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
書迷正在閱讀:皇后娘娘每天都在艱難求生、白蓮花她不干了、我在人間擺地攤[美食]、仙女下凡在六零、治愈你,治愈我、重生之生存系統(gl/futa/np)、一心向我、官妓、【春夢】每晚都在睡男人、月光墜落
入殿內時,楚洛正好在伸懶腰,還來不及收手。 大監低眉笑笑。 李徹亦忍俊,遂朝大監道,“差不多晌午了,在內殿布飯吧,讓旁人晚些來?!?/br> “是?!贝蟊O應聲。 “餓了嗎?”他上前,方才一幕后,楚洛正有些窘迫,知曉他是給她臺階下,順勢道,“有一些?!?/br> 他隱晦笑笑,牽起她去御書房的內殿。 他頭上還帶著玉冕,入了內殿,便在銅鏡前取下,似頂在都上的莊重威嚴取下,頓時恢復了早前溫文的李徹。 大監端了水來凈手,稍后,午膳傳上,兩人簡單用了一口,他照舊給她夾菜,只是吃飯的時候他很少說話,食不言寢不語,他的教養慣來都好。 由得早朝時間延長,李徹停了午歇。 張世杰和于洪如到殿中時,李徹尚有些困,便大都是聽著兩人講,楚洛聽到是黃州貪污一案,其實關于貪污受賄的折子一向不少,但是大辦的不多,黃州貪污一案就被李徹揪出來大辦,大理寺很緊張黃州貪污一案,臨近年關,此事也鬧得沸沸揚揚。 楚洛認識李徹的時間已經不短,李徹的行事風格她也漸漸摸清了些。 年關時節,李徹是不想朝臣的心思放在別處,才將黃州貪污一案抬出來當了靶子。 張世杰和于洪如說完,李徹只淡聲吩咐了幾句,楚洛記下。 而后是趙沫,趙沫是兵部的人,又提了今年是嚴冬,送去北部的御寒衣物有些延遲,怕是要正月才能送出……但今年冬天來得有些遲,還是能趕上用處。 應是自己都覺得說的邏輯站不住,越發低頭。 李徹眉頭微攏,追問為何會遲? 趙沫支支吾吾。 李徹當場便惱了,“封相提此事是多久前的事!你當朕好糊嗎?過去這么長時間,你告訴朕邊關將士沒有衣物御寒,要等到正月便好,正月都什么時候了!” 趙沫才跪下,“此番物資的經采是經由溫家去辦的,是國公府的三公子在cao辦,材料遲了些,做工便跟著延遲了?!?/br> 言外之意,此事牽涉到國公府,兵部也…… 李徹臉色頓時一黑,又是國公府。 趙沫嚇得不敢抬頭。 李徹惱道,“這件事給朕嚴查不殆!朕不管是誰家的子孫,手腳做到邊關駐軍之上,耽誤了邊關之事,這個責任誰都負不起!” 趙沫叩首應是。 楚洛很少見李徹這般置氣,趙沫先前退出去的時候,嚇得渾身都有些打抖。 同早前的黃州貪污一案相比,此事是觸到了李徹霉頭。 長風北邊和西北都與巴爾相交。 早前李徹內殿里的冊子有不少都同巴爾相關,楚洛猜得出李徹心中是很忌憚巴爾的,楚洛想起零零散散看得差不多的冊子里,巴爾大都是縫到凜冬便會南下sao擾,掠奪物資,今年就是嚴冬,邊關絲毫都不敢大意,若是這個時候邊關連御寒的衣裳都沒有,再遇到巴爾南下…… 楚洛不敢想。 不怪李徹置這么大的氣,此事若是出事便是大事! 國公府這次是沒拎清。 趙沫出去,李徹的臉色上都是陰沉,廷秀之入內時,只覺氣氛不對,下意識轉眸看向楚洛。 楚洛是成明殿秉筆侍書,算是陛下身邊最親厚的人,這個位置的微妙之處,就是朝臣不敢朝文帝察言觀色,便只有求諸于秉筆侍書,所以這個官職是極容易被朝臣討好和奉承。當下,廷秀之便一臉視死如歸般看向楚洛。 