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海外有截(統一)。他們管轄的范圍本來就延伸到了海外,到他們戰 敗的時候,越海而逃就是很自然的了。 然而,他們能渡過茫茫的煙水嗎? 答案也是肯定的。 1852 年,美籍華人喬治休從廣東偕數人駕小艇8 艘,就曾沿著黑潮漂 至加利福尼亞州,他同他所乘坐的小艇照片,被保留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博 物館里。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美籍華人物理學教授周傳鈞博士,30 多年前在他還 是個漁人的時候,就曾偕同四人,不假其他動力,駕木帆船,用了63 天的時 間,沿黑潮暖流橫渡太平洋獲得成功。在他之前,他的一位同事的父親.也因 一批木船被臺風刮向黑潮暖流,最后也漂流到了美洲。 與此同時,一批勇敢者也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試驗。 一位名叫圖爾海耶達爾的挪威旅行家,仿造古人埃及的船只,建造了 一艘紙莎草船拉號。1969 年,他就乘坐這艘船從摩洛哥橫渡大西洋。來 到了美洲沿岸的巴巴多斯島。 1981 年12 月,另一位勇敢的探索者,36 歲的法國人克里斯蒂安馬蒂, 乘坐一艘面積只有2 平方米的帶帆水上滑板,經過38 天的航行,于1982 年 1 月18 日到達了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庫魯市附近。 這些勇敢的實踐,說明了跨越茫茫煙水的可能。 據考證,周公平定叛亂為秋九月,渤海、黃海、東海已開始刮北風,如 果殷人此時下海,那么北風、黑潮、西風漂流會促使他們走以下路線:舟山 群島一臺灣北部;一琉球群島;日本南部;一阿留申群島南部一 北美一加利福尼亞;墨西哥,順風順水,簡直是一帆風順。正如沿著黑 潮橫渡過太平洋的周傳鈞教授所說:古代中國的船舶不被漂到美洲是絕對 不可能的。只要有足夠的食物、淡水和思想準備。 另外,尤卡坦半島的瑪雅人自稱是3000 年前,經過天之浮橋諸島而 來,這與殷商滅周的時代正好一致。住在支華華的殷福布人自稱是中國血統, 每天見面都說:殷地安,意思是殷人新地平安。 也許,當哥倫布初次踏上這神奇的土地,見當地居民友好地向他道:殷 地安,他便以為是India了。后來,哥倫布又到古巴時,他以為是中國 南方某省,這個地理錯覺他至死都執迷不悟。正如美國歷史學會執行會長塞 繆爾蓋蒙所說: 事實是,不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而是美洲人發現了哥倫布,他迷路 了。 許多考古發現令人震驚。 在奧爾梅克遺址中,曾出土過一批雕像,都是一副中國人的面孔,但卻 都長頭少發,而《御覽》引《晏子春秋》:湯,長頭而寡發,湯,是商 朝的開國國君,經著名人類學家斐文中教授解釋,它們是由人工纏繞變形 的,這是北方沿海東夷人的風俗、至今山東半島仍有此風。 漢字在美洲不斷被發現,迄今已有59 個。房仲甫先生經過潛心研究,發 現美洲與中國商代文化明顯相似之處有7 點:土墩、雕像、饕餮紋、祖石、 虎神崇拜、四合院式的建筑物以及與甲骨文相近的文字。墨西哥拉文塔 有一處土墩遺址,是美洲最早的祭禮場所,其建筑年代與內容和殷人封禪 儀式完全一樣;秘魯查比國文明與墨西哥奧爾梅克文明都崇拜虎神,在安第 斯山上的神殿里有一座高大的半人半虎石像,和商代立雕的虎首、人身、虎 爪明顯地一脈相襲;印第安人的饕餮紋與商代相同,美洲出土的一個陶器上, 有20多個與甲骨文完全相同的int;asymp;int;(凡、帆)字也表現了東渡 . 的殷人對迢迢煙水的特殊的懷念之情。 1975 年冬,鮑勃邁雷爾在加利福尼亞海底撈到一塊重152 千克,中穿 一孔的石柱,經考古學家莫里亞蒂和皮爾遜鑒定,這是一個船碇,已有二三 千年的歷史,北美沿岸從未發現過此類人工石制品。1980 年8 月,北京大學 安泰庠先生鑒定,這些石錨與臺灣中、東部的灰巖同屬一類,而廣州的 一座東漢古墓中的陶船上,卻吊有這種石錨的仿制品,因此,它只可能是中 國人遠航美洲的遺物。 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墨西哥奧爾梅克發掘出的16個玉雕和6個刻有漢字的 玉圭,玉圭上的漢字現已被破譯出來。 第一塊上刻有俎娀繭翟。繭翟是有娀氏的長女,殷商的祖先。 第二塊上刻有妣辛,帝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也是殷商的一位 祖先。 第三塊上刻有亞俎司多月,蚩尤多,瞞,并,是祭祀少昊, 尤,先祖多婦,相士和王亥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