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rua的貓竟然是校草、金屋藏起白月光、嫁給渣攻的白月光、佛系女魔頭[穿書]、我搶了死對頭的白月光、黑化后我成了總裁白月光、睡遍修真界【NP 高H】、間關鶯語花底滑(NP、重生復仇、劇情H)、光明與黑暗、情敵如此多嬌
就算降位份,以她的家世和薛家的軍功,了不得連降三級當個婕妤。薛雅嫻掰手指算算,覺得還是劃算——反正敬妃也好婕妤也好,上頭都是皇后與容妃,不過是少些份例,她跟前養著皇子,皇后定不肯虧待了她。 她這邊蠢蠢欲動的畫著圈圈詛咒明純宮,而明純宮早已一片烏云蓋頂。兩位太醫的判斷并沒有錯,三皇子在退了熱后只有些咳疾,服了幾日的湯藥后漸漸好轉,只是人更瘦弱的一圈。祉福小公主卻到底沒扛住感染,在持續三天的高熱后,夭折在了安貴妃的懷中。 “怎么會這樣?”安素仙哆嗦著嘴唇不肯相信:“怎么會,我的祉福,怎么可能會死?” “安常在,節哀順變吧?!碧t無奈的躬身。無論是出于職業道德還是醫者仁心,他們都希望將小公主救回來??蛇@病癥實在是發展的太快了,連閔院正所教的降體溫的法子都沒用,小公主擦過兩輪烈酒后非但沒好,反而更虛弱了。 如此一來,只能重新用回湯藥降溫,小公主撲騰著將第一碗藥打落在地,第二碗尚未煎好,人卻就不行了。 他們親眼看著小姑娘的臉色從赤紅變為煞白,哭鬧聲變為虛弱的喘息,最后終于沒了動靜。尸身的溫度一點點涼透,安素仙茫然的抱緊女兒,頭腦中一片空白。 “啊——” 終于接受這結果,安素仙發狂般撕扯著太醫。閔院正躲開安氏的九陰白骨抓,示意宮人去請陛下和皇后。 實則帝后早就對這結局有了心理準備,連靈柩都已經準備好了,只等入殮后送入別莊停靈。 第69章 盒飯第二個 因小公主年歲尚幼, 并不需要治喪,只停靈七日便送入皇陵。失去了女兒這個護身符,安素仙徹底絕望了, 不等皇帝將她貶入浣衣局, 索性一根白綾隨女兒一塊兒下去。 皇帝要誰死, 誰也沒法茍且偷生。同理,皇帝不想誰死, 誰敢自行了斷, 肯定也會讓皇帝陛下暴跳如雷。 冷梟言這會兒便氣的頭疼:“她硬氣!她竟然敢死!朕給她一條生路, 她非但不感激, 還敢與朕對著干!” 乾元宮的宮人跪了一地, 生怕在陛下暴怒之下殃及池魚。唯有周平不怕死的躬身,將一封血書呈上:“這是安常在絕筆?!?/br> 冷梟言“哼”了一聲, 一副不想過問的模樣。周平卻是頭鐵,始終保持躬身的模樣,直到皇帝陛下氣呼呼的將書信接過。 出乎皇帝的意料,安素仙的遺書中并無絲毫戾氣, 只有情真意切的懺悔和對母親與女兒的思念。她自陳罪孽深重無顏茍活,亦不忍淪為奴籍污了母親與女兒的名聲,才選擇私自了斷余生,懇求陛下的寬恕。 或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或許是她這一年多吃齋念佛,字跡里真多了幾分佛性。一篇遺書細細讀來,冷梟言心中的怒火已經被一點點消弭。 安氏已死, 死者為大,沒了這怒氣,想起來的多半就是好的了。 至少她對女兒的疼愛是真心的,對母親的孝順是真心的。無非是人太蠢了,母親的死讓她鉆了牛角尖,把云氏當做仇人…… 所以都是云氏的錯!冷梟言自覺想明白前因后果。安素仙雖然做下錯事,可這些手段在后宮爭斗中簡直尋常的不能再尋常,實在是薛氏運氣不好,才被波及到無妄之災。 且說的直白些,要不是薛氏自己不安分口無遮攔,又怎么會被人算計?想想前幾日敬妃出言頂撞的模樣,冷梟言一點兒不糾結的下令:“安氏傷心過度不幸身死,看在她對小公主的一片慈母心上,著以昭儀之禮安葬——就葬在小公主身側吧?!?/br> 這旨意一出,前朝并沒什么反對之聲。畢竟敬硯姝封口封的快,哪怕薛家得到的消息也只是安氏被歹人挾持不得不傷了三皇子,并無之前安氏算計云氏連累薛妃的供詞流傳出來。大伙兒一想,安氏也不過是受害者,親女兒和別人生的兒子放一塊兒,是個人都得選親生的啊。 尤其是如今三皇子還好好活著,小公主與安氏卻是死了,哪怕薛家略有不甘,也不至于和死人過不去。 皇后娘娘伺機放出風聲,將黑鍋栽在前朝余孽頭上,再半真半假的與去歲被陛下處死的沈氏聯系在一起。前朝的大人們誰還有功夫考慮一個嬪妃追封的位份是否得當?還不趕緊滿地界兒的找幕后黑手啊。 朝臣的注意力被徹底帶歪,身為當事人并知情人的敬妃卻是快炸了。哪怕安素仙如她所愿的死了,可陛下以昭儀之禮葬她,不就是將安氏之前做下的那些勾當一筆勾銷? 可是她能有什么辦法呢?讓薛家為她和三皇子撐腰?不說父親肯不肯出頭,只皇后明令禁止外傳消息,她就沒那個膽子頂風作案。 ——不得不說,在后宮的地界兒上,皇后的威嚴可比陛下強多了。 還是在宮里散布謠言?想想半年前為了阻止皇后抱養四皇子做下的手段,轉頭就被陛下識破,生生從貴妃打到敬妃,她再心有不甘也歇了這個念頭。 思來想去卻全無辦法,敬妃一口心火憋的無處可去。旁的宮女姑姑看她氣紅了眼圈也不敢勸,唯有當初她生產時薛家送入宮里的醫女不得不硬著頭皮攔了:“妃主還是寬心些吧,您這么氣壞了自己的身子,對日后孕育可是有損的啊?!?/br> ——自家妃主本是陰虛陽燥的體質,再這么生悶氣,還不得氣出心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