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
演員潛意識不按劇本走是很常見的事。 只是沒想到會發生得那么快,編劇和導演聊了聊,猜想是因為童昭本人在武館呆了一個月,對傳統武術認可度太高了,讓她的潛意識厭惡武術,她做不到! 那這怎么辦? 人設模板師搖頭:“這是核心設定,應該不會那么簡單被動搖的?!?/br> 下一刻,兩人從奶茶店結帳離去時,童昭才牽起程思文的手,柔聲和他說自己其實不喜歡武術,也很討厭俠客之類的東西。她的語氣溫和卻堅定,程思文和監控前的觀者完全感受得到她的抗拒厭惡。 程思文傻了。 “那你……剛才怎么不跟我說?還讓我說下去?” “因為你是我男朋友,你在和我說話,而我想聽你說完,想了解你的看法,”童昭的聲音本來就動聽,在這部戲里更悅耳了,但不是《明帝外傳》時期的柔媚,反而有著一種中性的,安撫人心的神秘力量:“一碼歸一碼,我也要跟你坦誠我的看法?!?/br> 童昭:“我真的很討厭武術,俠客也不應該存在,我不承認?!?/br> 她與他十指緊扣,神色專注地看住他。 偏淡的瞳眸里藏著另一個他不知道的世界。 一個真正的現代江湖。 史導演被這雙眼睛看得頭上亮起小燈泡:“我來靈感了,這里就該給童昭拉個近鏡,從她眼里直接轉場到她回到家里,面對被稱為華夏最后一個俠客的謝父!” 欲說還休的編?。骸啊?/br> 行。 演員愛改就改,不用他改稿子就好! 和傳統電影一樣,編劇的地位有高有低,《我不做俠啦》這位就屬于低一點的,基本上是工具人。 副導:“這里童昭的演繹圓回來了,和她潛意識臨時發揮的內容相比,原來的劇情就有點用力過猛了?!?/br> 監督:“不過原來的話,會更搞笑吧?” 副導:“這倒也是……” 眾人持不同意見,不過最終沒異議的是,這樣的處理下,觀眾對主角的第一觀感應該會更好,更討喜了。畢竟主角前期對武俠的強烈反感可能引起華夏觀眾一點不適,覺得她太叛逆,童昭這樣處理她的逆反情緒,能看出她潛意識的包容力和細潤入骨的溫和。 記者要會多思考,去打破砂鍋問到底,去找尋潛藏在粉飾太平下的真相。 可是在更多時候,一直打斷受訪者更是一種禁忌。 所以記者抒意的潛意識,即使對傳統武術心存反感,仍然會忍耐下去,用心聽男友說完。 截至這里都沒有問題的。 童昭回到家中后,正好看見因為半夜行俠仗義一打多受傷的謝父,本來獨自在擦藥酒,看到女兒回來后大聲發出痛呼,并假裝夠不著傷處,在那獨自表演了一會,發現女兒沒反應后,幽怨問道:“閨女啊,你就不問問我為什么受傷嗎?” 童昭:“人作死,就會死?!?/br> 謝父:“我那不是作死,我是行俠仗義?!?/br> 童昭聽到這四個字就腦仁疼。 小時候爸爸便醉心于當義警而忽略了女兒的教育,謝父每次努力抽出時間回家,不問作業不陪看電影也不關心學校里的事,就教她練武。偏偏主角還一學就會,一會就精,教得他越發起勁,自覺是在培養武林第二把交椅! 父母離婚后,mama帶走了哥哥,父女倆的感情更是降至冰點。 童昭瞥他一眼:“武林盟主也會挨揍?” “呸,幾個小屁孩沒碰著我衣袂一下?!?/br> 謝父腳尖一踩,身影靈動鬼魅地落到了童昭旁邊的沙發上,一副[我受傷了,我裝的.jpg]的表情看向女兒:“看新聞了嗎?那七個小屁孩當街調戲姑娘,被我小小地出手教訓了一下,我相信如果閨女你在場,也會和我作出一樣的選擇?!?/br> 童昭搖頭,朝他哼笑一下:“我會制造聲音引開注意力的同時報警,以暴制暴是最后一種選擇?!?/br> …… 編?。骸斑@里我原本寫的劇情是他們要吵起來的?!?/br> 在奶茶店發現男友特別崇拜俠客后,因此起了矛盾一肚子氣的主角回到家后,發現她真正生氣的源頭又在跟她叨叨行俠仗義的事,怒氣值當場超級加倍,往興沖沖想跟女兒搞好關系的父親頭上淋了一盤冷水。 主角父女有相似的犟點,也有因為成長環境而相反的思考回路。 可是童昭和程思文沒吵起來,回到家后雖然句句跟父親抬杠,可是思路清晰說話有條理。 本能電影和快穿穿書一樣,會被蝴蝶效應影響。 監督點評:“我覺得這樣的主角更合理了,畢竟她是名牌大學的資優生?!?/br> 編劇捂面:“實不相瞞,我也覺得她演得很可愛?!?/br> 特別是對著老爹哼的笑一下的樣子,直戳他的萌點!。 然而就因為童昭給了他一點好臉色,謝父嘴唇動了一下,脫口而出:“你看今天社會新聞頭版了嗎?” 原本還在說笑的后臺人員立馬愣住。 這起碼該是下兩場戲發生的對話,張建憶(謝父飾演者)的潛意識怎么這么沒節cao?女兒跟他笑一下就說了?不怕女兒當場翻臉演不下去?說好的鋪墊呢? 聞言,童昭果然斂了笑色。 她偏淡的眼眸掃過父親,眉頭皺起,輕易可見的不高興,很不樂意繼續這個話題了。 但是…… “你說?!?/br> 第88章 “那個神秘大盜肯定有不俗的輕功底子?!?