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本達這個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歷朝歷代都少見的人。他入職國子監祭酒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支持女學。 教書育人無論是什么年代都是朝堂國家的重中之重,作為已享利益者的李如意也不得不承認,統治階級所掌握的書本知識是他們屹立不倒的根本和支柱。 房公房白林之所以能被天下讀書人所尊敬,視為李朝之師也是因為他的有教無類。廣開書門,寒門學子也可拜于門前,伸手觸摸到他們憑自己的出身可能一輩子都夠不到的黃金屋,顏如玉。 如果說房公以自己寬大的胸懷和博學的知識敲開了李朝的文化風氣,讓世人知曉讀書能夠改變命運。不光是世家子弟能夠通過家族推舉入仕,寒門子弟也能攥著那一本本書魚躍龍門,建功立業。 而本達能拋開世俗之見,讓女子也能夠有機會站在書房里,真正讓人佩服他的胸襟。 但如意和周樂言乃至崔甫都沒想過讓本達主持建學一事。 原因很簡單,本達得罪的人太多了。 那時候圣人有意為如意鋪路時,如意還很小。圣人剛露出口風時,滿朝文武迫于圣人的壓力沒有一個敢吱聲的。 一方面是覺得女子讀書可以,但建學堂當真是多此一舉。能讀書的小娘子那必然是大族女,家里豈會請不起先生。而普通百姓人家的小娘子哪里有那功夫讀書。一方面又了解圣人的心思,卻覺得已經有了公主,圣人又不是不能生,公主已經有了,皇子還會遠嗎? 圣人見朝堂鴉雀無聲,竟也收了聲不再提此事。滿朝大臣皆松了一口氣,誰也不想頂撞圣人不是。 可萬萬沒想到等了許久,本達坐穩國子監祭酒,第一件事便是上書奏請建女學。李朝一片嘩然,而圣人等待許久的機會終于到來了。 堅決果斷的旨意,讓朝臣明白這回圣人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再加上遲遲沒有皇子出生,眾人退讓了。 但退一步,不代表他們能咽得下這口氣。你本達可太行了,悄默聲兒地抱上了最粗的那根大腿,一路高升直達人生巔峰就不說了。更讓人來氣的是你還早早的就準備好了條項,連書館建在哪都想好了,讓他們這些人連著個飛黃騰達的尾巴都抓不住。 這不顯得他們與圣人離心,辦事不利么? 一時間,本達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如今儲君已立,本達還被眾人排擠著。若不是因為國子監本就是國家學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門楣,怕是貴族子弟都沒人去。 但本達太灑脫了。他該干嘛干嘛,頗有魏晉名流之風,自然無憂。 周樂言此時提起本達也不是沒有緣故,建學一事勢必要國子監祭酒出來走一走遛一遛的。 如意難得覺得有些棘手,因為她,圣人已經坑過本達一回,如今她還要再坑人家一回,有些下不去手。 她是見過本達的,崔琰也一定不知道,若不是本達長得不是很好,本達很有可能取代他成為公主的老師。 但即便如意選了崔琰為師,圣人也無甚意見。只不過后來若是再召本達入宮時,還會帶著如意一起聽一聽。 詩詞歌賦,史學政聞沒有,倒是聽了一堆天地玄黃,阿彌陀佛。 小的時候如意也迷茫過,這本達大人怎么回回說的都不一樣。印象最深的是她問本達:“先生,佛家曰有來生,當真有來生嗎?” 這可能是千千萬萬人都難以回答的問題,本達那日穿了一件道袍,瞇著那雙快要看不見的小眼睛,哈哈一笑,絲毫不覺得有什么不對答道:“臣不知,臣沒死過?!?/br> 這般義正言辭擲地有聲的回道也是震得如意愣了愣。 便聽本達又道:“公主可知景教?” 如意點點頭,景教自波斯而來,那時還是房白林親自接待。在西市建有“義寧坊波斯寺”,入了李朝后為發展信徒,甚至還將教義譯成李朝文字。讓如意比較無語的是,寺門口還掛了圣人的畫像。也算是將大腿抱到了極致。 “景教里有一條,勸人向善,吃苦耐勞。守戒奉主,等死后他們的主復活后也會把他們復活,走向極樂?!?/br> “世間教義大抵如此,不是為了今生便是為了來生。人生于世多有煩惱,心中若是有了依托,便有了希望。此刻種種也會覺得尚且能忍受了。更何況教義大多勸人向善,只要不損害朝廷的利益,那有何不可呢?” 彼時的小如意懵懵懂懂,看不懂圣人眼里的意味深長。但如今她站在高處,已能體會兩三分當日的本達是多么智慧。