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書迷正在閱讀:當強攻拿了受的劇本[快穿]、喪尸王想過平凡生活、無期限婚約、在逃生游戲里開玩偶店、地獄不準談戀愛[無限流]、穿成反派腫么破[書穿]、[快穿]攻略吧,男配、A裝O參加選妃后、大夢覺曉、他的獨占欲[快穿]
蘇晏也睜大了漂亮的杏眼,眼眸里頭亮光盈盈。 “某鄉村有兩戶人家,一家住在村頭,一家住在村尾,他們各自喂養了一頭大牯牛?!痹婪蜃舆@說話風格講起故事來也是抑揚頓挫,停頓得當,讓人好奇接下來的事情發展。 “有一日,兩頭牯牛跑上山包吃草。結果吃飽了肚子不知怎的就紅了眼互斗起來。兩牛頭抵著頭,角抵著角?!?/br> 岳夫子這寥寥數語生動形象極了,仿佛真有兩牛吃飽了撐著開始要對方跪下叫爸爸。 “一不留神,這村尾牛松了腳跟沒站穩,就這么掉下懸崖摔死了。而村頭牛則是在斗毆中受了重傷。兩牛一死一傷,兩家人為此鬧得不可開交,告到縣衙請縣官大人做主?!?/br> “村尾牛的主人白白喪失了一頭牛,當然氣不過要對方賠償。而村頭牛的主人則不肯,只道畜生打架怎能讓人來賠?那么,你若是此時那縣官,該如何判案?”岳夫子意味深長地問道。 這……兩頭牛沒事找事打架斗毆,怎么都不關主人的事情才對。但是死了牛的人家就白白損失了一頭牛也說不過去。 課室里響起窸窸窣窣的討論聲,岳夫子見狀也沒有不滿,仍然是淡定從容地站著,等著學子們思索這判法。 “要我說,這村頭牛的人家就應該補償村尾牛的人家?!敝x臨風和蘇晏他們討論道,“畢竟人家牛都沒了?!?/br> “但如何賠償?賠償什么?怎么才能讓兩戶人家都滿意?這都是值得商榷的,難也就難在這里?!敝茉饰闹赋鲞@判案的為難之處。 蘇晏的纖細的右手微微彎起,指節輕輕叩了叩桌面。 他一面在心里頭思索著:該如何定義這頭牛的價值呢?難道要尋一位懂牛的老農鑒定這死去的村尾牛還能耕地多久?然后再折算村頭牛所受傷的成本,賠償給村尾牛的主人?鑒定的時候所需的人力物力又怎么算呢? 蘇晏左思右想,還是覺得不妥當,而且極其麻煩。 突然他靈光一閃,倒是有了個主意。 作者有話要說: 雞兔同籠老農:沒有人比我更懂得如何利用籠子的空間! “書判”是私設!參照隋唐的銓選私設,請勿深究,看個樂子就好,鞠躬! 雞兔同籠問題出自《孫子算經》。 幻方的解法:“只要將九個自然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遞增次序斜排,然后把上、下兩數對調,左、右兩數也對調;最后再把中部四數各向外面挺出?!背鲎阅纤螖祵W家楊輝《續古摘奇算法》。 《算經十書》指的是:《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張丘建算經》、《夏侯陽算經》、《緝古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和《綴術》。 “法,國之權衡也,時之準繩也。權衡所以定輕重,準繩所以正曲直?!背鲎蕴拼鷧蔷さ摹敦懹^政要·公平》。 “唯奉三尺之律,以繩四海之人?!背鲎猿鲎蕴拼鷧蔷さ摹敦懹^政要·公平》。 兩牛判案的例子出自明末清初吳肅公《明語林》。 感謝在20201101 19:42:20~20201102 22:04:0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蠢萌的顆粒 4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0章 前世“共享經濟”的概念十分火熱,蘇晏模模糊糊記得自己的老爹似乎還投資了某共享自行車。 讓兩頭牛的主人一起共享這一死一傷的兩牛不就行了,蘇晏在心里想著。 死了的村尾牛若是賣掉rou換銀子,則銀子兩家平分;亦或是這牛rou兩家人自己吃了,則牛rou平分。 而這還活著的村頭牛,便當是兩家人的共同財產,在耕地的時候輪流使用。 這想法不錯,又省去了麻煩,又容易解決。蘇晏在心里給自己點了個贊,提筆寫下判詞: 【兩牛相爭,一死一生,死者同享,生者同耕?!?/br> 坐在蘇晏身旁的謝臨風看到他寫下的判詞不由得拍手叫好。 “這個好!既合情合理,又方便!”謝臨風夸贊道,真不愧是晏哥兒! 等了大概半刻鐘的時間,岳夫子便揭曉了這案件的判詞:“兩牛相爭,一死一傷,死者共食,生者共耕?!?/br> 課室內一片嘩然。 蘇晏聽罷嘴角微微翹起。 “這兩戶人家聽了這判法,自覺合情合理。于是爭端平息了,兩家人之后來往還越發頻繁,倒成了一樁佳話?!痹婪蜃渔告傅莱龉适碌慕Y局。 見氣氛已經烘托的差不多了,學子們也若有所思,岳夫子便開始正式講解大衛朝的律法條文。 盡管是一條條刻板枯燥的法律條文,但是岳夫子講解的時候引經據典,還會詳細談到與此相關的案例,課堂并不乏味。 蘇晏一面聽岳夫子的講解,一面手下飛速地記筆記。 大概是他分舍考試考了頭名的緣故,如今蘇晏也算是這一屆學子中的風云人物了,同窗們都認得他。 一下課,就有一群人嘩啦啦涌過來,或是打聽蘇晏上課時記筆記用的炭筆出自何處,或是想要找他這個眾人眼里的學霸借筆記前來觀摩,補充自己寫的筆記缺漏之處。 蘇晏大大方方地將筆記借于眾人觀摩。他一面在心里想著,得寫封信給小舅舅柳楷瑞,告訴他快些來承包云山書院學子的文具生意。畢竟蘇晏自己是個特好使的帶貨人,他獨特的文具已經引起了諸位學子的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