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徐姣也不耽擱,趁著他們僵持的幾秒悄悄往山上摸過去,剛爬到半山腰珩就被毒淘汰了,徐姣手里的動作一頓,好像在突然失去了玩下去的動力。 她們這一起打游戲的二十幾天里,珩從未在她前面陣亡過,她已經適應了自己在前面打得風風火火的感覺,因為她的身后有個人在幫她解決暗處的伏地魔,哪怕被擊倒了,也會有他救援。 所以當珩顯示被淘汰的時候,徐姣意外地有些不適應,或者說,失去了信心。 “從右邊繞?!辩竦穆曇魝鱽?,略帶幾分慵懶,徐姣猜測他是換了個舒服的坐姿,“我也來觀觀戰養養老?!?/br> 可顯然在徐姣還沒出師的情況下,珩根本無法安心養老,二打一的情況如果是在一個月前,徐姣肯定自己不會這么緊張,因為——她一個月前根本不敢想吃雞。 聽著珩的指揮,讓趴下就趴下,讓開槍就開槍,徐姣看著眼前吃雞的界面,難得內心激動了一次,雖然覺得被指揮時的cao作和自己一貫的cao作沒什么區別,但是結果卻大大不同,徐姣把這種情況歸為運氣。 運氣乃是天時地利人和。 顯然,珩在的每一局運氣都剛剛好。 ...... “下線了?!辩駴]聽見聲音,瞥了眼文昊然手機屏幕里直播間的那個發愣的人。 徐姣回神,“???哦!好啊?!?/br> “我也下了啊,明天約?!蔽年蝗恍呛歉铝司€。 徐姣也沒準備再玩,跟直播間的觀眾們打了聲招呼后關掉直播。 退了游戲的徐姣沒急著關電腦,對著屏幕愣神片刻,鬼使神差地點開了搜索器,輸入季珩這個名字。 也許是因為珩這個字,或者是那個叫《驚雷》的畫作帶給自己的震撼感遲遲不散,徐姣對季珩這個名字記得格外清晰。 搜索出來的是一個較為官方介紹和一些網站的網友討論,徐姣沒先急著點開那個記錄,而是點開了網友的討論帖,看了一圈后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季珩是美術界大佬,收藏界新星,這都大家統一認可的,17歲考進全國排名前幾的美術學院,21歲本科畢業后出國留學;在大多學藝術的同學都選擇畢業后從事教育道路的情況下,他毅然決然斷了所有退路,讀完研究生后留在國外幾年,一心從事繪畫創作;大獎小獎拿了無數后,終于讓自己的作品掛在了國外尤為知名畫展的長廊,兩三年前回國后沒甚作品的消息,也就最近的一幅畫又把他的名聲炒了起來。 雖然說起來他的成功好像小兒科的游戲一樣簡單,但是網上有人爆料過當年季珩為了出國湊費用,出了很多畫掛在商展上當引玉磚,哪怕是低廉的價格也無人問津,這算是他為數不多的消息中一段黑歷史了。 徐姣思索,她不太了解大家對于美學的認知,只是可以想象到在這個跟風式的收藏界里,大家逐漸形成了一種畸形的審美——認人不認作品。如果是一個出名的畫家,大家就會爭相欣賞、收藏,在親朋好友面前、在圈子里,當成一種炫耀的資本;而那些不出名的畫者,他們的畫作就不太具備收藏的價值了,最好的出路,莫過于被較為高檔的餐廳收購,當成墻壁上一個高雅的裝飾,僅此而已。 這也許是不公平的,但是在上百萬、上千萬的美術專業人群中,并沒有那么多伯樂去賞識出色的作品,一個出色的畫家,與其說是在推銷自己的作品,還不如說是在推銷自己本身。 這種人的成功,其實遠比普通人想象中的難。 這種社會條件下,有太多名不副實的人,也有更多無法揚名的人。 想起昨天的那副畫,徐姣作為一個門外漢都覺得他一定是當得起他的名聲的,只靠著一幅畫,就能讓人對他身體里蘊含的能量捉摸不清,吊足人的胃口,季珩,他實在是太會展示自己了。 徐姣從大家的只言片語中越看越覺得有意思,對這個人充滿了好奇,可惜八卦不多,帖子沒翻幾頁就沒了,她只好點開較為官方的介紹。 這個網站上個人簡介的話語寥寥無幾,姓名季珩,年近三十歲,生日未知,祖籍W城,定居城市:無。 徐姣再往下翻,就是他的稱號,和那些數不清的獎項,以及他的畫曾經在哪些地方哪些個畫展上展覽過。 再點開圖冊,一幅幅畫作呈現在電腦桌面上,徐姣滑動鼠標慢慢欣賞,竟然能從中找到那么一點樂趣來。 不像是國畫那種激情與山水的大家風范,不像二十世紀初被追捧的抽象畫那樣有著扭曲的線條和另類的色彩搭配,他的畫大多是寫實派的油畫,有廢墟般破舊殘缺的村莊,有干涸的河流,也有朝氣的森林,繁花遍地的莊園,徐姣最喜歡的大概還是前幾天看到的那副被命為《驚雷》的畫作。 反復看了幾遍畫冊后,徐姣發現這個人仿佛是在刻意走極端,除了那副驚雷讓人一眼震驚,其余的畫作,都屬于耐看型,或是凄涼得透進血液的涼意,或是近乎不真實的美感。 這樣一個人,可能有著潛在的人格分裂癥狀吧! 徐姣打趣地想著。 作者有話要說: 污化版小劇場(十八歲黃牌警告): 季珩:“誰跟你是兄弟,兄弟可是要一起洗澡的?!?/br> 徐姣:“不一起洗澡的兄弟??!” 季珩:“不一起洗澡不是兄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