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陳伯靜靜的聽趙星移說完了他的分析,微微點了點頭,沒再問什么,只是轉過身向前走了兩步,背對著趙星移說道:小伙子,跟著我做。說完,便緩緩的做了個起手式,開始教授太極拳。 趙星移趕忙也跟著陳伯做了起來,陳伯動作很慢,大概是為了趙星移能夠跟的上,但舉手投足依然是那么圓潤而不著痕跡,而趙星移雖然一舉一動都在模仿,卻顯得生澀而僵硬,不過他也不著急,只是更加用心的模仿。 陳伯一邊做一邊緩緩說道:太極拳講求內外兼修,內主靜心養性,外主強健體魄,屬于內者,即所謂用意不用力,下則氣沉丹田,上則虛靈頂勁;屬于外者,周身輕靈,節節貫串。初練時,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以柔曲為體,以剛直為用。非柔曲不能化,非剛直不能用。體用則為以柔克剛,牽動以四兩而撥千斤 趙星移對這些晦澀的古文聽的似懂非懂,不過還是用心默默記憶,而隨后陳伯便細致的講解起動作的要領,什么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上下相隨;還有什么內外相合,動中求靜等等。趙星移沒有想到看似簡單的太極拳竟然有這么多要求,不過好在他一向領悟力都不錯,而隨著近來那些熱量的吸收,記憶力更是好的厲害。在陳伯的示范講解下,逐漸掌握了一些要領,動作也開始連貫順暢起來。 陳伯帶著趙星移連作了五六遍,趙星移已經完全記住了動作的套路,陳伯又讓他自己作,并用心體會動作的要領和意境。趙星移依言而行,陳伯則在一旁不時的指點,就這樣,又連作了十幾遍后,陳伯才終于說差不多了。 一停下來,趙星移居然感覺身上有些酸脹,沒想到動作緩慢的太極拳卻居然這么消耗體力。不過疑惑的是現在自己練,卻沒有了之前看陳伯做時那種與自然合一的感覺,趙星移問陳伯是那兒做得不對,陳伯則笑而不答。 休息了片刻,陳伯又給他講解了一遍人體的主要經絡和xue位以及一些氣功方面的基礎知識。趙星移這才明白,原來自己體內那些熱流,都是聚集在一個個xue位中的。比如聚集熱量最多的就是小腹部位的丹田xue,其次是胸口的膻中xue,兩眼間的印堂xue,還有背后的命門xue、大椎xue,頭頂的百會xue等等。 隨后,陳伯又講到在動作時意念的配合問題,并說,這才是太極拳的精粹所在,也是真正的太極拳修煉方法和一般用來鍛煉身體的太極拳套路的根本區別所在。陳伯細細的講解每一個動作和意念的配合要領,趙星移用心傾聽領悟,在都記清楚之后,陳伯便要求他自己慢慢體會,自己則走的遠遠的,不再理會。 趙星移一遍又一遍的反復習練,隨著動作的嫻熟以及對意念配合要領的掌握,漸漸的,他終于有了一些最初看陳伯做時那種天人合一的感覺,動作也越來越輕柔,越來越順暢,到后來,所有的動作似乎已經不再是肢體的運動,而都是被意念所牽引。 第十四章 陳伯(二) 更新時間2006713 8:02:00 字數:2583 體內那些原本激蕩暴燥的熱流漸漸平靜下來,隨著他圓滑的動作以及意念的牽引平緩并有規律的旋轉起來,而照在身上的月光,也感覺變得有如實質,就如同白天吸收陽光時那樣化作絲絲縷縷清冷的氣息緩緩滲入體內,這些氣息隨即也進入那一個個存儲著熱流的xue位,與這些熱流融合交匯,而這些原本剛猛燥熱的熱流在經過這種中和之后,狂暴之意漸淡,進而變得純陽而渾厚,也變得更加的精粹。 趙星移沉浸在這種意境之中,一遍接一遍的做著套路,不停的吸收著清冷的月光來中和體內的燥熱,完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當趙星移終于自發的停下了動作,思維也回到現實時,看看天色,才發現居然已經是明月西沉的凌晨時分了。 陳伯面朝月亮盤膝坐在不遠處,見趙星移清醒了,便起身走了過來,笑著問道:怎么樣,小伙子,有些感覺了吧。 趙星移感激的點點頭,回答道:是的,陳伯,不但那些xue位中的熱流隨著動作和意念平靜規律了許多,更重要的是我居然也可以吸收月光的能量了,并且似乎月光的能量和我體內的那些熱流可以互相中和,讓那些熱流變得不那么燥熱了。 陳伯滿意的點點頭說道:嗯,不錯,小伙子,你悟性不錯,天份也不錯,居然這么短時間就能做到這些,真的不錯。 趙星移想了想,又問道:陳伯,我吸收的月光和體內的熱流中和,時間長了會不會把那些熱流都消耗光了,那些熱流所帶來的好處會不會也消失掉?還有,我吸收的這些熱流和月光的冷氣到底是什么東西,您能不能給我講講? 陳伯笑了笑,指了指身旁,道:好吧,既然你真想知道,那我就給你講講吧,來,坐下說。說著,他自己首先盤膝席地坐了下來,趙星移也趕忙坐在了他的身旁。 陳伯微微想了想,緩緩說道:按照中國傳統學說,天地萬物,皆為五行所化,而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而同樣,天地萬物中,也都蘊含著五行的精華,中國的氣功,就是吸取這些天地日月精華存儲在體內,這就被稱為內氣,內氣妙用無窮,小則延年益壽,大則羽化飛升。而不同的方法,人不同的體質,所能吸收的內氣也各不相同。但一定都是屬于五行中的某一屬性或某些相生屬性的組合。不過,在地球上吸收天地精華積累內氣是非常困難的,有些悟性或天份比較差的人,窮其一生甚至都感覺不到內氣的存在。這也就是為什么地球上修習氣功的人那么少,而有成就的人更稀少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