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書迷正在閱讀:海灣戰爭、諜海煙云、鄰人、大清棋局:明亡清興卷、宋案重審、生逢宋代、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
高技術條件下登陸戰役衛勤保障探討 初元章 陳勇 曹文獻 一、高技術條件下登陸戰役衛勤保障的特點 (一)海上和灘頭救護任務繁重而艱巨 登陸戰役海上航渡、敵前登陸,背水攻堅,縱深短淺,戰位密集,人員 比較集中和暴露;敵人長期設防,工事堅固,裝備精良,戰斗激烈,可能發 生大量傷亡。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沖繩登陸,作戰減員為26.3%,我軍一 江山島登陸作戰減員為 25%。因此,需要提高艦員和乘員的自救互救能力, 加強海上灘頭救護。 (二)跨海醫療后送及其兩棲銜接非常困難 航渡階段作戰海區廣闊,登陸階段在水際灘頭將發生大批傷員。海上每 一艘艦船均有可能發生和隨帶傷員行動或承擔海上醫療后送任務,后送要采 取多種換乘方式,一次性后送距離較遠,難以實施分級救治;受敵情、海情、 氣象等條件影響,衛勤支援困難。因此,必須加強單艦和編隊救護力量,高 度重視現代海上救護工具,如醫院船、救護飛機和空中醫院等快速后送裝備 的作用,并加強與陸地救治機構的銜接。馬島海戰,英特混艦隊能在遠海高 速有效地完成千余名落水人員和傷員的救護與醫療后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 于現代化運輸工具。 (三)特定海陸環境對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上航渡條件艱苦,如顛簸、暈船、噪音、高濕、高溫、有害化學物質 的危害;活動空間狹小,艙室內空氣污濁,個人衛生和飲食營養衛生條件受 限,精神處于高度緊張和極度疲勞狀態,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傳染病 和誘發多種疾病,造成非戰斗減員。沿海地區氣候炎熱潮濕,地方疫情復雜, 除常見傳染病外,在一些島嶼和沿海山地,還曾暴發流行性恙蟲病、鉤體病 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戰役過程中有時將被迫進入疫區。因此,衛生防疫任務 繁重。另外遭敵核、化、生武器襲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衛生防護工作絲毫 不能懈怠。 (四)對戰救藥材和防護裝具的依賴性逐漸增大 現代渡海登陸作戰,由于C I 以及軍事太空系統的使用和精確制導、激 光、次聲等武器的投入,不但人員傷亡大,傷病員多,傷情嚴重;而且會出 現一些前所未有的復雜傷類。被迫進入疫區、沾染區,往往需要加大攜帶防 疫防護藥材。航渡期間易遭敵火力襲擊,損失量增多,加之補給線長,無法 就地籌措,必須增加前送補給數量。因此,戰救、防護藥品器材的研制與裝 備必須適應高技術戰爭和海上救護的特殊要求。 (五)諸軍兵種混合編隊作戰的衛勤協同比較復雜 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登陸戰役,將是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衛勤保障是立體 的,范圍廣泛,任務艱巨,協調困難,這就要求組織三軍聯合衛勤機構,制 訂統一計劃,合理部署和使用衛勤力量,才能達到統一指揮,科學分工,密 切協同,有條不紊地發揮衛勤保障的整體效能。 二、高技術條件下登陸戰役衛勤保障的基本原則 一是周密計劃,預有多手準備。戰役衛勤機關應根據聯指首長作戰意圖, 聯勤指揮機構和上級衛勤機關的指示,全面考慮戰役各階段、各方面的需要, 把需要與可能、重點與一般結合起來,周密制訂多種衛勤保障預案,科學地 進行衛勤編組,明確救護原則和各級救治范圍,主動搞好軍、兵種及部門之 間的協同。要建立健全各級救治組織,抓緊戰前協同演練和戰救技術訓練, 尤其要重視衛勤戰術的應變訓練。積極籌措和儲備戰救藥材,從思想上、組 織上、技術上、裝備上做好充分準備,以保障作戰的需要。 二是逐級加強,前伸衛勤力量。登陸戰役,逐級加強衛勤力量對于完成 醫療救治任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加強的原則應是:先主要方面后次要方 面,先第一梯隊后第二梯隊。為適應分波登陸、連續攻堅、一舉突破的作戰 要求,第一梯隊師通常加強適量的醫院船、救護艇、應急機動醫院、綜合手 術隊、野戰防疫隊、核化生救援分隊;第一梯隊營做到艇有衛生人員。各級 救護所經逐級加強后,都應具有分散展開,獨立保障的能力。 三是機動靈活,組織應變保障。登陸突破敵人防御后,各級救護機構應 視情采取相應的展開方式和轉移方式。第一梯隊各級救護所突擊上陸時,由 于受敵火力威脅,傷員不易過早地集中和后送,一般在主次兩個方向上登陸, 分散展開,縮小救治范圍,快搶快救,利用地形隱蔽傷員,水際灘頭的傷員 后送由團救護所開始,大批傷員后送由師救護所組織,充分利用回程空船后 送傷員,創造條件組織空運??v深作戰時,各級救護所應適時集中和轉移, 視情逐步按本級救治范圍和前接后送原則實施伴隨保障。 四是加大儲備,抓好戰材補給。戰前應根據作戰特點和衛生減員預計, 估算出戰材需要量,及時請領、籌措。尤其是第一梯隊師,必須加大戰材的 儲備量和攜帶量,裝備新型的單兵和戰位急救藥材。登陸后,在渡場、灘頭 開設戰材補給站,利用后方運輸船隊補給戰材,必要時請求上級空投。灘頭 戰材補給站應根據師、團請領計劃,采取基數補給與單項品種補給相結合, 逐級或越級補給與領取相結合的辦法,防止大量單一品種裝運,以免受損造 成缺項而中斷供應。要協同運輸部門,加強裝卸組織,抓好運輸安全,減小 戰材損耗。 五是依靠群眾,搞好支前動員。沿海群眾熟悉當地情況,可以提供相當 數量的衛主人力、物力和運力 (船只、飛機等),這是做好登陸戰役衛勤保 障有的力保證。遠洋客貨輪是較好的代醫院船,大型運輸客機可改裝空中醫 院。海上撈救、后送、運輸都需要依靠沿海群眾的積極參加才能完成。因此, 必須在合成軍隊的統一計劃下,依靠地方黨政,統一動員,合理調配使用地 方支前衛生力量,登陸后,要對當地群眾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爭取群眾支 援我軍作戰。 三、高技術條件下登陸戰役衛勤力量的部署和使用 現代登陸戰役,戰役減員率可能高于參戰人數的 30%,其中傷員占 70 80%。由于各軍兵種擔任的作戰任務、參戰人數不同,減員率也不一樣。 一般集團軍、海軍、空降兵高于25%,空軍為1520%,航渡階段為15 20%,登陸階段第一波次在40%左右,第二波次在10%左右。我們認為在衛 勤力量的部署和使用上,要組成以單艦為基點、衛生船舶為中堅、碼頭救護 所和基地醫院群為依托,水陸銜接,??者\結合,軍民聯合的比較完整的救 護后送體系。 第一,強調醫院船作為海上救治的中堅力量。片面地強調依靠漁、民船 作為海上的救護工具,不重視救護治療專用工具的裝備與使用,使得部分傷 員因得不到早期外科處理和喪失救治時機而致殘、死亡,這在我軍以往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