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書迷正在閱讀:為了我的經紀人[快穿]、在靈異畫卷里當引導NPC[無限]、勾引鄰居弟弟(高h短篇合集)、我要上你、影帝再臨[重生]、師尊他以身飼狼、無限神經[無限]、魔君今天也想反攻、海王他今天翻車了嗎、送你一朵云
羅夏至侃侃而談。 “樊大哥,你看。在我們的‘海王純堿’面世之前。國內所有的玻璃、造紙、紡織、染料工業之用堿,基本全依賴進口。幾年之前,一塊工業用堿的價格約等于同等重量的黃金,導致國內的諸多工業不能自強發展,實在是受困于成本限制?!?/br> “而如今有了我們的堿廠,國內的這些工業廠大大壓低了生產成本,造出的玻璃、紙張,布匹的品質和價格,終于可以和洋貨一較高下。市場上不再被洋貨充斥,國產貨品得到了發展?!?/br> 顧翰林頻頻點頭。 “我們如今有了制堿廠作為基礎,地皮也是現成的,比起當初一路篳路藍縷的草創階段,現在已經是大有基礎了。其實……我聽說,日本人打算在上海開設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所’,為將來日本化工業進軍工作做準備?!?/br> 羅夏至頗有些憂心地說道。 “夏至你居然能得到日本方面的情報?” 樊東籬聽到這消息,不得不說有些吃驚。 日本人在華搞情報的能力,簡直讓人毛骨悚然。沒想到羅夏至這邊居然還能反過來搞到他們的情報。 “這要感謝我們的顧局長?!?/br> 羅夏至笑道,“這個研究院是以日本文部省下屬文化事業部的名義和上海教育局這邊合作的。表面上么,當然是為了合作推進兩國理工科方面的發展。下設了理學院和醫學院。不過日本人哪里會有那么好心?絕對是一個情報收集中心,目的就是為了在中國開展化工和醫學方面的擴張?!?/br> 別人不知道日本人的心思,看了上千集各種類型“手撕鬼子”電視劇的羅夏至還能不知道么? 別說現在了,就在一百年后,日本人也是通過各種渠道在中國搞情報。 羅夏至有一個表姐在日本人的企業工作,每天早上都要開“朝例”。 不管中日員工,每天早上都要發表一個或者幾個近幾日在中國發生的,和本行業有關的新聞或者報道。然后專門有員工負責匯總起來,將這些情報發送到日本總公司,作為公司調整在華戰略部署的參考——那可是發生在202X年! “我們必須利用現在的優勢,在日本人徹底掌握主動權前,建設我們自己的‘化學帝國’?!?/br> 羅夏至斬釘截鐵地說道。 ———————————————— 在天津徘徊考察的這段時間,南下的梁少龍那邊也發來了電報。 他帶去的“海王堿”在南洋一帶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目前的中國一樣,廣袤的南洋地區也面臨著工業不發達的現狀,對純堿的需求非常巨大。 在李家的牽線下,梁少龍與大馬和新加坡的很多華商碰面,不但考察了橡膠園情況,談妥了他自家棉布的生意,順便還幫羅夏至的制堿廠開拓了一下出口貿易,順利地都出乎他自己的預料。 對于梁少龍做生意的天賦,顧翰林倒是有個一針見血地評論:有些人,你看到他就想和他交朋友,喝一次酒就想和他交心,哪怕語言不通都不是妨礙。而且他運氣極佳,投資什么都會發財。 梁少龍就是那樣性格的人。 雖然出身在一片黑暗之中,但是他自身的性格卻是一片磊落光明,光風霽月,讓人忍不住地想要靠近,產生信任。 比起羅夏至這種自帶歷史知識“金手指”的人,他這樣的或許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商業奇才”吧。 “梁少龍要是再努力些,說不定能把純堿賣到日本去呢?!?/br> 羅夏至半開著玩笑說道。 可是誰又能想到,在參加完今年在美國舉辦萬國博覽會后,真的有日本廠商聯系到了他們,大批量地將“海王堿”采購回了日本——當然,在外頭包上了“日本制”的包裝。 在回上海之前,羅夏至和樊東籬敲定了要開設化工廠的計劃。同樣也是在塘沽地區,先開設一間主要生產硫酸銨、硫酸铔的大型化工工廠。 由羅夏至負責到江浙滬和廣東地區籌措資金,樊東籬這邊派人去美國和英國采購機器和學習技術,引進人才。 如果順利的話,三年之內就能夠投產。屆時就能實現硫酸、硝酸,硫酸铔乃至化肥的國產化。 對于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而言,化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水災、旱災之后,受災地區需要大量的化肥來填補肥力的空白。 而就羅夏至所知,在之后的幾年里北方的甘肅、山東、河南將會發生嚴重的旱災。導致北地千里,顆粒無收。而南方則是將面臨黃河決口,淮水泛濫的災禍。 民國政府對外無能,對內腐敗,根本無法組織民眾救援。他早一日將國產化肥生產出來,雖然于救災無力,但是對百姓之后恢復生產還是有極大的裨益的。 就李家在廣州那邊得到的情報,其實從十多年前開始,外國商人就會在兩廣和福建地區,以免費贈送的形式推銷所謂的“肥粉”給當地的農民。 雖然當地的政府極力反對農民使用洋人肥粉,提前預警到了這樣不但會造成白銀大量外流,且本地農業可能落到被洋人cao控的征兆。 但是三令五申之下,依然無法阻止當地農民,尤其是在珠江水災后需要快速恢復生產的農民們,用相當于全副身家一半來購買外國肥料的情況——畢竟對農民來說,沒有什么比土地上順利長出糧食更加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