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書迷正在閱讀:諜海煙云、鄰人、大清棋局:明亡清興卷、宋案重審、生逢宋代、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一路向北
步擴大,擔心伊朗和其他中東國家卷入戰爭。他和他的顧問們注意到,自1 月16 日以來,美國人就根本不再談論和平,也不再談論和平的方式。而密特 朗的目標是尤其不要像1914 年至1918 年那樣做人當時凡爾賽條約曾使德 國一敗涂地,而20 年后,戰爭又爆發了。和平將不應當成為分割伊拉克的信 號。 與此同時,在反伊聯盟國家中,其他國家也發出種種與美國的不和諧之 音。欲知詳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十五章反伊聯盟面面觀 多國出兵費思量,反伊侵科同立場; 只因利害有區別,調門高低不一樣。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以后,立即招致全世界輿論的譴責。1990 年8 月8 日, 美國宣布出兵海灣后,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西歐國家也跟隨美國, 向海灣和沙特派出了軍隊。埃及、摩洛哥、敘利亞、巴基斯坦、盂加拉等國 也向沙特派了兵。于是,形成了一個國際性的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大聯 盟。這在聯合國的歷史上是前無僅有的。 自從聯合國第六六○號決議通過后,世界各國的態度雖然不盡相同,但 在反伊侵科這一點上幾乎是完全一致的。英國外交大臣赫德說:伊拉克的入 侵已不是一個中東問題,是侵略,我們對安理會采取的任何共同的和有效的 措施,都給予堅決的支持。法國外交部長迪馬說:如果伊拉克不立即無條件 地從科威特撤軍,我們將參與聯合國對它采取的更加嚴厲的行動。歐洲共同 體也緊急召開12 國政治委員會會議,討論決定對伊拉克施加壓力。西德和日 本政府,除凍結科、伊在其國家的財產、停止同伊拉克的一切經貿活動外, 還允諾出資支持聯合國對伊拉克采取的軍事行動。 然而,盡管如此,這個聯盟中的各個國家,卻各有各的處境,各有各的 利益,各有各的想法和做法。正如美聯社一個記者所講的:這個隊伍從一 開始就像一個蹩腳的雜技團,幾乎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步調從來沒 有一致過。只有英國和美國是個例外。 先說說原來的超級大國蘇聯吧。冷戰緩和以后,美蘇兩位巨人握手 言和。從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開始,蘇聯就扮演了國際道義的捍衛者的角 色,投票贊成了聯合國關于譴責伊拉克的所有的決議。然而,也同樣是從危 機一開始,蘇聯就與美國保持著一定距離。8 月3 日,當美蘇兩國外長在莫 斯科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同對,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就 呼吁美國保持克制,并明確表示反對美國的炮艦外交政策。在這以后,蘇聯 又宣布不參加海灣多國部隊的軍事行動,并增加了與伊拉克的接觸,重申了 關于召開中東問題國際會議的老主張。 9 月9 日,戈爾巴喬夫與布什在赫爾辛基舉行了緊急會晤,就中東局勢 進行了磋商并發表了聯合聲明,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軍,恢復科威特合法政 府,然而,卻依然沒有縮小在是否最終以武力解決海灣問題上的分歧。在當 時的記者招待會上,布什表示希望蘇聯向海灣派遣軍隊,而戈爾巴喬夫卻認 為,如果采用軍事手段,必將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 11 月29 日,雖然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支持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 但在此期間和在此之后,蘇聯卻仍在幕后緊張活動,竭力希望擬定一個解決 海灣危機的阿拉伯方案。同時還宣布,蘇聯軍隊不參加針對伊拉克的軍 事行動。許多觀察家和評論家認為,蘇聯不贊成軍事解決海灣危機的主要原 因有兩條:一是鑒于它和伊拉克長期以來的友好關系;二是擔心海灣戰 火燒到它的南大門口,在那一帶加盟共和國眾多的穆斯林居民中引起sao亂。 法國在反伊聯盟中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自從它宣布向海灣派遣軍艦和 士兵那天起,就同時聲明它并不加入美國牽頭的多國部隊,而將奉行完 全的獨立政策。它在參加針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時,也同時表示了一個愿望: 希望問題能在阿拉伯內部得到解決。為此,密特朗總統派出了大批的總統特 使四處活動,然而這所有的外交努力在伊拉克的強硬姿態下最終一無所獲。 9 月上旬,當美國總統布什加緊派遣重兵并反復強調采取軍事行動的可 能性時,法國卻依然表現得很克制。9 月下旬,密特朗再次重申,法國在對 伊實行軍事封鎖的某些方面持保留態度,法國在海灣部署軍事力量純屬 防御性質,保證決不會采取任何威脅性挑釁性行動。同時,拒絕承 擔美國在海灣的軍事費用。 9 月24 日,在聯合國安理會5 個常任理事國外長會議上,美法發生爭吵, 美國對法國在海灣問題上的立場表示不滿。就在這次聯大會議上,密特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