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書迷正在閱讀: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一路向北、爽文女主她不想爆紅、才會相思(骨科1v1、sc、he)、向陽、紫霧彌漫、跟蹤罪犯
田前監軍死后,他的幾個兒子還是得到加官的恩蔭待遇,可謂皇恩浩蕩。相比之下,郭將軍的后人就沒有那么幸運,從有關史籍看,沒有其子弟得到優撫的任何記錄。 六 就郭進的生平功業及悲劇性結局來看,實與家喻戶曉的楊業頗為相似,只是遺憾的是,其人其事既未能為后世所傳誦,當今學界也少有關注。[1] 在此不妨將楊業與郭進做個對比。楊業在北漢守邊時,以驍勇聞名,號稱楊無敵。歸宋以后,楊將軍擔負起捍衛河東北部邊防的重任,屢敗來犯的遼軍。兩人可謂都屬守邊名將?!端问贰贩Q:楊業忠烈武勇,有智謀,練習攻戰,與士卒同甘苦,又軍紀嚴明,故部下悉心聽命。一句話,楊業的事跡及功業與郭進極為相似。 楊業生前官至云州觀察使,出任判代州(今山西代縣)兼三交口(今太原以北關隘)駐泊兵馬都部署;而郭進也官居云州觀察使,死前為判邢州兼太原石嶺關都部署,二人官爵相等。楊業死于第二次北伐遼朝的戰場之上,其過程雖與郭進略有差異,但死因卻幾乎一致,即同樣是遭到監軍王侁等人的羞辱,被逼孤軍出戰,戰敗絕食自殺。郭、楊二人死后,又都得到了節鉞的追加官銜,前者是安國軍節度使,后者為大同軍節度使。 但郭進身后卻遠遠沒有獲得楊業那樣大的聲譽,特別是到宋朝以后,其人其事已淡出世人的視野。說起原因,并不是因為郭進功業相對遜色,而主要還在于楊家后繼有人。楊老將軍死后,其子延昭、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延彬繼續活躍于軍界。其中楊延昭還在抗遼前線屢建功勛,連第三世皇帝真宗也贊嘆道:延昭之父為前朝名將,延昭本人又守邊有功,有乃父遺風,實在是可嘉可贊!再往后說,楊延昭之子文廣也曾參加了抗擊西夏、南征叛亂的戰爭,頗有戰功,到第五世皇帝英宗時官至禁軍高級將領之職。于是,楊門一家三代從軍御邊在宋代便成為佳話,以后歷經元、明、清三代,又通過民間傳說、評話、小說及戲劇而廣為流傳,影響至今。 而郭進就沒有這樣幸運,主要是兒孫不爭氣。還是據《夢溪筆談》記載,郭進當年在邢州城內修建宅第,落成之日,宴請親朋好友,主席設于正房,另外在東西廂房安排次席,令工匠和諸子分別落座東西兩邊。親友不解地問:怎么能讓公子們排在工徒下面?主人指著東廂房里的匠人說:這些是修宅子的。再指著西廂房里的兒子說:那些是賣宅子的,當然應該坐在修宅子的下面。他說出這樣的話,自然是清楚兒子們的毛病,所謂知子莫若父。結果一語成讖,他死后不久,果然不肖之子連宅院都保不住,賣與他人所有。 就這樣,家門不幸,無人繼承父業,也無力宣傳先人的業績。隨著歲月的流逝,郭進生前的非凡事跡及不幸遭遇便漸漸被塵封于故紙堆中。 收筆之際,想起杭州西湖岳飛墓前的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此聯是后人專為追憶英雄岳飛所寫,意在歌頌千古英烈和針砭萬世jian臣。其實,宋朝歷史上悲劇性的名將不限于郭進、楊業和岳飛三人,還有如狄青、宗澤、曲端、張憲、余玠等等許多位,都因遭到當權者的各種猜忌,或積憤而死,或蒙冤被殺,或不明暴亡。實在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此借用以上對聯,祭奠早于岳武穆一百六十年冤死的郭進以及其余那些被遺忘的孤魂。 有道是公論自在人心。權貴無道,即使生前風光無限,身后不免遺臭萬年;英雄不幸,縱然一生坎坷多難,卻是自有青史垂名。 ;;;;;;;;;; [1] 迄今為止,僅有筆者《宋初名將郭進事跡述評》一篇論文予以論述,載于《西北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猛士呼延贊 《水滸》第五十四回中說,為平定梁山泊眾英雄,殿帥高俅向宋徽宗皇帝薦舉了一位武藝高強的大將,此人名喚呼延灼,使兩條銅鞭,有萬夫不當之勇。高俅還特別向天子介紹道:此人乃開國之初,河東名將呼延贊嫡派子孫。這雖是元明之際小說中的描寫,卻著實有些史實的依據,因為呼延贊確是宋初一位剽悍的猛士。 小尉遲出道 呼延贊,河東太原(今屬山西)人,出生于五代時一個軍伍之家,究竟何年降生,卻無記載可言。他的父親呼延琮便是一員武將,在后周時做過淄州(今山東淄博)馬步都指揮使,也就是當地的統兵官,只是官階并不顯赫,勉強歸屬到中級武官之列。 說起這家的姓氏,也不尋常。呼延氏最早可追溯到漢朝時的匈奴族,本稱呼衍。時光流轉至隋唐,歷數百年民族交融,呼延氏已成為當時塞內外鮮卑族大姓之一。據宋代學者鄭樵指出:匈奴之呼衍姓氏,進入內地后改為呼延氏,為唐朝五代時河東北部一帶(今山西北部)的一個重要胡族復姓。由此看來,呼延贊的身世顯然有著胡族血統的背景。 要說歷史上,北方游牧部族的漢子因身強體壯,擅長騎射,常常被中原朝廷招募從軍,一些強悍的勇士還因戰功卓著成為名將,遠的不說,唐朝的尉遲敬德、哥舒翰等人便是如此。當然,魚龍混雜之下也不免出些跋扈叛將,像安祿山、史思明之流。不過,叛亂歸叛亂,使用胡將的傳統卻是一直自覺不自覺地在延續。到五代之時,大小割據君王窮兵黷武,唯武力是崇,胡人從軍為將的現象就更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