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且說應夔丞派武士英刺宋后,并沒有靜觀事態發展,而是制作了題為《監督議院政府神圣裁判機關簡明宣告文》的印刷品,于3月23日寄往國務院,謊稱該印刷品為他所發現。宣告文稱已將宋教仁判決死刑,先行即時執行,并羅列梁啟超、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張謇、趙秉鈞、黃興等人名字,分別給予八字考語,威脅倘不悛悔,將予懲創。[63]3月24日凌晨至上午,應、武二人相繼在上海英、法租界被抓獲,捕房隨后對應宅進行了三次搜查,發現大量函電文件,其中包括42件宣告文油印品,均已裝入信封,準備以京江第一法廷〔庭〕名義寄出。3月25日洪述祖得知事發,3月26日一早離京赴津,兩天后又自津乘火車南下,先至濟南,然后轉車至青島德國租界。[64]3月28日,趙秉鈞得知有國民黨人于演說中影射宋被刺與他有關后,立刻面見袁世凱,強烈要求辭職,赴滬與兇手質對。[65]袁一面勸慰,一面向趙透露,洪述祖有一次曾提到總統行政諸多掣肘,皆由反對黨之政見不同,建議收拾一二人,以警其余,被他拒絕。3月29日晚,京師警察廳總監王治馨至趙宅拜訪。3月30日,國民黨本部在湖廣會館舉行追悼宋教仁大會,王治馨代表趙秉鈞出席,并發表演說,將袁向趙透露的內幕公之于眾。[66]4月3日,內務部次長言敦源、國務院秘書程經世赴青島面見洪述祖,就處理宋案一事進行活動。[67] 經租界會審公廨7次預審,確認應、武二人暗殺成立。4月16日、17日,應、武二人連同證物移交江蘇地方當局。4月24日,武士英暴斃獄中。[68]4月25日深夜,江蘇都督程德全、民政長應德閎發出有電,撮要宣布宋案證據。[69]4月28日趙秉鈞發出勘電為自己及政府辯解。[70]5月3日,洪述祖自青島發出江電,稱燬宋酬勛位為自己假托中央名義所為,但燬人乃毀人名譽的意思,并無殺人之意。[71]5月4日,岑春煊、伍廷芳、李經羲、譚人鳳等發表通電,認為宋案詞連政府,趙秉鈞應出庭受質。[72]5月6日上海地方檢察廳通過京師地方檢察廳向趙秉鈞、程經世發出傳票。[73]5月11日,趙秉鈞復電岑春煊等,拒駁出庭要求。[74]6月2日,上海地方檢察廳致電京師地方檢察廳,再次要求協傳向趙、程到滬應訊,二人以生病等為由拒絕。[75]上海地方檢察廳旋請京廳協助調查二人生病是否屬實。7月初京師地方檢察廳回復上海地方檢察廳,告知二人均系實在犯病,并有診斷書及藥方為證。[76]洪述祖雖經政府多次與德方交涉引渡,但遲遲未有結果。至5月31日,青島德國高等裁判所開庭,傳洪述祖到案審訊一切,洪堅稱燬宋之燬絕無殺意,自己與刺宋案件確無關系,德國高等裁判所也認為洪案缺乏有效證據,判將洪羈留青島,不復深究。[77] 1913年7月12日,二次革命正式爆發。7月25日,應夔丞乘兩軍酣戰,自上??h模范監獄越獄逃走。[78]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11月初,應從青島連發兩電,要求為武士英與自己昭雪;又給袁上一密呈,攻擊國民黨人,只認毀宋名譽,不認殺宋。[79]同月,應夔丞入京請功邀賞。1914年1月19日,應在從北京去往天津的火車上被袁世凱派人刺死。[80]2月27日,趙秉鈞病逝于直隸都督任上。[81]10月22日,王治馨因貪贓枉法,經大理院審決后,被袁世凱下令槍決。[82]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1917年4月,化名張皎廠的洪述祖因借款糾紛在上海被德商控告。國民黨人及正在上海讀書的宋教仁之子宋振呂認出張皎廠即洪述祖,將其扭送租界捕房。經會審公廨數次預審,判決移交北京警方訊問。[83]1918年4月24日,洪述祖被提解至北京。9月29日京師地方審判廳一審判處洪述祖無期徒刑,洪不服上訴。[84]12月2日,京師高等審判廳二審維持一審判決。原被告均不服判決,上控至大理院。[85]1919年3月27日大理院改判洪述祖死刑,褫奪公權全部30年。[86]4月5日,洪述祖在京師第一監獄被執行絞刑。[87] 二 袁趙洪應涉案情節 案情既明,袁、趙、洪、應等人涉案情節也就清楚了。 袁世凱身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先是因欲遣散共進會而派其私人、內務部秘書洪述祖南下收撫應夔丞,并經洪述祖介紹邀應入京見面,撥給遣散費5萬元,及每月2000元的江蘇駐滬巡查長津貼;接著又因欲解散歡迎國會團而特派洪述祖秘密南下與應夔丞調查該團真相。當洪、應借機提出以金錢收買國民黨議員及報館,cao弄憲法起草,以及購買所謂孫黃宋劣史宋犯騙案刑事提票等,以損毀國民黨領袖聲譽的計劃后,袁非但不加阻止,反而予以鼓勵和支持,促使二人實施。當構陷陰謀失敗,洪提議收拾反對黨一二人以警其余時,袁以反對既為黨,則非一二人之故,予以拒絕,認為如此做法實屬不合。雖然袁沒有主謀殺宋,但因國民黨及當時輿論多將袁、趙視為刺宋幕后主使,結果給袁競選正式大總統帶來了極大沖擊。在此情勢下,倘若袁指使洪、應以不法手段對付政敵的內幕再曝光于法庭,對其競選正式大總統將更為不利。因此,袁在案發后不但將掌握內情的洪述祖故縱至青島德國租界藏匿,而且對趙秉鈞欲辭職自證清白及出庭應訊,百般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