/br> 童昭:“嗯,然后呢?” 謝父:“下個月中旬就是十年一次的武林大會,我懷疑是針對這次聚會發起的挑釁,因為上次還有來出席的……三位,用的都是他偷走的武器,特別是那把刀,只有梅花刀客會用雁翅刀這么吵的武器?!?/br> 雁翅刀的刀背上一般有著五個以上的打孔,懸著銅環,揮刀的時候銅環撞擊在刀背上,會發出大雁叫聲一樣的響動。童昭繼續點頭問道:“那么梅花刀客是個怎么樣的人呢?” 工作人員眼睜睜地看著主角的爹倒豆子一樣把之后才出場的人物情報全賣了。 就連梅花刀客十年前借了高利貸只為把自己雁翅刀上的銅環全換成金環,錯過了買房最好時機,一代刀客如今還在租房子住的秘聞都說了出來。這點是連導演也不知道的,史導演隱忍地看了編劇一下:“你設計的人物挺飽滿?!?/br> 編劇干笑。 他就喜歡給角色偷偷增添一些永遠不會被發現的奇怪設定 副導:“這里可以插播一段梅花刀客的個人秀,用謝父的介紹作旁白?!?/br> 史導演點頭,立刻有助理在時間軸上增加備注。 因為不是邊拍邊剪的,這些備注會在進行后期處理時省卻很多功夫,也避免了稍縱即逝的靈感流失。 …… 被套話而不自知的謝父特別高興,覺得閨女終于對江湖上的事感興趣了。 于是他不知死活地提出要和女兒交手。 童昭搖頭拒絕,徑直走回自己的房間:“我不會再做這種沒有意義的事?!?/br> “怎么能說是沒有意義呢?”謝父特別失落。 “你覺得有意義,那你就用你的時間去做,不要強扣在我的人生上,”在關上房門前,童昭的動作一頓,自嘲的掀了掀唇角:“我好像說了多余的話,畢竟你的所有時間一直是用在這件事上面?!?/br> 語畢,房門便和她的心房一樣,牢牢地關上了。 在原定的劇情里,這里主角會大力關門以示不滿。 童昭的動作卻很平常,門溫和地嵌進縫里,甚至沒驚動空氣,卻比大力關上門帶來的壓抑感更深。鏡頭緊隨著童昭,當她進門后,抓過放在書桌上的一把木匕首,這是父親小時候給她的“玩具”……她的童年沒有漂亮的洋娃娃沒有過家家,有的只是練武和各種和武術相關的小玩具。 小時候為了獲得父親的夸獎,她學得很努力,也展現出了過人的武術天賦。 謝父的狂熱,有一半是因為從女兒身上看到繼承衣缽的可能性。 監控畫面里的童昭沉默著,她沒有表情的清艷臉龐彷佛與空氣一起凝固定格。即使隔著屏幕,工作人員都能感受到那股窒息感……原劇本里的主角開頭有不少爭吵表達的情節來立人設,可是童昭的潛意識卻將那些全刪掉了,塑造出了另一個更有層次感,更壓抑得令人心疼的少女。 她沒沉默多久,也許才半分鐘。 可是為什么壓迫感會那么強? 有敏銳的工作人員察覺到了:“她把木匕首攥得很緊,用力得刀背陷入掌心了?!?/br> “對,”史導演沉吟:“她的肢體語言特別有表現力?!?/br> 史導演年紀大,他早期上學的時候還是傳統電影大行其道的時候,了解過表現派跟體驗派演員--表現派會通過一些特定的表情、動作或者道具作為錨點,讓觀眾通過這些信息了解角色。 舉個通俗點的二次元例子,就是在二次元看到黑發眼鏡的角色,多半會下意識地聯想到腹黑和頭腦派這兩個關鍵詞。商家在創造角色時,也會就著這些刻板印象去塑造角色。 本能電影是不存在表現派的。 但童昭是史導演見過最像表現派的……因為她總有一些標簽式的小動作來鞏固角色形象,像《明帝外傳》貴妃就有一個習慣性的小動作,喜歡牽起明帝的手把自己的臉窩進去。有用心的劇迷將這小動作剪了出來,幾乎每次她和明帝互動都會做這小動作,通過重復的動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簡直像是有意識的表演。 緊接著,童昭動了起來。 她臉上依然沒什么表情,冷淡的,沒了在人前的溫和,木匕首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她手上翻成花。木匕首轉著不夠過癮,她輕輕一甩,它便精準落在放在書桌上的匕首架子里,拿起了床邊的劍…… 一位討厭武術的主角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打完了三套完整的,不同流派的拳法和劍法,來宣泄不快。 這也不在劇本里的。 當她正要收劍入鞘,房門就被大大咧咧的父親推開了:“歸崖啊,爸給你做了你最喜歡的叉燒飯,別生氣……了……” 他瞪住正在舞劍的女兒。 那副表情,只能用“我一進門就看見常威在打來?!眮硇稳?。 常威,你還說你不會武功? 童昭,你還說你不喜歡功夫? 童昭冷冷回頭,抿了抿唇,坦然自若地收好劍:“我等會自己出來吃,爸爸你先出去,我在換衣服?!?/br> 謝父疑惑:“可是……” 閨女明明穿戴整齊! 童昭再次用她那把充滿蠱惑性的悅耳嗓音強調:“我在換衣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