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書迷正在閱讀:海灣戰爭、諜海煙云、鄰人、大清棋局:明亡清興卷、宋案重審、生逢宋代、長樂歌、你到底,有沒有男朋友、我的丹田是地球、江山爭雄
還要在機動方法上謀求對策??梢圆扇《嗦肪€、多梯隊、分散機動,變以往 那種眾多兵力集結在一起,編成很長的隊形群體機動力把兵力編成許多小的 單位,從不同起始位置,沿多路,不等齊地分別開進,這樣既能加快機動速 度,又能縮小目標,減少損失。也可以采取粘貼部隊的方法機動,即:應急 保障力量緊貼在作戰部隊或上級防空 保護傘的邊緣,緊隨部隊機動,爭 取部隊的保護。還可以把握有利時機,白天夜間靈活選擇等。在目前我軍裝 備還比較落后的情況下,都不失為提高機動效果的有效辦法。 (三)在機動手段上向公路、鐵路、空運、海運等立體機動轉變。以劣 勢裝備戰勝強敵,爭取機動主動權的另一途徑是多管齊下。直升機、裝甲履 帶運輸車等裝備,機動速度快,應給后勤分部配備和加強一定數量的直升機 和裝甲履帶車等新型運輸工具,平時加強協同和演練,戰時隨時可以支援, 變戰役后勤過去的鐵路、公路單一的陸上機動為公路、鐵路、空運、水運、 管線輸送等多渠道、全方位的立體機動,形成具有全天候、全時辰、多功能 的機動保障能力。另外,還應注重廣泛征集民用的可做為后勤機動裝備使用 的機器設備和運輸工具,這是目前外軍普遍采取的措施,就連美、英等軍力 雄厚的國家也不例外。 三、拓寬快速的 瓶頸 快速是后勤保障的靈魂。在未來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戰場上,空間跨度 空前擴大,時間跨度則逐步縮小,用兵時限已由過去的年、月、日變成現在 的時、分、秒,高頻率、快節奏已成為未來局部戰爭的一個明顯特點。因此, 后勤保障必須具有很強的快速反應、快速保障能力,才能跟上部隊行動,保 障部隊作戰急需。否則將直接影響部隊作戰行動。 從高技術局部戰爭特點看,快速保障的內容,已不再是僅僅體現在過去 的 指揮層次簡化、組織準備快速等某一層次或某一方式,而是體現 在從思維到決策,從計劃到行動,從準備到實施等后勤保障的全過程。拓寬 快速保障的瓶頸,就要從影響快速保障大系統的諸子系統上突出 快的思 想,把握 快的關鍵,建立快的系列。只有打通影響快的各個關 節,才能拓寬快速保障的頸口,實現快速保障。拓寬快速保障瓶頸,除抓好 平時應急保障準備、配發精良的機動裝備外,還應突出做到 三快。 (一)指揮快。高技術局部戰爭,后勤應急支援保障將面臨復雜多變的 戰場環境,組織指揮任務相當繁重,需要迅速處理大量信息,及時做出保障 決策,指揮各種保障力量,協調多方面的保障關系等。尤其是在我軍通信、 自動化指揮等技術裝備尚處于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后勤指揮面臨著嚴峻的挑 戰。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實現快速指揮,在當前情況下,一要加快研制配備 高技術后勤指揮裝備的步伐,特別要注重 動中通裝備的研制,提高動中 指揮效率。二要充分發揮現有指揮裝備設施的功效,比如:建立以微機為主 的自動化指揮系統,形成網絡,改變 百家齊放、分散使用的高能低功的 狀況,提高后勤指揮自動化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三要采取 有、無線結 合, 人、機結合,軟、硬結合,土、洋結合等方法,逐步實現 由平面向立體、固定向移動、單維向多維的現代化的后勤指揮轉變,用多種 手段達成快速指揮的目的。 (二)物資籌措快。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后勤由于受敵空、地威脅。 機動和運輸將十分困難,分部應采取動態力量與靜態力量相互補充的辦法, 以 動補靜,以靜助動。所謂動態力量,就是應急機動保障 力量,靜態力量就是就近的后勤保障實體 (倉庫、醫院等)和地方可利用的 支援力量。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機動負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應急支援保障 力量賦有依托,做到以空間換時間,近中求快。如給養、油料等通用物資, 能就近就地籌措的,不遠距離調運;傷病員能就近就地治療的,不遠距離后 送等。 (三)保障快。由于高技術戰爭進程縮短,節奏加快,我軍物資供應由 后向前逐級加強,醫療救護階梯治療、逐級后送等傳統的單一的保障辦法, 已不完全適應現代戰爭應急支援保障需要。必須采取多渠道、多手段、少層 次、少環節等方法,提高保障實效。針對未來局部戰爭特點,我認為:在戰 役機動階段,應主要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 超越式蛙跳保障??筛鶕?nbsp;部隊規模,視情開設補給點,充分利用群車加油設備,對部隊實施集中突擊 保障,爭取保障時間;也可根據地形、社情、民情等實施分散保障,縮小目 標,保障急需。在戰役反擊階段,應主要采取粘貼部隊部署,實施就近就便 的伴隨保障,千方百計地利用既有保障力量,多方向地向作戰部隊實施 輻 射和 向心保障,重點保障部隊彈藥、油料等急需物資。對阻擊部隊、 特種作戰部隊應主要采取一步到位式 直達保障,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保 障力度,爭取保障時間,總之,要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使部隊無論執行什 么任務,無論機動到那里,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保障。 四、壘活綜合保障的 積木 軍事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 使戰場向多樣化發展,而且投入的兵力、兵器多,保障物資器材復雜、量大, 后勤保障任務將更加繁重,更加艱巨,客觀上要求后勤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 措施,從綜合的全局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根據保障任務需要,靈活組合成符 合不同作戰需要的應急支援保障力量,形成整體合力,提高綜合保障能力。 (一)確立大后勤思想,綜合運籌和使用各種保障力量,在軍隊、 地方這個大系統上謀求保障優勢。后勤力量的生成、轉換和使用,涉及到科 研、生產、運輸、儲備以及戰時防衛等各個環節。對于我們來說,特別是運 輸和物資儲備,每個環節都可影響后勤綜合保障能力。因此,應更新觀念, 拓寬思路,樹立國家就是軍隊大后勤的思想,從軍隊和地方這個大系統上思 考問題,綜合運籌和使用諸要素、諸層次,包括軍隊的和地方的,前方的和 后方的保障力量,特別是要注重迅速將地方經濟力轉變為保障力、靈活組合 應急支援保障力量,從大系統上壘活以應急兵站為拳頭,以靜態的倉庫、 醫院等基本保障力量為依托,以地方保障力量為補充的 三位一體的應急 保障 積木,使后勤保障既有充足的源,又有順暢的流,以我們 力量組合的優勢對付高技術,彌補后勤裝備和技術的不足。做到一處需求, 多方支援,以連續不斷、強有力的保障波次,快速、準確、及時地保障部隊 各種作戰行動需要。 實現這種保障模式,就后勤分部而言,應突出抓好三項工作:一是熟悉 和了解地方戰勤資料,并分門別類建立檔案,做到對地方可動員的人力、物 力、財力特別是高技術力心中有數,為應急動員的決策、組織奠定基礎;二 是主動與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聯系,完善各種動員方案,建立戰時有地方領 導參加的指揮機構,提高應急動員的時效;三是建立協同制度,進行必要的 應急訓練,以便戰時盡快進入角色、發揮作用。 (二)綜合編組應急保障力量,在戰役后勤內部建設上謀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