還有她阿耶最后那一笑是什么意思。 正因她敬佩本達,又對他有些許難言的抱歉。而建學的推行勢必要傷害到許多人的利益,故而格外惆悵。 雖說清河崔氏欠她這么大一個人情,她這回可不會手軟,定是要崔氏去給她蹚水,做擋箭牌的。 但國子監作為李朝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建學這么大的事情,繞過本達是不可能的事??上攵?,到時候有多少人給本達軟釘子碰。 周樂言看如意擰眉沉思的樣子,有些坐立不安。 “公主,本達先生左右都撇不開這事情,頂多讓他不出面便是。下面人多辛苦些,也少些事端?!?/br> “不可能,國子祭酒不站出來豈不是笑話。你讓我再想想?!?/br> 其實崔甫去揚州前已和她聊過許多,如今她對如何施行心里倒是有一些想法,只是還不夠細致。 如意有些不高興了,崔甫去揚州前說要拿個章程出來,整理好就給她送來。這都多久了連個紙片子都沒見著。 而且她現在看見崔甫就煩得很,連問都不想問一句。 如意沉吟了一會,道:“如今朝內外對于建學風向如何?” 周樂言不敢隱瞞:“不是太好?!?/br> 想想也知道,好不了。先不說其他,只說建立學府一事。書院的建立本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前頭說了,這動搖了世家的利益。 如意現在想來,都有些摸不清崔相的想法。若是說他無心,他怎么偏偏出這個題目給如意。若是說他故意,他可是出身自第一大豪門世家清河崔氏。他不會不懂這個道理。 清河自然是有他們的書院——鴻蒙書院。不知多少從鴻蒙書院出來的人步入朝堂,成為崔氏不可撼動的地基。 更不用說,還同意尋常人家小娘子一同入學。 “前些日子圣人在朝堂上頒布了您與崔甫一道辦理建學的旨意,朝野內外便議論紛紛。只是礙于這是圣人交予您的第一件差事,不敢明言。但崔大人的處境不太好過?!?/br> 周樂言還不知如意和崔甫的事,接著道:“金陵有人言崔甫為了上位,什么手段都使出來了。說得甚是難聽,什么四書五經白讀了,竟然同意常人小娘子去讀書。若不是崔大人揚州一案雷厲風行,震懾了一番,怕是還有的鬧?!?/br> 如意聽到這里忍不住笑了,她有些幸災樂禍。不過也知這些人翻不出什么風浪,清河崔氏怎么可能放任他們最為自豪的小郎君被敗壞名聲。怕是不出幾日,便要他們知曉利害。 真正能翻出風浪的是三省六部。崔琰不必說,可中書省尚書吳槐,門下省尚書劉道言可不是好相與的。 兩位尚書手握重權,又極為講究規矩。如意與他們可沒什么交情往來。這又是個難事。 如意嘆了口氣,難題接踵而至,唯一讓她高興的是,國庫充裕,她倒是不用擔心銀錢的問題。 想了許久,如意突然坐直了身子:“去歲女學第一的太原王氏家的小娘子現今如何?” 周樂言眼前一亮:“王小娘子還未有差事,也未曾婚配!前些日子我還聽我阿娘說,前去王氏求親的人把門檻都要踏破,可也沒見王夫人松口應了哪家。實在是奇怪?!?/br> 王小娘子才貌雙全,又是女學第一畢業。更入宮受了封賞,便是做官也使得。 王氏遲遲未曾定親,要么是眼光太高,要么是這小娘子還有別的想法。 如意笑了:“你去約一回那王小娘子,好歹有同窗之誼,探探她的想法。若是肯入仕,那再好不過?!?/br> 周樂言尷尬地笑了笑,若說一個女學第一,一個吊車尾也能算同窗之誼,那也行吧。 王小娘子若當真入仕,未來也是一大助力。周樂言默默回憶了一番,那小娘子平日冷冷清清的,也瞧不出個想法。 不過想來,王家遲遲未給小娘子定親,怕也是想送小娘子入朝為官的。女子做官已不算稀奇,王氏只要不傻,就知道,一個只能嫁去別人家的小娘子和一個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的小娘子孰輕孰重。哪個更能為家族帶來最大的利益。 周樂言興奮起來,若王小娘子被拉入公主陣營,王家所在之地太原,推行建立學堂將毫無阻攔。 而世家本就是見風使舵,會看眼色的很,如此一來,其他豪門也當會想盡辦法搭上這條船。 不過光有太原王氏還不夠,如意現在終于體會到她阿耶所說,世家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朝廷。 但前提是,要讓他們能看見利益。 ※※※※※※※※※※※※※※※※※※※※ 非常感謝各位看文的小可愛們,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