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書迷正在閱讀:替換白月光嫁給攻之后、白月光一路崩人設、穿成大佬的前白月光、穿成黑化男主的白月光(穿書)、被敵國君主關押后宮的日子、白月光心懷不軌、和小奶狼談個戀愛、重生“白月光“遇上佛系將軍、被反派圈養的白月光、今天吸小皇子了嗎
就在一片兵荒馬亂時,深宮的最深處,那個最安靜的地方傳出了消息:太后薨。 第三十四章 大年三十,一年最喜慶的夜里,太后去了,而太子被下毒。所有人都沒了過節的興致,而感到毛骨悚然,甚至于開始懷疑這兩件事的關聯。 但太后確實是壽終正寢走得安詳,沒有一點中毒的跡象。前半夜格外的精神,也更像是回光返照。 然而這兩件事總像是有詭秘的關聯,此來更需加緊破案,嚴防死守。如果為太后發喪,勢必人員混亂,難以清查。于是皇帝下旨,太后的死訊暫且隱而不發,增派人手搜查,所有人非有令不得隨意走動。 皇宮里快翻了個底朝天,查出了許多辛秘與禁物,然而偏偏沒有毒害太子的確鑿證據。伺候太子的宮人都被押著,復述太子一日里從早到晚去了何處,吃過什么;早午晚各用了什么菜,吃了幾口,都要一一地記下來。 收效甚微,但必須繼續。太子貼身的宮女思索一陣,說道:夜里去了太后宮里,吃過一口松子酥 她們已被查問了許久,尚且不知太后仙逝的消息。但審問的人卻知道,他聽得太后二字,睡意立時消散了,問道:你再說一遍? 宮女不知何處說錯了話,只道:太后叫太子過去,請太子吃了點心。 審問的人急道:大聲點,再說詳細些。 宮女想了想,道:大約在亥時,太后請太子去,不過閑聊了幾句。太后請太子吃點心,浣芳姑姑端來的,太子只揀了一塊松子酥,吃了一口,出門便丟了。 皇宮被查了個徹底,除了剛剛過世的太后的宮里。 此處非同尋常,不比別處,底下的人不敢輕舉妄動,趕忙上報皇帝。于是皇帝親往,扣住小廚房的所有人,卻不見那個端糕點的宮女。 這個浣芳是太后心腹,伺候太后已有許多年,到了年紀也沒有出宮去。外頭的宮人說,浣芳姑姑要親自為太后整理遺容,此刻還在內室,沒有出來。 負責搜查的大太監看向皇帝,皇帝只一點頭,那太監就說:進。 門一打開,赫然便見這宮女掛在梁上,已然自盡了。在場的人皆是心里一沉,真相已然呼之欲出了。 太后靜靜地躺在床上,面色蠟黃,了無生氣。搜了房里,卻也不見剩余的點心。那大太監問太子的貼身宮女:太子把那塊點心丟在何處了? 大致就在此處順著宮女所指方向,果然在枯草堆里找出半塊松子酥。 你可看清楚了?確是這塊? 奴婢確認。宮女說,太子喜愛吃這點心,錯不了的。 于是太醫拈了一點碎屑品嘗,又叫人抱來一只狗,喂了它小半塊點心。 毒是放得狠,點心都變了味。那只狗吃過不多久便倒在地上,哀哀叫著,口吐白沫。 小廚房的人跪在地上,涕泗橫流,一個一個只哭叫道:都是她一個人做的!我們全都不知情啊! 她做的?她做了什么,你怎么知道?那大太監問。 必然是浣芳毒害太子,已經畏罪自殺了啊! 哦?大太監笑道,你倒是清楚。許是浣芳感念太后恩德,便陪太后去了,你正有了個栽贓的好借口。 那人嚇得屁滾尿流,拼命磕頭:公公,公公,冤枉啊!您明察! 大太監不理他,轉而又向方才門外的一群宮女太監道:你們呢?一群大活人在這兒,怎么就看不住一個浣芳?別想著裝傻,她要是真兇,你們全都是共犯。 一群人驚慌失措,然而皇帝尚在,場面就極為壓抑。一個小太監欲言又止,查案的李公公點了他說:你有什么話,說。 那小太監爬到他腳下,結結巴巴地說:太,太后,奴婢聽到是太后,太后叫浣芳姑姑 皇帝極陰沉的臉色又沉了一分。那大太監猶疑不決,向皇帝投去目光。 所有人屏息凝神,只聽皇帝輕聲說:你好大的膽子,竟敢誣陷太后。 那小太監哭喊著辯解,但皇帝不再看他,轉身離去了。于是就這樣結了案,是太后身邊的浣芳姑姑借機毒害太子。并沒有說什么幕后主使,也沒有說緣由,也沒有人說她怎樣就知道太后恰好要在這一日請太子。有人說是浣芳從前與趙貴妃有不和,但不過都是捕風捉影的猜想罷了。 嚴清鶴清晨醒來便聽說宮里出了事情。雖說事情尚未公之于眾,然而他們消息畢竟靈通,多少已有耳聞。然而畢竟又是模糊的消息,只聽什么投毒案、太醫奔走一夜,甚至于準備喪事,還是一位大人物。 嚴清鶴嚇得渾身發涼,但靜下心想想,要是皇帝出事了,不可能這樣平靜;何況這樣的小道消息總是越傳越夸張,越傳越駭人。然而他又實在靜不下來,他一坐下來就要胡思亂想,一想就要想到最壞的地方。 人們沒心思認真過年了,都在議論紛紛。就算他管住自己的心,他管不住別人的嘴,人常常覺得流言比理智還更可信些。 那些可怕的想法只是模糊地閃現,他從不敢認真地想什么萬一、如果。他只是不停地想,他應當見到皇帝,這樣他才能夠安心。當然并不是因為害怕出了大事天下生亂他不能答應皇帝,但如果皇帝有個三長兩短,他卻是全天下最悲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