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書迷正在閱讀:鬼妻、相信幸福系統、竹馬前男友成了頂流、貽情(np)、小作精拿了團寵劇本后、從哥布林的角鬥場開始 繁體版(正太、蘿莉、人妻、母子、父女)、入戲(1V1故事集)、美人墜、匪石獻玉、士庶(1v1)
唐無衣也放下了心。從百草閣到榮古軒,他們去查的每一步似乎都有人捷足先登,幸好,蒲先生留下的畫還在。 長長的畫卷上,濃淡相宜的藍紫色,兩只朱嘴黃羽的相思鳥正在轉首相顧。 “確和先太子所畫之鳥為一種?!甭勴w篤定道。 唐無衣仔細翻了翻正反兩面,并沒有看出什么端倪:“蒲先生做過先太子的太子太傅,所以二人畫了同一種鳥?” 聞韜卻仔細探了探紙張的厚度,又對著光前前后后看了好一會兒,突然道:“唐岳,有夾層!” 第133章 5.25秘辛 聞韜指著手卷道:“唐岳,這個厚度不對?!彼帜昧伺赃叺膸拙硎志肀葘α艘幌?,“這一卷明顯厚一些。而且你看,這幅畫其實并不長,但是裝裱的手卷卻長了不少。當時榮古軒的掌柜的說是蒲先生要求引首留長一些方便日后題字。但是蒲先生并沒有題字的習慣,之前的手卷也都沒有留過長的引首。這幅畫后面應該藏了什么東西?!?/br> 唐無衣心悅誠服,二話不說拿出青霄匕首,沿著裝裱線小心裁開,裁完三邊以后果然在那幅二月蘭下面發現了一封文書,紙質陳舊,但是被保存得很好,字跡很清晰。二人展開文書,唐無衣只掃了一眼就驚呼道:“是先太子李桓的書信!”他見聞韜還是一臉不解,解釋道,“署名為‘桓’,為先太子李桓之名,這是一封書信,寫給‘先生’,自然就是蒲先生。蒲先生做過太子太傅,先太子自然以‘先生’稱之?!?/br> “原來如此?!甭勴w恍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和唐無衣細細看起來。只見那書信寫道: 桓白: 孤與先生相識已七年有余,然幽閉于東宮未見先生者亦有五年也。 往事倥傯,夜來入夢,常憶起先生于殿試之上飛揚卓絕,滿殿文士不及先生文才之十之一二。及至孤于殿上與先生相見,如金風玉露之相逢,先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肅肅若明月之清風。孤年少任性,固求以先生為太子太傅,惟愿與先生談盡世間文萃,以待來日助孤行孔孟之道,以仁政懷柔天下,使萬民有枝可依,不復兵患之苦。 孤與先生于東宮相交之二年,實為孤至幸至樂之二年。尤記先生初至東宮,正當小雪之時,孤啟門賞雪,先生攜酒踏雪前來,一襲白衣立于紅梅之中,孤方了然古人所謂玉樹臨風誠不我欺。先生粲然笑曰“王子猷造門不前而返,吾偏要約太子酌酒興盡而歸?!碑斒菚r,孤與先生擁爐坐于湖心亭中,宮墻朱紅,四望皎然,唯有寒鴉數只如點墨落于天地之間。先生悵然曰:“人生在世,如蜉蝣耳,不若飛鳥翱翔天地之間?!惫滦υ唬骸按乱哉烙煜?,先生高才,必可大展宏圖,何故羨一鳥耳?”先生浮一大白大笑之。 未想不過一年有余,孤以阿朵里之事見罪于父皇。孤感先生拳拳相勸之情,然圣人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方有治國平天下。孤待阿朵里如結發妻子,萬不可從父皇之命,乃至之后種種孽情傷人害己,實非孤之初心。如今阿朵里香消玉殞,先生亦見罪于父皇,皆乃孤之過也。 孤名曰省罪,實為軟禁,東宮亦為囹圄。孤自思見棄于父皇,儲位亦不可保,父皇愛重二弟之心日顯,幸二弟文韜武略,實強于孤數倍,唯于殺伐一事過于狠厲,萬望先生日后入仕,見機相勸。 孤本欲了此殘生,待二弟得勝歸朝入主東宮,亦可絕百官物議。然近日驚覺三弟之異動,孤多方查探,竟查得三弟有謀反之意。三弟心思深沉,為人狡詐,如今二弟帶兵在外,孤被困于東宮,京都空虛,父皇病重,禁軍盡數掌于三弟之手。孤恐三弟于此時謀反,天下大亂矣。 孤歷經千辛萬苦將此信與天策令牌交與先生之手,請先生將京都異動悉數告知天策上將軍唐佑,并交之與令牌。天策軍一向為太子一脈,見此信后必會出手。萬望天運相助,使天策救大周江山社稷之將傾,誅jian佞以正道統。孤命不足慮,然大周百年基業懸于一線,萬望先生念及與孤畢生知己之情相助與孤。無論生死,孤此生無憾,萬一存其性命,亦會將東宮之位讓與二弟,以成父皇之愿。 孤為子失之孝,為臣失之忠,為夫失之別,無儲君之德,然心之虧欠甚者,一為阿朵里,一為先生矣。阿朵里貴為回鶻長公主,喪命于斯,再無人知其風華容貌矣,實乃憾事,孤心不忍,故以丹青入畫,交予先生。而先生絕世之風姿,高潔之品性,孤亦銘記于心,無日不敢忘矣。望先生另覓良枝,成其大志,孤雖不可親眼見之,亦感欣慰。 佛家有輪回之說,如孤有輪回之生,愿如先生所言,做一飛鳥耳。寒鴉清冷,白鶴孤寡,不若相思鳥于春日嬉戲于花叢,望之可親,孤實慕矣。 於邑涕零,裁書敘心,桓白。 讀罷,唐無衣和聞韜都是長久的沉默。 從最初的好奇,震驚,到最后深深的哀痛與感傷,唐無衣似乎突然明白了那么多他曾經看不懂的蒲先生的瞬間,比如蒲先生安于唐氏西席,從不提入仕,比如蒲先生的對月長嘆,以及,在裊裊的茗香之中,唐無衣問他,明明自己并不想走科舉之路,為何先生還要對他傾囊相授?蒲先生望著他,卻似乎并沒有在看他,而是落在了某個看不見的虛空之處。 原來唐無衣只知蒲先生與先太子師生情重,未曾想他們竟是畢生知己,而先太子在被幽禁后的最后時刻,竟是將這樣一封關系著大周國祚的信送到了蒲先生的手上。此信真摯動情,又被蒲先生悉心保存多年,其中所述必為真相,如此說來先太子根本沒有謀反,而真正謀反之人是三王爺李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