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書迷正在閱讀:師兄他美顏盛世[穿書]、當紙片人擁有自我意識、和撩過的高嶺之花成親了、重生被前男友領養了、當龍傲天變成萬人迷、男朋友都變成了瘋子(快穿)、穿成男主跟班的我天天演戲、最后一程[快穿]、爭霸文里當贅婿、學霸式自卑[重生]
這……這些題目。 他明明從未溫書過,卻覺得如此似曾相識呢? 就好像,之前做過一樣。 而且還不止一題。 就連旁的經學題目,似乎都可以寫出來的樣子。 沈天路呆傻在原地。 有點遲疑。 然而因為這近乎快一年的時間,每日都做了大量的練習,即使呆愣,他的筆還是下意識的動了起來。 畢竟寫不完,莫說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夠。 作者有話要說:求點支持哎么么噠QAQ 第97章 中了! 自科舉考試問世以來,考察的內容就在不斷變化。 從一開始的沒有標準,分成不同科目,到最后歸數科于一體,最后有了后世比較熟知的常態科舉。 關于科舉考試的起源,也是爭論不休,反正它在唐朝發展,那時候的科考還挺隨性,到了宋代就有了標準,文章的書寫格式也逐漸固定。 不過后世常說的八股文卻是在明代中期才出現的。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了大約固定的格式,這不過是將這個格式正式提出來罷了。 若是考試形式如同宋代初年或者唐代那樣隨性,葉長凌壓根就不會去考慮科舉考試了。因為跟一群古代讀書人比賽作詩詞文賦,只是想一想就很虐心。 鄉試的前兩場,考的主要是學生學習的方向,對文章的理解。不過因為考試的內容就是那些,科舉考試經歷這么多年的發展,能出的常規題目早就出的差不錯了。為了將題目出的有新意,明清兩代的主考官們無奈開始將試題往‘怪’上發展,比如截取圣人的某些話,加上標點斷句,再讓考生作答。 反正四書五經是沒有標點的,也不算篡改圣人之言。 當然難題總是在少數,多數常規題目,題庫量大了,就有重復或相似了。 是以,沈天路第一二場科考,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考完的。 等他回過神來,才后知后覺的發現,他把題目都寫完了。 沈天路有些羞愧,他知道比起郁高洛他們來說他的學識很低,腦子還木訥,秀才也是考了好幾次,前年勉強考上的。 是以也只當自己著了魔,沒對這件事上心。 很快第三場考試開始了。 第三場考試主要考策論。 當然鄉試的策論難度自然會比會試低一些。 然而這一次出題人卻是首輔張泰初。 時土司之亂剛剛平定。楚辰耀只負責打仗,勝了就收拾收拾大軍,帶走‘些許’戰利品,回朝,留下一地雞毛。 叛亂是平定了,但是土司的問題由來已久,還需要朝廷治理解決。內閣這段時間就忙著這件事。 于是首輔大人就將這個時事融入到了考題中。 他當然也沒指望能從這些只是讀了些圣賢書還從未解決過實際問題的考生中得到答案,朝堂對于土司問題,目前還舉棋不定,但總歸已經開始安撫治理了。 考題當然也不僅是對土司問題,還有民生之類的,‘農’為國之根基,自然也位列其上。 其實首輔大人準備了好幾道題,不過決定的時候他卻拿給永嘉帝去看了,由永嘉帝確定了考題。 這也算是首輔大人為官的智慧吧,比起過于剛正不阿的孔謝文孔大人,宦官們之中對于首輔大人的評價還是很不錯的。 沈天路拿到第三場考試考題的時候徹底愣了。 因為印象太深刻了。 土司問題。 在葉長凌所給的那個箱子里,就有關于這個問題的探討。 字跡幼稚如幾歲孩童……嗯,古時候讀書人從小就開始練字,葉長凌的毛筆字還不到童生的水準很正常。 行文沒有絲毫文采。 然而這篇文章就鎖在箱子里。 沈天路是個老實人,葉長凌讓他每一篇都要寫,縱然郁高洛陳克瑾他們都認為這張紙包括這一箱子文章只是葉千戶故意整他們,沈天路還是認真看了。 后來這張紙還被楚正霽瞧見,還刻意去問了葉長凌。 改土歸流。 非常自然的就想到了這四個字。 幾乎沒有什么思考,沈天路就開始破題、承題引經據典的過程。 這是八股文的最終確定格式。 科舉考試發展到如今,若是不出意外,也便是本朝或者下一朝徹底確認了。 也是自將那一大箱考題交給他們開始,便要求如此寫法。 而沈天路能考上秀才,說明他基礎還是不錯的。 相似的情況發生在了葉長鈺身上。 報名距離科考,做題的時間已然不夠了。 不過葉長凌卻知道今次的主考官也就是主要出題人是誰。 若是旁的大臣也就算了,這次可是首輔大人出題。 首輔也是出過題做過考官的啊。 從葉長凌決定幫葉長鈺考上舉人開始,就開始了長凌押題。 想知道首輔大人學問偏重哪方面,京中便有現成的人選可以回答。 唯一不好的是太子殿下太過聰慧,葉長凌問了兩句,楚辰熙就猜出了葉長凌的想法,還將張大人可能會出的問題連夜寫了出來,交給了葉長凌。 畢竟張大人也是楚辰熙的老師啊。 至于策論,葉長凌也壓了幾道題,倒是沒有想到土司問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