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書迷正在閱讀:諜海煙云、鄰人、大清棋局:明亡清興卷、宋案重審、生逢宋代、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一路向北
體也取消了與阿齊茲外長的會談。 關于擬議中的會談內容,雙方也是各執一詞。美國方面一再強調,貝克 去巴格達不是為了同薩達姆總統談判,而是要敦促他接受聯合國的決議,在 1 月15 日之前撤出科威特,否則將會有災難性的危險。伊拉克領導人則 一再表示,會談不僅要討論如何解決海灣沖突,而且要把海灣沖突與整個中 東問題,特別是同巴勒斯坦問題聯系起來。薩達姆12 月15 日重申,如果美 伊最終能舉行會談,巴勒斯坦問題將是需要討論的首要問題。他還再次 聲明,科威特已是伊拉克的一部分,伊拉克寧愿陷入血泊之中也不會 從這一原則立場后退。美伊談判擱淺了。 為了尋求和平解決海灣危機,有關各國在1 月15 日限期前加緊外交活 動,阿爾及利亞總統沙德利先后游說海灣和歐洲。阿外長加扎利在羅馬的一 次記者招待會上說,伊拉克希望和平解決并為此付出代價,否則伊拉克人 準備作出犧牲;并說,伊拉克的代價并不是無限的,這種代價必須在不 損害其尊嚴的范圍之內。他沒有說伊拉克的讓步是什么,不過,薩達 姆曾說一旦巴勒斯坦問題得到解決,他將在科的問題上讓步。12 月下旬,美 英首腦會談海灣局勢時,強調必要時對伊動武。海灣6 國也在商討對策。法 國總統密特朗指出,由于伊拉克和美國的對話陷入僵局,法國提出和平倡議 是可能的。但是,他認為戰爭的可能大于和平。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1991 年1 月2 日提出7 點方案:一、伊立即全部從科 撤軍;二、除阿拉伯各國部隊外的多國部隊也迅速撤退;三、尊重伊主權、 領土、國民生命及財產等;四、任何國家均不向伊提出任何要求;五、伊科 談判解決邊界的確定及地下資源的歸屬等問題;六、研究如何保證伊自由通 往波斯灣的措施問題,如將與布比延島和沃爾拜島直接相連的海域作為國際 海峽等;七、以上條款得以實現時,為確保中東地區的和平,將設立包括與 該地區有關國家及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內的國際協商機構。 德國外長于1 月6 日提出4 點建議:一、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二、集 結在沙恃的聯合國軍隊在伊撤出科期間不展開進攻(布什總統和歐共體1 月 4 日深夜已對此作出保證);三、被伊驅逐的科政府由選舉的政府取代;四、 海灣沖突和平解決后,著手解決涉及本地區安全、穩定和合作的所有其他問 題。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家關系的準則,國家不論 大小,都應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中國反對以強凌弱,以大欺小。伊拉克于 1990 年8 月2 日入侵科威特后,中國政府本著上述原則,明確表示反對伊拉 克入侵科威特,呼吁立即停止軍事行動,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中國外交 部長錢其琛8 月4 日表示,伊拉克和科威特之前的分歧,應通過協商加以解 決,訴諸武力是不能允許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楊福昌同一天召見伊拉克和 科威特駐華使節,表示了中國政府的原則立場。他說,中國政府對伊拉克出 兵占領科威特深表遺憾。強調科威特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應當得到尊重。 他指出,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的分歧應通過友好協商加以解決。 中國主張伊科爭端應在阿拉伯范圍內解決,原則上反對大國軍事介入。 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討論通過有關解決海灣危機決 議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中國從反對伊拉克侵占 科威特:主張使用政治手段解決海灣危機的原則立場出發,對聯合國安理會 先后提出的11 項決議,投了贊成票。在通過665 號決議時,中國堅持刪去原 草案中最低限度使用武力的內容,為各方所接受。但對安理會通過的678 號決議投了棄權票。這項決議授權聯合國成員國在伊拉克于1991 年1 月15 日之間仍拒不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的情況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實際 上批準對伊拉克使用武力。在表決這項決議時,錢其琛外長再次呼吁國際社 會為和平解決海灣危機做一切努力,指出采取軍事行動有悖于中國政府力主 和平解決這場危機的一貫立場,中國難以投贊成票。 在各方的斡旋下,美伊外長決定在1991 年1 月9 日在日內瓦舉行最后一 次會談。這樣一來,1 月9 日就成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因為它距離伊拉 克從科威特撤軍的最后期限只有6 天。國際社會密切注視著這一天貝克國務 卿同阿齊茲外長的會談。來自各國的上千名記者云集日內瓦,豪華的洲際飯 店頓時熱鬧起來。 當天上午11 時(日內瓦時間),貝克與阿齊茲各自帶領8 名助手,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