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198]《陳其美致黃興書》(1915年春),朱宗震、楊光輝編《民初政爭與二次革命》,第837頁。 [199]《國民黨歡迎會記章太炎先生演說辭》,徐血兒等編《宋教仁血案》,第362頁。 [200]宗良:《二次革命聲中之冷眼觀》(1913年6月1日),朱宗震、楊光輝編《民初政爭與二次革命》,第372頁。 [201]《孫中山致黃興書》(1915年),朱宗震、楊光輝編《民初政爭與二次革命》,第839頁。 [202]袁偉時:《二次革命使中國走上歪路》,新浪網歷史頻道《一個共和國的破滅;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一百周年特別專題》。 [203]張華騰:《二次革命:一場可疑的討伐》,新浪網歷史頻道《一個共和國的破滅;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一百周年特別專題》。 [204]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商務印書館,1948年再版,第400頁。 附錄Ⅰ 陳其美主謀殺宋謬說之流傳 從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滬寧火車站被刺后不久起,就開始流傳一種說法,稱宋教仁被刺是前滬軍都督陳其美指使曾在其手下任諜報科科長的應夔丞所為。隨著國民黨和袁世凱之間圍繞刺宋案的斗爭越來越激烈,有關陳其美主謀殺宋的說法也越來越多,并將黃興牽連進來,認為宋教仁被刺,乃國民黨中不同派系間內訌所致。即使在刺宋案發生百年之后,仍有一些人懷疑陳其美為幕后主使,甚至言之鑿鑿,認為是事實。然而,只要細加考察和分析,我們就會發現,有關陳其美主謀殺宋的種種說法,皆無實據,不過謬說而已。其說之產生,既有反對黨報紙之虛構,又有政府之影射;既有袁黨之造謠,又有應黨之誣陷;既有當時之傳言,又有后來之杜撰。 一 最初之謠言 宋教仁被刺消息傳出后,反對黨各報紙,或捏詞污蔑,或私心慶幸,或陽為哀悼,陰寓譏諷。[1]如3月22日共和黨《亞細亞日報》就于頭版刊登了一篇言辭刻毒的評論文字,其中寫道: 宋教仁者,國民黨中自命為政治家之一人也既已備有政治家之形式,所缺者只未被暗殺耳。何物刺客,不惜一擊為玉成之。雖然,國民黨者,喜大言,善裝飾,好勉強宋之被刺,又安知非該黨中好弄手槍者故逞一擊,以補宋之缺點,而成就其條件乎?果爾,則其術誠妙矣,獨惜乎苦遯初耳。[2] 這是目前所見最早影射宋教仁為其國民黨同志殺害的文字。3月25日,上海西文《文匯報》又刊登北京來電云:京內官場之意見,均以宋教仁遇害,必為其同黨之人所仇殺,蓋宋近來曾力主舉袁世凱為正式總統,致為同黨所忌。[3]3月26日,上?!睹窳蟆穲蟮懒朔ú斗吭趹缲┘宜巡榍闆r,稱:抄得極要之證物,則六響手槍一把是也。該槍內尚存子彈三枚未曾放出,當日在站前后共放出三彈。拆驗其中之槍彈,則與宋君所受之子彈同式,此其最要之證據矣。[4]該消息很快傳到了北京,但內容卻發生了實質性變化。還是《亞細亞日報》,于3月29日率先予以報道,稱:昨日京中傳聞上海捕房于應夔丞宅中搜出手槍一支,上有lsquo;陳其美三字,內存三個槍子,據云此項槍子與宋遯初受傷之槍子同一式樣。[5]這應當是宋案兇器鐫刻陳其美三字說法的最初來源。3月30日,統一黨所辦《新紀元報》又報道:聞昨租界捕房在應夔丞家搜獲嫌疑物件甚多,尤以手槍一柄最足供此案之參考。該槍系六響,其中尚存三彈,彈之形式、大小與宋受傷之彈恰同,槍頭刻有lsquo;陳其美數字。[6]同日,《大公報》也報道:聞當在應寓搜檢時,曾搜獲最新式之快槍一枝,其槍身鐫有lsquo;陳其美三字,內貯子彈三枚,與宋教仁身中所取出者同一式樣,且兇犯在車站放槍亦發三槍,尤為恰合,窮原竟委,是陳亦在嫌疑之中,故會審公堂亦注重此點。[7] 同時,各報還提到了應夔丞和洪述祖的關系,稱二人與陳其美均有密切關系。如《亞細亞日報》稱:洪于革命時,曾為陳其美部下,因與應夔丞相識。應時為諜報科科長,洪所職與應相類。迨南北議和,洪被唐少川挈帶來京,因其為北洋舊人,任以內務部秘書。[8]《新紀元報》稱:聞洪與〔于〕革命時在陳其美部下充當密查之職,同應夔丞職務相同,其相識亦始于此時。[9]《大公報》則說二人皆系隸名同盟會籍者,原素相識,當辛亥冬間上海光復時,應在陳其美處充諜報科科長,馮〔洪〕本與之同事。及唐紹儀由南京攜馮〔洪〕同行,即薦交趙氏差遣。趙為內務總長,即任為該部秘書。[10]又發表短評道:平情而論,應桂馨為陳其美舊部,洪述祖非趙秉鈞私人,趙既被疑,陳更不能置身事外。[11]《順天時報》也稱:辛亥革命事起,洪述祖及應夔丞等皆在滬軍出力。及共和告成,滬軍都督陳其美受〔授〕以總稽查。及唐紹儀赴滬,遂偕之來京,薦之于趙秉鈞,位置于內務部,充為秘書。[12]此外,上?!蹲至治鲌蟆芬部潜本┰L員來電一則道:與應桂馨往來之內務部秘書洪述祖,傳稱其初系由陳其美君介紹于唐紹儀君,唐薦于趙秉鈞,任內務秘書之職。故洪氏之舉動,或為政府代表,或為革命黨窺伺總理。洪之由北京逃竄,與后說相近。茍此說不誤,則反對趙秉鈞之勢可略減。[13]實際上暗示洪述祖為陳其美在政府中安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