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1月21日,國務院接到大總統特交議定對付上海歡迎國會團之辦法一件,交各國務員討論。內容略分四項:(一)調查該團員之才具優長者,召其來京,或在各本省分別錄用;(二)分飭江蘇等省都督,設法勸令解散;(三)預先解釋該團所倡政見與時事背謬并有關國本、妨礙邊局之處,出示通告;(四)如上三項于實行后,或有違抗及其他之窒礙,即行捕獲,治淆亂國本之罪,惟須電請中央等因。[33]這四條基本上是1月20日袁世凱致程德全電內容的具體化。 1月22日,總統府接到程德全復電,報告勸導歡迎國會團解散失敗,電云: 遵令去函,剴切勸導,并令即日解散。旋據該團呈稱:查《臨時約法》第四條,人民有集會結社之自由,是某等組織之團體,并無違犯《約法》,且宗旨純為歡迎國會之召集,絕無反對大總統之行為。至遷都一節,關系全國,須經將來國會議決,尤非某等所敢干預。貴都督諭令解散之處未便遵行等因。相應據情電復,究應如何辦理,仍乞示遵。[34] 同日,程德全又致電總統府,反對以強力解散國會團,指出:上海發起之歡迎國會團,本少數人無意識之舉動,凡持穩健者決不贊成,而直督馮華甫(即馮國璋;引者)日前曾因此事通電全國,雖系為維持大局起見,然詳參其意旨,似將擬以強力解散。伏思此事既系少數人之私見,即無妨以和平解散,斷無須施用強迫,致滋他故。請大總統、政府諸公務須審慮周詳,決不可cao切從事,反使此激烈派有所措詞云。[35] 袁世凱也意識到還是和平處理為好,一方面密電湖南、湖北、廣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七省都督,因南省發起歡迎國會團,主張正式政府成立南京之問題,責令迅速設法解散,以維大局;另一方面聽從孫毓筠的建議,電約黃興來京面商要政,并調和南北感情。[36]黃興復電聲明:克強此次辭鐵路督辦之職,實因舊病復作之故,并無他意,乃外間有傳克強此次辭職來滬,與歡迎國會團有關系,亂言惑眾,用意安在。表示一俟賤疾稍愈,即行北來。[37]袁世凱又致電孫中山,請其在滬就近勸解,解散該團,以便國會能在北京順利召開。孫中山于2月7日復電謂:此間人士組織歡迎國會團,只為歡迎國會議員、激發人心起見,緣無別故,文更未加入其間,非所聞問。惟當茲國勢危急、強鄰進窺之際,既承囑命,自當相機向與文相識者妥為開導,以副雅命。[38] 滬上歡迎國會團突然出現,給袁世凱造成了不小的恐慌,但對洪述祖、應夔丞而言,卻是難得的出頭表現自己的機會。由此,宋案開始向著下一個環節發展。 二 洪秘密南下調查歡迎國會團 歡迎國會團出現給袁世凱造成的恐慌,以及袁世凱竭力應對,使洪述祖、應夔丞看到了再次合作的機會。本來,在1月15日之后,應夔丞在京已經無事,可他卻沒有即刻南下,而是繼續停留了一周。在此期間,因袁世凱對歡迎國會團的出現非常震動,欲派人采取和平勸散辦法,洪述祖遂乘機運動當局,[39]并如愿以償獲得袁世凱特委,調查歡迎國會團真相。洪述祖顯然在袁世凱面前提到了應夔丞是可用之人,得到袁世凱認可,于是,洪述祖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應夔丞,將獲得總統特委的消息告知,時間約在1月20日或21日。二人遂決定秘密結約,以便進行。[40] 1月22日晚,洪述祖偕同京妓蘇佩秋及應夔丞乘火車離京,準備南下活動。[41]洪、應二人借政府欲解散歡迎國會團之機,處心積慮對付國民黨人,并攫取私利的陰謀,就此拉開帷幕。1月26日,應夔丞向國務院發出徑電,這是目前所見他以應密電碼向國務院發出的第一封電報,內容為: 北京國務院鑒:應密。洪正有事蘇寧,準卅一號回淮運司,翌日來京國會盲爭,真相已得,洪回面詳。夔。徑。[42] 所謂國會盲爭也就是國會暗爭。此電意思是說,歡迎國會團真相已得,詳情將由洪述祖回京后當面匯報。國民黨上海交通部所刊《國民月刊》于此電后附加按語道:所謂lsquo;國會盲爭,真相已得者,蓋其殺機已動矣。[43]顯然與事實相去甚遠。而《民立報》的解釋則甚準確,謂:此電系洪述祖來滬時應夔丞所發,所謂lsquo;國會盲爭,真象已得者,洪之南下本為解散歡迎國會團而來,故下有lsquo;洪回面詳語也。[44]《亞細亞日報》提出了另外一種解釋,謂:此即歡迎國會團起點。應、洪一面發起歡迎國會團,一面又以解散自任,故有此電之報告。[45]這種解釋意在說明應、洪自導自演了歡迎國會團,以欺騙政府。但實際上,歡迎國會團系國民黨內激進分子如何海鳴、尹仲材等發起,與洪述祖毫無關系,與應夔丞的關系則有點微妙。應夔丞與何海鳴等的確很熟悉,歡迎國會團事務所所在地拱宸門外法租界,也是應夔丞家所在地。歡迎國會團發起之初,上海有26個團體曾組織旅滬團體聯合部,支持歡迎國會團,共進會也是其中之一。后來在應宅搜獲文件中,也發現有《歡迎國會團第一次宣言書》。[46]在孫毓筠、馮國璋、胡景伊等通電反對,以及政府電飭蘇督解散該團消息傳出后,該聯合部曾計劃發表通電以應對,并為此于1月23日致函包括共進會在內各團體,請列名贊助,時間恰好在洪、應南下到達上海前。[47]由于上述原因,洪、應對歡迎國會團的動向及真相,很快便得以了解,并向國務院報告。至于此電與國務總理趙秉鈞的關系,將在后面分析,此處暫且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