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路人的意思是打起來打起來! 咳,不對,路人的意思是,河內趙氏與我何干?與你們何干?這還值得罵來罵去?吃飽了撐的? 對于深陷其中的人來說,還真就值得。他們爭的面紅耳赤、不可開交,直至罵戰升級,戾氣蔓延,到最后,這事的爭端本身,甚至已經與趙氏無關,只剩下了濃重的個人情緒與私人恩怨。趙氏怎么樣他們已經管不到了,他們只想自己贏,對方死。 趙氏是經營黃金珠寶的,要的就是逼格,換言之,最怕的就是牌子砸了。 見網上的風聲實在是過分,怕造成惡劣影響,為此不得不暫緩了回國的計劃。 當然,在暫緩期間,趙氏也沒有閑著,他們反思了自己為什么會引起一部分人的抵觸情緒。競爭對手的從中作梗是一部分,損害到了國內一些人的利益是一部分,但更重要的還是他們一開始的步調邁的太大,cao之過急,引起了一些網友真情實感的反感。 趙氏一一從中吸取教訓,雇了最好的公關團隊進行洗白。暗中蟄伏,一直等到大眾漸漸淡化了對這件事的印象后,才重新卷土重來。 和競爭對手、相關利益者的博弈就不說了。 只說他們在網絡輿論戰方面的付出——做慈善。 那真的是真金白銀的往下砸,舉著錢,讓人家收。還找了中間人牽線搭橋,與官方合作,設立獎學金,并在全國各大中小學,大面積的建起了電子閱覽樓。早些年,富商們流行給學校捐圖書館,現在都紛紛轉戰電子設備了。 等這些錢實實在在的都用在孩子們身上之后,趙氏的口碑自然也就有了一個小回升。哪怕大家心知肚明他們在搞什么,網上的抵觸情緒還是rou眼可見的小了。 趙氏在國內的各大珠寶店,也是開啟了瘋狂的購物優惠,極大的提升了國民的品牌認可度。 最后,就是最近鬧的最風風火火的——古董歸國。 之前就有不少富商前輩做過類似的事,把國內之前因為戰亂,而不幸流落海外的國家寶藏,設法買下,再無償捐給國家。 其中最受矚目的藏品之一,就是當年流落在外的華夏九鼎。 華夏久鼎上分別雕刻著龍之九子,寫滿了晦澀難懂猶如符咒的銘文,據說可以保佑著我國四海升平、風調雨順,是歷朝歷代的皇帝,一定會在泰山封禪時,拜謁祭奠的至寶。 可,就是這樣重要的寶藏,在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傾覆時,十不存一,除了在一些有識之士的拼死保護下才留住的兩鼎以外,其他七鼎均變成了下落不明的狀態。國情穩定后,在國家外交、海外商會的多方努力下,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又陸陸續續找回了四鼎,送還到了它們真正的家鄉。 也就是說,只剩下三鼎,華夏九鼎就能重聚了。 趙氏這回捐給國家的,就是第七鼎,代表了公正嚴明的狴(bi)犴(an)之鼎,鼎上的狴犴形似一只下山猛虎,怒目而視,威風凜凜。常在古代衙門大堂的兩側,或者監獄牢門上見到的那種虎頭裝飾,就是狴犴。它莊嚴肅穆、正氣凌然的樣子,在鼎上被刻畫的栩栩如生,被各大媒體大書特書。 國內的氣氛為之大振。 而隨著河內趙氏這樣的大手筆,國內其他有底蘊的老牌家族,特別是之前和趙氏有仇、明里暗里阻礙了他們回國腳步的幾家,那必然是危機感爆棚,也跟著紛紛開啟了把家里的古董捐給國家的潮流。 在這一波捐獻流里,就包括了不少大啟時期的古董藏品。 聞或躍自己對大啟的東西沒有很深的概念,畢竟對于他來說,這些就是他的日常用品,但其實大啟對于現代人來說,已經是很久遠以前的朝代了。又因為大啟有過的璀璨文明、萬國來朝的盛況,大家對大啟的接受度還是很正面的。 換言之就是,大啟的東西,其實是很珍貴的。 特別是和名人、皇室扯上關系的。 不然京郊的長陵,也不會成為一個知名的旅游景點,葬在雍畿邊上的皇帝不知道繁幾,卻并不是人人的陵墓都很值錢的。 而在這些大啟的藏品中,又以一個扇墜最為人矚目。 那是千山雪的父親雕刻的翡翠扇墜。 之前說過的,千山雪的父親千允之,是大啟有名的才子,這個有名,不僅是在大啟很有名,到了現代同樣如此,甚至被譽為語文背誦天團之一。他開創了一個畫派,流傳至今。雖然千允之這人當爹不咋樣,一點也不重視女兒的教育,但他的作品還是讓人心服口服的。 聞或躍也是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來,那個紅漆的木盒,他到底是在哪里見過,就是在貴妃的寢宮啊。 當時貴妃特意給他炫耀過,這木盒原本是用來裝一個扇墜的,因為扇墜上刻著“念雪安好”,讓她知道是千貴人的家里人特意送給她保平安的,就沒要那個扇墜。只拿了盒子,當做姐妹情深的象征。 “我這也算是買櫝還珠的另類版本了,對吧?”貴妃一邊對鏡貼著花黃,一邊對聞或躍道。 如今,扇墜已經捐到了雍畿市的博物館,裝扇墜的盒子……卻在聞或躍自己手上。 謠言里一直都在說,這扇墜盒子,有可能隨著千允之的女兒,一同葬入了皇陵之中。啟昭帝的七十二個墳墓,至今也沒有全部挖完。 聞或躍根本解釋不清楚他手上這盒子的來路,就是個燙手山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