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書迷正在閱讀: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反派魔尊、薏性闌珊(NPH)、窺心[無限]、男配霸總不想做攻了、從農為商、末世之我不想重生、重生后發現暴君的白月光是我、今天也要殺了他(又名:老婆總想弄死我)、萬人迷主角他總想撩助攻、我,還能搶救一下嗎[穿書]
也有人說她是作孽太多,殺人無數,怕死在她手里的怨魂找上門來報復,所以一手將兒子帶上權力頂端之后,便急流勇退,投入佛門,想要借此洗脫自己身上的罪孽。 章錦儀的身影一頓,她回過頭來,無甚表情地看了凌危云一眼。 “我為我兒祝禱,愿他一生順遂,無災無難,事事如意?!?/br> 凌危云驚愣在原地,章錦儀最后向他投來的那一眼中,絕無半點佛門中人該有的仁慈寬和,更沒有一絲罪孽深重者對自己所犯罪行的懺悔,她口中說的是為兒子祝禱,眼里卻分明寫著:誰敢對我兒子不利,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就像她對先帝,對一切阻攔他兒子登基的那些人一樣。 凌危云回到偏殿,心潮兀自澎湃不休,緹曄來時,已經是上燈時分,凌危云見著他,就忍不住對他喃喃了一句:“你真是有個了不得的母親啊?!?/br> 即便常言有道,為母則剛,但放眼天下,恐怕也找不出幾個這樣兇狠厲害的母親。 緹曄聞言,皺一皺眉:“你去見我母親了?” 凌危云點了點頭,并不隱瞞:“我當初是領了你母親的令牌出去,這番既然回來,總要和你母親打聲招呼的?!?/br> 緹曄神色立時變得緊張起來,他急聲道:“你們說什么了,沒吵起來吧?” 凌危云想了想今日見面的場景,覺得雖然不算十分友好,但也遠遠不到吵起來的地步,于是搖了搖頭,道:“當然沒有,你母親心系于你,將你看得極重,竟是半點兒也不愿見你不高興的?!?/br> 他這么說,緹曄才松了口氣,臉上神情松懈下來,道:“那是自然,我母親從小便待我極好?!?/br> 凌危云見他一貫戾氣邪氣甚重的臉上,此時稍稍收斂,滿是孺慕和尊敬之色,也不由覺得欣慰。 無論如何,章錦儀作為母親,待緹曄的確是沒得可說的。 在他缺席的十年中,還有這么個人,無條件地護著緹曄,也讓凌危云心中好受了一些。 想到此,凌危云忍不住又對緹曄彎了彎唇,道:“你母親還同我說了,原來十年前我走了之后,你那么傷心啊?!?/br> 緹曄神色一僵,面現羞惱之色,道:“母后怎么連這些也同你說……你也是,去之前怎么不先和我說一聲?” 凌危云見他拼命想轉移話題的樣子,嘴邊笑得愈濃,眼角卻開始微微發起了紅,他忍不住伸出手去,抱住了對方的腰,把臉也貼上去,輕聲道:“抱歉?!?/br> 緹曄一愣,被他抱住的身體也極不熟練地僵硬起來了,他似猶豫了一下,也伸出手,貼住了凌危云的背,聲音不自然道:“這又是怎么了,還突然說起對不起來了?!?/br> 凌危云低聲道:“十年前我不告而別,沒能給你留下一字片語,讓你那么傷心。從今以后,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我不會再離開你,你想要找我,我隨時都在?!?/br> 緹曄半晌沒有聲音,過了會兒,他貼住凌危云的手慢慢收緊,然后將他整個人,勒進了自己懷里。 他把下巴放在凌危云頭頂上,聲音低沉,一字一句道:“這是你自己說的,你最好不要忘了?!?/br> 緹曄要立后的事情,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篩選討論之后,眾朝臣終于擬出了一份比較滿意的名單,著內官遞交給了太后,又由太后給皇帝吹口風,就等著這兩位商議之后,首肯了。 而這日,緹曄一上朝,便滿面春風地說到了立后一事,眾朝臣皆是精神一振,一掃早起的疲憊和對開會的厭倦懶散,興致勃勃地豎起了耳朵,有大臣抖擻精神,大膽進言:“不知陛下最后相中了哪位府上的千金?” 緹曄顯是心情極好,聲音里都帶著股喜氣,道:“朕已經著人擬好了旨意,便念給你們聽聽吧?!?/br> 而后抬一抬手,旁邊侍立的內官便執著一卷圣旨,展開了,朗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鳳陽長公主與故長信侯之子,林勻,德嘉性淑……” 眾人從聽到鳳陽長公主開始,便開始神色異樣,覺得不對。 眾所周知,鳳陽長公主當年父母親族,皆在戰中陣亡,只留下長公主一個孤弱幼女,傷心過度,大病一場,從此身體便不大好,當時的皇后憐她滿門忠烈,孤苦無依,因此領進宮中,撫養膝下,做了先帝的jiejie,兩人認作姐弟,自幼一同長大。后來鳳陽長公主下嫁長信侯,生下一個獨子之后,便因身體之故,再難生育,因此鳳陽長公主膝下,只獨獨有一個兒子,這個兒子,之前還住在宮里,與皇帝糾纏不清。 ……那么皇帝的立后圣旨里,怎會出現鳳陽的名字? 眾人頭皮發麻,只道不妙,便聽到內官繼續往下,毫無停滯,抑揚頓挫地念出了林勻的名字。 殿內眾人仿佛被重錘所擊,均是神色大變,齊齊驚呼,震驚當場。 緹曄坐在上頭,垂眼見他們一個個神色驚駭,失魂落魄一般,卻是心情極好,臉上笑容愈大,簡直有種惡劣,仿佛一個專程作怪,戲弄他們的頑童。 老實講,他搞這么一出,多多少少是有點兒想看戲的意思。 而效果也很讓他滿意。 終于有人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雙手舉起笏牌,連走到玉階前都不及了,撲通一聲直接在原地就跪下了:“……陛下!” 在此人之后,陸續有更多人反應過來,紛紛跪下,高聲呼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