒從田莊里將顧初瑤接出來,他們來到京城盛府出現在她之前,盛夫人是真的沒有想過顧初瑤有翻身的可能。 在她的認知里,顧初瑤的結局早就已經被釘死了,不該有改變的一日。 唇角高高翹了起來,顧初瑤似是在笑,可她眸光依舊清正干凈的眼眸中卻沒有一分笑意,只有一片似是不會化開的堅冰寒霜,夾雜著鋒銳刺骨的冷意。 因而,顧初瑤露出的這個笑容也就顯得越發古怪,反倒讓盛夫人心頭發涼,心驚膽戰地等著顧初瑤的報復,等著懸在頭頂的那把劍落下。 在盛夫人警惕驚懼的目光下,顧初瑤反倒很平靜,她當然是憎恨盛夫人和盛家的,只是在她心里,報仇永遠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這個關頭,顧初瑤也并不激動,依舊很平靜。 她只是嗓音微啞地低笑兩聲,語氣平平淡淡地與盛夫人說道:“此行前來盛家,有一件事情還要勞煩‘婆婆’你幫忙?!?/br> 在已經拿不到醫書的情況下,顧初瑤選擇退而求其次的解決另外一件事情:“我要你親筆寫下我和盛嘉遠的和離書,此后我便與你盛家再無瓜葛?!?/br> “當然——”眨了眨眼睛,顧初瑤似笑非笑地勾起唇角,眼中閃爍著點點冷意,“如果你不肯配合,我只能用其他辦法讓你“心甘情愿”地幫忙了?!?/br> 盛夫人并沒有理會顧初瑤提出來的要求,她還沉浸在顧初瑤回來報復盛家的驚愕中,或者說,直到現在,她都沒有認清楚顧初瑤如今強于她和盛家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