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書迷正在閱讀:拋鳳(1v1)、我也不想被他們干?。℉ np)、這金主有毒、求嬌(NPH 帶圖)、周家有女初長成(扶她)、善解人衣、人偶(1V1,高H)、步步淪陷(作者:遇佳音)、她是重生的1V1H、和豪門大佬網戀后我紅了
顯而易見,幕后一定有推手。 當然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幕后有推手,重要的是,之所以傳得這么快,連一點反擊都做不出,是因為鐵證如山。 《放生》的原著同名小說抄襲的是一篇中篇小說《擺渡》,而《擺渡》是發表在期刊上的,國內殿堂級文學期刊,九月雜志。 發表時間板上釘釘,誰都改不了。 所有人看著資料,愈加焦躁。 殿堂級期刊,不可能造假。 唐純鈞看完了之后反倒放松了,笑說:“駱老師,我信你?!?/br> 駱成文當年為了幫鄭太后洗刷抄襲案,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權貴,他不會抄。 何況,如果真的抄,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明目張膽這么抄襲九月上頭的文章。 駱成文也罕見地焦躁,說:“《擺渡》刊登在九月雜志上是2010年7月28,我的小說第一次被刊登是2013年8月10號,晚了整整三年。我對比了,這兩篇小說確實已經構成了嚴重抄襲的程度。我……” 副導演跟制片主任張朔瞬間急了,一拍桌子,急吼吼地問駱成文:“那你抄沒抄???” 會議室門忽然被撞開,鄭太后跟著他的怒氣一股腦撞進來,吼:“你吼什么吼,他沒抄?!?/br> 張朔說:“你有證據?” 鄭太后說:“沒,但他沒抄?!?/br> 鄭太后如此之理直氣壯,搞得張朔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 鄭太后說:“說了沒抄就沒抄,你什么眼神呢?!?/br> “你一張嘴說沒抄就沒抄???” “那不然呢?你還懷疑駱老師嗎?他這些年扶持了多少新人,他有多少給爛劇冠名的機會都沒做,他憑什么會抄?”鄭太后機關槍一樣突突突。 張朔一拍桌子,“誰都有年輕的時候,誰都有為了名利不擇手段的時候,因為有了名利,才有現在的風輕云淡!” 鄭元起瞬間怒了,林覺曉趕快攔他,還是慢了一步。 鄭元起一把抓起茶杯朝張朔潑過去。 會議室當下大亂,都是攔張朔的。 鄭太后很冷靜,把茶杯輕輕一放,冷笑一聲說:“張朔你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別把別人都想成你這樣,□□大爺的,駱成文沒抄?!?/br> 鄭太后擰開周圍的人,自己跑了。 駱成文追著鄭太后出去,握住他纖細的手腕,鄭太后轉頭,眼圈發紅。 鄭太后把腦袋抵在駱成文肩膀上,說:“我知道你沒抄,如果你自己是個抄襲的人,那時候我被冤抄襲,你不會那么糾結,我那么想聽一聲‘你沒抄’你都沒說。因為你根本就不愿意那么輕易下結論,你不想任何創作者受冤枉……我是不是又給你惹麻煩了?!?/br> 駱成文把鄭太后后腦扣住,抬起他的頭,額頭抵在他額頭上,說:“謝謝你?!?/br> 當年他沒有第一時間對鄭太后說你沒抄,這一次,鄭太后把這句話還給他了。 一切的一切都值得的,即便這個名聲洗不掉伴隨他一生。 有鄭太后的相信,他覺得夠了。 駱成文親了親鄭太后的額頭,說:“你先回去吧,我把這邊內亂處理一下,沒事兒,等我回來?!?/br> 鄭太后又用那種太后眼神睥睨駱成文,說:“回來給我做飯?!?/br> 鄭太后施施然走了,駱成文看向他的背影,眼中瀲滟著一片柔和。 駱成文笑了笑,轉回會議室。 駱成文在行里這么多年,矜矜業業潔身自好,沒想到已經成名了已經熬到現在這個位置了,爆出抄襲。 如果洗不清,他以后職業生涯就完了。 就算完了也沒關系,至少他在乎的人,跟他說,你沒抄。 會議室里的諸位一腦門官司,鄭元起來攪一場局就跑了,簡直是太后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唐純鈞壓下了張朔,張朔本著不跟神經病計較的心態,黑著臉坐著。 駱成文進來對張朔鞠了鞠躬,說:“張老師,對不起?!?/br> 張朔一把拽起領口扇風,說:“別跟我說什么對不起,現在抄襲被抵制得這么厲害,你對不起的是這部電影,真要是抄的,不可能有任何獎了。所有這些人拍這部片子掉了多少層皮你不是沒看見。為了讓這部電影能過審上映,我都快他媽的快給人跪下了?!?/br> 駱成文說:“我用我后半生的創作生涯保證,我一個字都沒有抄,可《擺渡》見報確實比我早,而且是國家級權威期刊,做不了假。我暫時也搞不清楚這是怎么回事,我現在只能用我的日記證明,我的完稿時間其實是2010年1月,所以,我有一些猜測?!?/br> 林覺曉心念一動,說:“你比《擺渡》更早完稿,寫完之后你有沒有投過稿?” 駱成文苦笑:“投過,完稿是一月份,之后我投了各種期刊雜志,一直沒有見刊。一直到我大四畢業之前,我修改了好多次,才終于有一個小雜志社收了這個小說,也就是你們看到的2013年發表的這篇。前年我翻出這篇小說,覺得很有價值,又改成劇本參加了龍倩基金會金筆桿的比賽?!?/br> 林覺曉說:“但你2010年一月寫完之后投太多期刊報紙了,也沒有留底,是嗎?” 駱成文嘆氣:“嗯?!?/br> 所以目前看來,最后可能的是,駱成文當時投了各種雜志期刊,審稿編輯看見了。 審稿編輯拒稿之后,用《放生》的大綱跟那些有才華的話語,加上自己更為純熟的技巧,寫成了《擺渡》投稿給九月雜志,成功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