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原本普普通通的島岸線圍擋,加高了約十五厘米高度,可是弧形坡度設計,令加高的圍擋完美融入了海岸邊,成為了跨海大橋的一部分。 柔和曲線勾勒出黃金海岸角度,不僅完美彌補了拆除棧橋之后的突兀墻圍,而且支撐起了容納環形匝道的天頂。 律風一看設計圖,就知道是師兄的風格。 他不禁擔心道:“這個預算……” “預算沒超?!币笠詥陶f,“用的材料也是金嶼人工島修建海蚌觀景臺用過的材料。你放心?!?/br> 殷以喬來到這里,不是為了挑錯找茬做匯報,而是為了解決金嶼人工島的問題。 他重新要求修改的設計圖,基于原本設計上,進行了一點微調,材料和建筑工序不會費事,但是從視覺感官來說,跟換了一種設計似的,充滿了海岸線應有的溫柔包容。 圖定了、材料選了,那當然是立馬開工。 人工島熱火朝天開工,環形匝道就位立刻動手。 停滯了近兩個多月的項目,再次啟動,仍是迅猛得一天一變。 金嶼人工島作為南海隧道服務區,天生具有臨??礃虻膬瀯?。 當跨海大橋完成了環形匝道建設,要進行收尾的橋塔烽火臺對接時,國家派來記錄、采訪的記者們,便匯聚到了金嶼海蚌一般的觀景臺。 長浪人工島的對接,象征著跨海大橋從立安港不如深海。 而金嶼人工島的對接,象征著跨海大橋終于抓住了遙遠的寶島。 意義非凡的橋塔對接工程,在觀景臺欄桿后面數臺攝影機注視下,于早上六時準時動工。 趁著和煦溫柔的海風,艱苦建設了近十四個小時,才將那座重要的烽火臺,對接到金嶼人工島上。 海洋昏黃夜色中,整座島嶼燈火通明,還有光線極強的探照燈,照亮整個施工現場。 彎曲對稱的環形匝道,仿佛是烽火臺下蜿蜒的階梯,循著點點火光,鋪在了深邃的海洋上。 這座鐵灰色的跨海長城,終于完成了海平面以上的所有工程。 等待著它的,是海平面以下,漫長艱難的隧道沉管深挖、安裝。 普通民眾一覺醒來,便被南海隧道跨海大橋圓滿完工的消息炸得心花怒放。 橫跨南海海峽,可供車輛、高鐵快速穿行的隧道,跨海橋階段隨時可以暢通。 只要政府開放通車,他們可以毫無阻礙地從立安港開車到南海! 這種前所未有的刺激體驗,推高了南海隧道的關注熱度。 任何新聞里,都能見到南海隧道完整示意圖,那道彎彎曲曲的通道,亮起了立安港長浪、金嶼寶島兩段,好像兩只手,即將在南海握住對方。 金嶼人工島的跨海大橋對接,顯然比長浪人工島對接工程更震撼。 當完整的新聞配圖出現,所有人都期待著能夠登上金嶼人工島的寬闊觀景臺,去看一看溫潤如珍珠的島岸邊,氣勢如虹的跨海橋。 更令人詫異的,是新聞專題采訪。 總工程師翁承先,在談論金嶼人工島與跨海大橋對接工程時,沒有回避金嶼發生過的問題。 他說:“金嶼人工島對接,比計劃晚了兩個多月,因為在設計過程中人工島和橋梁出現了不匹配的誤差,所以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去彌補這個錯誤。像大家看到的環形匝道,最初的設計之中是不存在的,它盤旋對稱的花型,是這個錯誤帶來的美麗結果?!?/br> 做項目工程的,總會輕描淡寫遭遇過的困境。 一切塵埃落定,回首金嶼人工島焦頭爛額的改圖、測算、重置方案,也不過是浩瀚海洋里的一朵浪,拍在島嶼上,留下了濕潤的水澤,不足掛齒。 觀看者欣賞著金嶼溫柔海岸線,贊美著偉大建設者隨機應變的超強能力。 視線落在配圖中,圓潤溫柔的“錯誤”上,見到了翁承先最后的感謝。 他說:“這次非常感謝建筑師殷以喬的協助,更希望未來立安港綜合旅游區,能夠給整片南海增添不一樣的風景線?!?/br> 這句感謝沒有說殷以喬幫過什么忙,足夠觀看新聞的人震驚錯愕。 他殷以喬是立安港綜合旅游區的建筑師,又怎么合南海隧道的總工程師扯上關系了! 網絡永遠不缺偵探、挖掘家、好奇寶寶。 只要有疑問的地方,必定有回答。 “因為律風??!他是殷知禮的徒弟,也是殷以喬的師弟!” “對!之前看殷老先生在寶島做檢測,律風都是全程陪同的?!?/br> “不不不,其實更早之前殷工就陪律工到處跑了。烏雀山大橋地震時候,網上還發過他們一起去烏雀山的照片?!?/br> 令人震撼的跨海大橋新聞,背后是簡單的師兄弟情誼。 好像殷以喬這個著名建筑師,成為了國家設計院的編外成員,隨時隨地能夠幫忙解決各種問題。 一位享譽國際的建筑師,回國開展設計建設。 殷以喬的足跡,已經從今澄市走向了立安港。 任何人只用稍稍查一下律風的設計作品,就能見到殷以喬相伴的身影。 很難不叫人感慨,殷氏師兄弟的親密關系。 他們兩個人從英國歸來,攜手建設祖國的美好畫面,總是透著社會主義陽光普照的光輝。 再加上立安港博物館那座形似燈塔的地標,夜夜亮起引航燈光,照亮跨海大橋前行的道路,足夠令網友們多愁善感。