楚洛朝他搖頭。 廷秀之倏然會意,感激頷首,心知肚明,他是遇到陛下心情不好的時候。 廷秀之不敢懈怠,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許是如此,李徹起初的是臉色不怎么好,聽他說完之后,臉色才緩和了許久。 廷秀之離殿前朝楚洛感激一瞥。 廷秀之出了殿中,本應是劉威入內,李徹卻喚了聲,“大監!” 大監連忙入內,“陛下?!?/br> “讓葉亭風來見朕!”李徹語氣凝重。 大監應是。 亭風哥哥?楚洛微楞。 亭風哥哥同二哥自幼關系便好,最好的時候可以穿一條褲子,早前二哥離家從軍便是和亭風哥哥一道。葉家在兵部耕耘多年,同各地的駐軍關系都近,眼下李徹要見葉亭風,楚洛下意識想到,是先前北關御寒物資一事,是怕邊關出事…… 果真,葉亭風到的時候,李徹并未隱瞞,“御寒物資出了問題,朕怕邊關軍心不穩,你替朕走一趟,犒賞三軍,等到什么御寒物資到了軍中,再回來?!?/br> 葉亭風拱手領旨。 “先去西邊!”李徹叮囑。 葉亭風會意,西邊是巴爾最活躍的一片,陛下是怕西邊出事。 李徹朝楚洛道,“讓封相同兵部一道商議犒賞事宜,讓翰林院連夜擬旨,明日一早葉亭風先行,讓楚頌連臘月二十八率禁軍護送物資去西邊?!?/br> 楚洛應是。 此事急,又涉及到兵部,封相和翰林院,禁軍諸人,要些時間處理,楚洛先行起身。 “葉亭風你留下,朕還有事同你說?!?/br> 葉亭風本是要同楚洛一道出去,正好折回駐足,“陛下!” 李徹抬眸看他,“朕同你說的事,你知曉即可,不要外露?!?/br> 葉亭風拱手。 李徹提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葉亭風會意上前,李徹沉聲道,“途徑遂州時候,把朕的手諭給譚源,讓他領駐軍急行軍去往西關,朕要他最快時間趕去,中途不要節外生枝?!?/br> 葉亭風領旨。 等葉亭風離開御書房,李徹重重扔了手中冊子,這個節骨眼兒上腦子不清楚,拎不清,不怪他要動國公府! 若是西關出任何閃失,誰都負不起這個責! 李徹眼中的惱意還未盡去。 大監入內,“陛下……” “怎么了!”李徹語氣中還有惱火。 大監趕緊低頭,“成州知府單敏科到了,正在殿外候著?!?/br> 大監的話卻似忽然將他腦海中的怒意澆熄,單敏科到了? 今日? 李徹頓了頓,淡聲道,“宣?!?/br> 大監退了出去。 稍許,大監領了單敏科入內,李徹看了看單敏科,朝大監道,“出去吧?!?/br> 大監倏然會意,是不讓旁人入內的意思。 待得大監退出,單敏科才道,“你怎么臉色這么難看?” 而李徹幾乎也是同一時間輕嘆,“你怎么今日就到了?” 兩人都頓了頓。 李徹噤聲,單敏科先開口,“你不會輕易召我入京,肯定是出事了,我路上沒敢耽誤,連著趕了兩天兩夜的路沒停,才能今日到?!?/br> 李徹看他,不由伸手扶額,“一堆煩心事,沒完沒了?!?/br> 語氣盡是疲憊之意。 單敏科揶揄,“皇帝這么好做?” 李徹惱火看他。 單敏科遂踱步上前,“我在成州聽說了,秉筆侍書,你是不想委屈楚洛……” 李徹抬眸看他。 “出什么事了?”單敏科問。 李徹喉間輕咽,沉聲道,“母妃過世,宮中死了不少人,我是怎么幸免安穩到萬州的?祖母同你說起過嗎?” 