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雜交水稻技術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學問。雜交水稻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就是雜交水稻。一般雜交水稻僅指由兩個遺傳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復系雜交后形成的第一代雜交種。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為遺傳工具。(來源度娘) 田洲嘆了一口氣,看來他又有論文要寫了,不過按照這個世界的科技程度,這點研究難度應該沒多少,霍恩種植基地的好幾個專家在基因培育和生物技術方面頗有建樹。到時候將他復述的報告交給他們便可。 而田洲手上的這袋稻谷自然是要播種下去。 新收獲的稻谷先要晾曬,讓紫外線自然殺菌,經過曬種,能使種子內部發熱變化,促進種子早發芽,提高發芽的趨勢和發芽的概率。然后選出谷粒飽滿的谷子,進行培育。 得到選好的種子首先就是要讓其發芽。一般讓谷子短期發芽有三種方式,一是藥劑浸種,這是田洲世界最常用的方法,二是溫湯浸種,三是熱水浸種。在沒有相應藥劑前提下,田洲選擇熱水浸種。 熱水浸種的方式很簡單。用溫水浸泡種子20到30分鐘,然后把種子投入55到60攝氏度的熱水中,保持該水溫10到15分鐘,之后加入涼水,把水溫降低到25攝氏度到30攝氏度,轉入溫水浸種,溫水浸種8到10小時后進行催芽。(度娘)等谷子長出細白的嫩芽以后,就可以播種了。 在傳統水稻種植上,水稻種植的順序是:水稻出芽之后,將芽種播撒到苗床上,蓋上土,交足水,鋪上地膜,等待其長苗。有了水稻苗以后便是移栽到田里,這里我們又稱插秧。這種傳統方式最主要是保證了幼苗移栽到水田中的存活率。但是現在未來世界有陽光房和各種生長液的前提下,田洲打算直接舍去育苗這一步驟,直接將發芽的水稻種播撒到水田中。 陽光房中的室溫較高,濕氣也較重,完全模擬了水稻的生長環境。 田洲抱著一袋發芽的谷子開始撒種。 不插秧的前提下,田洲就要均勻地撒種,盡可能保證種子能夠均勻平衡地在水田中生長。當然考慮到水田中已經放入魚苗,這些魚苗雖然有魚食喂養,但是或多或少會吃掉一些種子,所以在播撒中,要將種子比重加多一點。那么如果后期秧苗擁擠的話,田洲還要修苗,拔掉一點多余的秧苗。這一步就是比傳統插秧種植中多余的一步。 野外探險隊帶回來的種植很多,經過選種以后的種子,也種植了兩個陽光房。田洲將谷子播種完以后,便聯系霍恩種植基地的專家,麻煩他們研究相關的水稻種植藥劑。水稻一般要用到的藥劑便是除草劑、除蟲劑、防稻瘟病藥劑等等,還有各種肥料。田洲將相應的數據表格發給了霍恩種植老專家們。 田洲考慮到這批水稻種植是野外生長的野水稻,所以后期產量比較低,所以這個時候便需要試驗田了?;舳鞣N植基地可以開幾塊小型試驗田,將水稻種分類播種到不同的區域,成熟后,選產量最高的種子,然后再播種。這是同區域同品種水稻的良種刪選,等以后發現其他區域不同品種以后再雜交試驗。他的雜交水稻論文可要詳細寫了。 此刻的田洲不知道他寫的‘論文’弄禿了多少專家的腦袋。別看單單幾頁紙,這深入的研究簡直無窮無盡,而文中古地球中那位‘袁老’更是讓專家們頂禮膜拜,千年前的智慧結晶啊,古地球人真了不起。不,是他們的先祖真了不起! 水稻種植告一段落,田洲就等著它們在陽光房中快速長大,他也好早日吃到香噴噴的米飯。 與此同時要說的便是小麥市場全面開放了,和霍恩種植基地合作的種植商越來越多,現在全球農業種植大戶開始種植小麥,過不了多久全球人民都能天天吃到面食了。還有那黃豆和辣椒也相繼進入全球種植計劃中,醬油和辣椒這日常調味料也指日可待。 田洲做夢也沒想不到,自己只不過在未來種個田做個菜,就漸漸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飲食。那么,他算不算是將老祖宗的手藝給傳承下去了呢?只是他這不是專業的大廚沒給老祖宗丟臉才好。 在廚藝傳承創新這塊還真不用田洲擔心,從廚師學院畢業的大廚們,已經熟練把握新食材,新烹飪方式也漸漸上手,推陳出新,大有青出于藍的架勢。烹飪美食也許是銘刻在人類靈魂中的,哪怕傳承有過斷層,但是一旦這傳承有了一絲連接,那么人類會尋這一絲光,將文明重新復蘇。 而田洲就成了這一絲光。 專業大廚在努力,業余選手也在努力。不少吃貨已經在自我探索,家中小廚房裝修起來,直播開起來,交流做起來,美食弄起來! 在一派欣欣向榮之中,田洲卻過得像老大爺。最近陽光房中沒有什么蔬果要收獲,也沒有新品種要種植,廚師學院那邊王安他們完全可以獨當一般,霍恩種植基地還沉迷于雜交水稻的文件研究……只有田洲閑了下來,閑成了一條咸魚。 沒事干的田洲只能‘折騰’安格斯了。不是訓練他做菜就是趕著他出門鍛煉,又或者打發他這個魚塘主去修建他的魚塘。當初安格斯挖的魚塘可是簡單粗暴,大型機械過來挖了個大坑就走。而且大坑和小河是想通的,中間雖然用隔離網隔絕了養殖的黑魚往外跑,但是這魚塘真是粗糙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