單敏科微微皺眉,“為什么突然問起這件事?” 第88章 真相 二…… 李徹緘默片刻, 避開他的目光,淡聲道,“婁金清告老還鄉, 同朕說起當年母妃遇害, 他覺得不是醫女所為。說母妃當年同醫女很好, 幾次母妃險些流產, 都是她救回來的,她若要取母妃和朕的性命, 實在用不上宮亂當天謀害母妃,此事疑點重重。朕讓人將父皇當初徹查母妃遇害一事的卷宗調出來, 卷宗上眾口鑠金,齊齊指認是那個醫女毒害了母妃, 但都是認證,沒有任何物證,也沒有人尋到那個醫女,最后草草定案,朕想知道真相……” 李徹抬眸看他, “若是能尋到當初送朕萬州的人,許是會查出當時的真相……母妃是幼時抱養到盛家的, 將朕送到萬州的人, 一定是母妃信任的人,才會同他說起萬州和單家的事。朕的小字是未出生的時候父皇取的, 日月兮齊光,當時知曉的只有母妃, 所以送朕到萬州的人, 應當知曉不少事情, 朕想尋到他……外祖母有同你說起過嗎?” 他那時尚在襁褓當中, 不可能有印象。 當時將他送到萬州的人,將他交給了外祖母。 他自幼是外祖母養大的,為了掩人耳目,外祖母一直都是讓他喚的一聲祖母,他也一直以為外祖母是他的祖母,他姓單,叫齊光…… 一直到后來,父皇的人尋到他,他身上有母妃的信物,又是十歲左右的年紀,模樣同父皇近乎一個模子刻出來,父皇將他接回宮中,沒有人懷疑他不是四皇子。也因為他生得同父皇像,又沒有宮中長大的皇子的驕縱,很得父皇喜歡,再加上父皇對他的內疚,他在父皇心中的位置,越發超過頭上的幾個兄長…… 他離開萬州的時候,祖母,其實應當是外祖母,同他說起過實情。 當初送他到萬州的人,隱瞞了身份,應是不想再卷入這場皇家的是非當中,所以,送他來萬州的人,應當不是母妃身邊的心腹。雖然不是母妃的心腹,卻很得母妃的信任,將剛剛出生的他交由這個人送到了萬州。而母妃當時能將剛出生的他交給這個人帶走,說明宮中已經危險叢生,母妃實在沒有辦法,只能這么保全他。但可以想象當日宮中如何險象環生,這個人能帶他出宮,一定是冒死。而京中離萬州路遠,出京路上也一定有諸多盤查,這個人是一路冒著性命危險完成了母妃的托付,將他安穩帶到了萬州。 這個人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是守信的人,但他不是母妃的心腹,也不愿意卷入到宮中的是非當中,所以同祖母說起實情,祖母也不知曉他是誰…… 而當時宮中情況紛亂復雜,母妃沒有讓人送他去盛家,盛家就在京中,若是事發,旁人一定會先去盛家搜人,所以送他去盛家,同留在宮中并無區別。 當時宮中死了那么多人,情況有多危險不難想象,祖母心疼過世的母妃,也心疼他,亦有私心想讓他遠離宮中的紛亂。所以即便后來父皇回宮,宮中之亂得平,但母妃已經不在,祖母不想他再趟這趟渾水,希望他能平安健康,諸事順遂,所以寧肯讓他留在萬州,做簡簡單單,卻無憂無慮的單齊光…… 那時候,祖母身邊只有他和單敏科。 單敏科年長他四歲,應是記事的年紀了。 他是抱著猜想,許是祖母在當時的情景下告訴過單敏科旁的事宜,后來沒有同他說起過的事情,更或是,那時候的單敏科許是對送他去萬州的人有些許印象…… 這些,予他而言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